植物保护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6-28 00:49江秋菊刘玉倩刘芬邱宁宏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江秋菊 刘玉倩 刘芬 邱宁宏

关键词:课程思政;植物保护;高效课堂

2020年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在此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价值塑造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达到育人成效。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总结:课程思政的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发课程思政设计、落实思政教学课堂,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植物保护课程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支撑园艺植物生产与管理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植物保护职业素质,具备从事植物生产所必需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虫为害。因此,加强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课堂探索对全面提升涉农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挖掘

(一)课程专业教育目标

培养植保“四会”人才,即会识别、会调查、会分析、会防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园艺植物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以立德树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根本,以植物病虫害防控为主线,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大力推行绿色防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健康中国。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三农”建设人才。

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根据植物保护课程标准,对接园艺植物生产管理岗位群中的植保工岗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职业发展规律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弘扬劳模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培育,设置了“单项技能训练一技能应用训练一综合技能训练”三级递进式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坚持农作物植保员职业技能标准引领,契合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学团队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生成有效课堂。

例如,“项目三蔬菜病虫害防治”,包括蔬菜害虫防治、蔬菜病害防治2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依次按照“识别(诊断)一调查一分析一防治”4个学习任务(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见图1)。

每个学习任务重点融入以下思政元素。

第一,通过“识别”,将“爱农民,生命感悟,家国情怀”融人到教学中。我们以改革开放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虫口夺粮”阻击战、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的进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农业专业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學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

针对会识别,课前组织学生到蔬菜基地采集病虫害标本,增强学生对蔬菜病虫为害的感性认识。通过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尤其是亲眼目睹农民因缺乏专业知识,往往病虫不分、诊断错误,导致减产损失的生产现状,学生们更加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不易。以解决病虫害识别问题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帮助农民正确诊断。

学生在认识虫害、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了“昆虫的一生”,不仅认识生命的蜕变,而且通过饲养昆虫、观察昆虫,启示学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德技兼修、蝶变成长。

第二,通过“调查”,将“亲农民,劳动教育,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中。会调查,是植保工的第二项工作内容。通过调查,掌握病虫害在田间的实际发生情况,师生必须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自然、走进农业生产一线,务农事,体农情,亲农民,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同时在调查工作中始终做到不损毁庄稼,爱护一草一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规范,依据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实施调查,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确保调查数据真实、调查结果准确,养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

第三,通过“分析”,将“懂农业,植保理念,生态文明”融入到教学中。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制定,主要是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科学分析、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制定防治方案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始终,强调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传递“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第四,通过“防治”,将“爱农村,农业安全,健康中国”融入到教学中。会防治,主要是能根据防治方案安全有效地实施防治。学生们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作,对症下药,实施防治,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任务实施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每一位农业从业人员的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我们引入海南“毒豇豆”、青岛“毒韭菜”、广西“毒白菜”等典型事件,以蔬菜农残超标等食品安全案例强调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定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生产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及成效

校农协同育人,聚焦“爱农·四会”德技并修植保工培养目标,将课堂耕植于生产基地、田间地头,将学习任务与产业发展、“三农”科技需求有机对接,将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懂农业、亲农民、爱农村”的职业情怀,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等融入教学实践,打造“守初心·铸农魂·强技能”的高效课堂。

学生能自觉将爱农融入血液,主动关心关注农业发展动态。通过强化基本技能,锤炼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农作物植保员职业资格认定合格率达94%以上。部分同学还加入了植物保护专业社团,通过课后拓展和延伸,厚植“三农”情怀。其中由社团学生自主组织的“农技兴村·志愿扶贫”植物保护社团志愿服务活动获市级大中专院校学生社团志愿服务项目比赛三等奖;参加省级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优秀团队;多名学生参加省级农业技能大赛获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赛项一等奖、三等奖。

结语

基于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人才培养,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不忘初心,发挥植物保护课堂阵地的育人效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唤醒学生的强农兴农使命感,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和输送更多学农、爱农、兴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