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邹平市文物服务中心藏有两件汉代绿釉陶盘,这两件陶盘破碎严重,按照文物信息采集、修复实施、档案整理的修复技术路线对其保护修复。在修复前首先建立文物档案,文物档案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影像信息、科技信息、价值评估和保存环境信息;档案建立完成后,实施保护修复,该阶段主要包括清洗、拼对、黏结、补配、刻画、做旧等环节。
关键词:绿釉陶盘;汉代;保护;修复
一、引言
山东省邹平市文物服务中心藏有两件汉代绿釉陶盘,这两件陶盘出土于邹平市邹魏电解铝厂汉代墓地,破碎较为严重,盘1(图1a)碎为12块,盘2(图1b)碎为21块。两盘形制大小相当,纹饰相似,经拼合后测量,盘1最大直径约为38.4、高约3.5厘米,重约2050克;盘2最大直径约40.6、高约2.1厘米,重2475克。陶盘红胎绿釉,釉料脱落严重,盘面均有五组弦纹,將盘面分为四部分,波浪纹间或填于其中。为增强这两件绿釉陶盘结构的稳固和实现展示的完整性,2019年邹平市文物服务中心委托山东博物馆对其实施保护修复。为做好这两件绿釉陶盘的保护修复工作,项目组首先对文物的材质工艺和病害特征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传统和现代工艺材料,按照最小干预、保持文物原貌、材料可逆等文物保护修复基本原则的要求,实施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在修复过程中,重视文物修复过程的记录和修复效果的评估,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修复档案。
二、工艺与病害分析
这两件汉代绿釉陶盘属低温铅釉陶。低温铅釉陶的胎体以硅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铝和铁等元素,表面釉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的助溶剂,降低釉体熔融温度,以铜或铁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700℃—900℃低温下烧制而成,从而增加陶器表面的光泽和色彩。为了做好这两件绿釉陶盘的保护修复,我们首先对其工艺和病害分析评估。利用肉眼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陶盘胎体呈红色,表面绿釉剥落明显,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飞纳(荷兰)Phenom XL能谱版扫描电镜]对绿色釉体分析。其中Pb占42.5%、O占33.9%、Si占9.8%、Sn占3.4%、Cu占2.75%、Al占2.5%,Ca占1.2%,因此可以看出绿釉主体成分为Pb0—SiO2—Al2O3体系,属于铅釉。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件绿釉陶盘整体病害评估发现主要病害有表面附着物、断裂、残缺、釉面脱落等(图2陶盘病害图)。附着物主要是器物出土后未进行细致清理,表面覆盖有土垢及其他硬结物,部分器物出土后,进行了简单的修复,包括黏结、补配等。因材料老化等原因,黏结、补配处再次断裂掉落,重新保护修复前,需对附着在器物上的石膏、胶质物进行去除。断裂主要是埋藏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陶盆存在部分残缺,之前用石膏补配。釉面脱落主要是釉面成形温度较低、性质欠稳定,容易发生腐蚀等病害情况。
三、保护修复
绿釉陶盘的保护修复工作主要按照文物信息采集、修复实施、档案整理的修复技术路线进行。在修复前首先建立文物档案,文物档案应当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影像信息、科技信息、价值评估和保存环境信息;档案建立完成后,开始进入保护修复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清洗、拼对、黏结、补配、刻画、做旧等环节(图3);整个修复过程中实时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保存,做好档案的记录工作,修复档案应当包含保护修复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1.清洗。绿釉陶盘表面附有灰尘、泥土、硬结物等附着杂物,先用毛刷、竹签适当清理。部分硬结物附着紧密,可以用乙醇或去离子水适当软化,再用毛刷或竹签清理,对于仍然无法去除的硬质附着物,可采用洁牙机适当清理。可以清晰看到陶盘上前人修补过的痕迹,前人应该对这两件陶盘做过黏结和补配处理。根据残留痕迹和修复时间可以判断使用的是虫胶,补配采用石膏,这些残留修复痕迹需要去除,虫胶去除主要使用脱脂棉蘸乙醇覆盖软化,待胶体软化松动后用竹签、手术刀小心剔除。
2.拼对。绿釉陶盘清理完成后开始拼接,两盘皆存在部分缺失,拼接难度偏大,这一部分也是考验修复人员耐力的部分。一般修复师按照釉盘碎块的形状估计出其在釉盘上的大概位置,再根据茬口慢慢拼合,直至最后拼接出完整器物形状。
3.黏结。拼接完成后开始黏结,主要使用环氧树脂黏结,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黏结方式。首先利用胶带、热熔胶、皮筋、502等对要拼合的部位进行预拼合,临时黏结加固,待拼合无误后,选用3A、海克斯塔等环氧树脂进行渗透加固处理。
4.补配。黏结完成后,对残缺处以及连接缝隙需补配处理。补配材料采用环氧树脂、填料、颜料,根据器物底色调和而成,涂抹于残缺部位。补配面部分固化后,采用雕刻刀等工具进行修整,完全固化后,采用砂纸按目数由低到高进行顺序打磨抛光。
5.刻画。部分补配处需补刻画花纹。先用勾线笔,按照器物纹样规律,在补配处勾出线条,再用刻刀刻画出纹样。这一步比较考验修复师的美术功底,若功底较差也可采用透明描图纸在纹饰处描摹,后在残缺处刻画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注意不能臆造纹饰。
6.做旧。根据绿釉陶盘表面色彩特征,采用矿物颜料,通过涂、抹、点、弹等技法,以此上色做旧,使补配处颜色与文物本身色彩相衔接,达到浑然一体、修旧如旧的修复效果。
四、结语
早期文物修复使用的材料因时间原因逐渐老化,文物结构的稳定性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在平时文物保管、保护过程中,注意此类文物的检查与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改善文物的保存状态。
(作者简介:马瑞文,工作单位: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