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博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教育国际化
伴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的推进,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示范校、优质校和双高校等三个重大改革阶段。在此期间,全国、全省高职院校取得了实质性的成长和发展,对接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在“一带一路”和“双高计划”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教师获得国际化发展的资源有限
相比于本科院校,河南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获取的政府层面的资源支持有限。以“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为例,该项目选派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赴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机构研修学习。从实际公布的录取结果来看,获支持人员主要集中在本科“双一流”高校,职业院校教师几乎无人接受资助。
一些省市由教育部门主导均已制定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工程方案,为教师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如上海于2011年制定并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中的“上海高校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通过顶层设计提供教师国际化发展机会,极大推动了上海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
不少高职院校在发展规划中未将师资国际化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造成历史欠账较多。其表现主要有学校主导的国际合作交流培训机会较少,直接后果是教师的国际视野比较狭隘,对国际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有限,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脱节。
由于高职教育正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转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提供的国际化资源较少的现实极大影响院校的国际化成效,需要国家、省市、学校战略层面整体布局,加大资金投入,给予高职院校教师更多的机会。
二、职业院校“引进来”“走出去”平台功能有待深度开发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引进先进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先进国际标准的同时需要与中国国情、特色相联系打造出中国本土品牌,由学习输人为主走向学习与输出并重,使师资队伍在输入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中得以锤炼。河南高职院校引进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让学校获得更多竞争优势,教师也从中收益。
与引进相比,河南省高职院校输出职业教育模式的能力相对较弱。输出职业教育首先要求为加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中国教育资源,提供培训应用型技能人才教育服务。在这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留学生招生规模较大,实现了学历教育。还有一些院校成功设立海外学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外派教师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但从总体来看,大部分院校国际化服务水平较弱,海外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检验。
输出职业教育还要为技能大赛提供中国标准。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众多国外教育官员与院校,成为国家间职业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承办项目,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竞赛设施,编写科学合理的竞赛类教材。河南高职院校在输出技能竞赛标准方面有较大潜力。
三、专业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亟需提高
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以高校应届硕士研究生为主,少部分来自于企业成长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教师来源及成长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这使得教师在国际化发展中所面临的语言与文化问题较为严峻。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水平特别是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和信息,而不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往往被忽视。文化信息一直被视为传授给学生的事实知识,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较为传统,语言知识点的任务设计取代了与文化差异相关的任务。因此,传统教育出身的专业教师面对的不仅是把专业知识用外语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目标语中的语用是否符合文化习惯。国际化教学中复合型的双语教师匮乏,职业院校的国际化进程受到教师外语能力不足的掣肘。
高水平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需要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从年度质量报告来看,河南省各“双高校”的“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了70%甚至90%以上,在省内具有示范意义。但是,其中一部分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是以双证书为依据的。这种方法把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同时取得行业认可的资格证书的人员均认定为“双师”。实际上,双证书往往不能代表教师“双能力”的具备。“双能力”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具备理论授课能力,在生产中具备实践指导能力。“很多年轻教师从学校一毕业就走上讲台,在专业学习阶段没有专业实践经历,在上岗前也没有专业实践锻炼”,造成部分教师指导实践能力有限。由于实践教学能力較低,在国际化教学或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容易处于失语状态,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四、国际化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任何机构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结合国情、省情,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师资,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引进、人才评价、进修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海外进修培训制度。“双高计划”建设是以学科建设为主导的建设,在实践中优势或特色学科由于政策倾斜,获取的国际化资源较为充足,学科发展迅速、国际化水平较高。资源集聚所带来的马太效应使得其他学科的海外培训、出席国际会议的机会较少,国际化水平较低,教师的积极性受损,最终影响学校整体的国际化水平。因此,政策的制定需要通盘考虑各学科的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由于受地域、政策、资金等原因限制,河南省高职院校引进的外籍教师较少,所引进的教师以从事语言教育为主。除了依托某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担任专业课程的外籍教师寥寥无几,更遑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使用。在河南省本科院校中业已实施的人才计划项目如千人计划、省特聘、各类学者计划起到了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作用。对高职院校来说,各类人才计划项目也具有借鉴意义。职业院校也必须建立国际接轨的海外人才聘任机制,以合适的薪酬模式吸引各级海外人才。人才评价方面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的考核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外人才充分考虑其所在文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创设安心的教学环境,给与国际化师资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等支持。
结语
教育国际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河南省高职院校教积极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在中外教育合作、师资培训国际化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双高计划”学校师资国际化建设动力更强,教育国际化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提质量、重内涵的新阶段。只有校、政、企各方协作,才能应对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不断提升河南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