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最快乐的一群人

2021-06-28 17:20张鑫
党员生活·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延安小米生活

张鑫

当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虽是贫困和艰苦的地方,但曾经在那里战斗、生活和学习过的人总是津津乐道:“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有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还有人说,这里拥有“为着一个地方的光明与简单生活氛围而愉快着”。

民以食为天,圣地同样如此。延安的日常主食一般是小米干饭,用洗脸盆装着,大伙蹲着围成一个圈,说说笑笑,就把一盆饭吃完了。机关每周改善一次伙食,少不了肉熬粉条子、菠菜汤,好的时候,每周能吃一顿面条,里面掺猪肉。

陈学昭初居延安一年,列出了一个“延安美食榜”:最好吃的是馍,切成片烤一下,像面包;其次是大米饭;再次是大米与小米合成的饭;第四是小米与红豆烧成的稀饭;第五是小米稀饭,第六是小米饭。当然,对这位从巴黎归来的、爱吃甜食的“女绅士”来说,让她备感不习惯的是,吃白糖太不容易。

在延安,穿衣一律是发的布军装。冬天发一套棉衣裤和棉鞋帽,夏天发一套单衣,被褥也是公家给发。女大学员仿照苏聯服装式样,把旧衣服裁剪缝制出了绝无仅有的校服——列宁装:大翻领、双排扣、收腰身,标致极了。鞋子本是边区老百姓做的千层底布鞋,底子很厚实,帮子坏了,底子还好好的,于是女同志就用一块旧花布或几根布条做“解放鞋”,倒是既实用又美观,还挺时髦。

在延安,所有机关学校都过着军队式的生活。起居作息均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以哨为令。青年学生们,包括工人、农民们,都把学习当成生活必须。晚上,青年学子们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回到窑洞还要围着油灯,继续读书学习、开会讨论。工友们也不觉疲倦,晚上还继续进行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各种学习。

延安大学有着极大的特色:不规定入学资格,也不偏重考试,1300个学生中,有工、农、店员、学徒、军人,以及大学、中学、小学出身的人。父子同学、夫妻同窗,都是有过的。在学校中,学生还可以带家眷来。

忙,实在是延安生活的一大特征,劳动力的利用也达到极点。在空前动员、空前参与的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的领导人们整天开荒、耕地、施肥、下种,完全同老农夫一样。在拔草的季节,他们大清早四点多钟就上山了。陈云、李富春等经常在一块儿翻泥土,种土豆。

尽管环境艰苦,物质匮乏,但连斯诺也赞叹:这里的人们是世界上拿薪水最少但最快乐的一群人。最能说明革命者们快乐状态的,就是在延河两岸回荡不已的嘹亮歌声了——

每天起床号一吹,抗大校内就歌声四起。不仅起床后唱,出操行军唱,上课前也唱。尤其是开大会听毛主席等领导人作报告之前,队伍一带到会场,彼此拉歌,副校长罗瑞卿、一大队政委胡耀邦等经常是同学们拉歌的对象。当然,最重要的是唱出了革命豪气,唱出了生活乐趣。

延安总是热闹欢乐的,除了歌声,舞蹈也是延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前有交际舞,后有大秧歌,都是延安的革命者所喜爱和参与的,还有平剧(京戏)、电影、话剧、活报剧、秧歌剧等文娱活动,在周末成为延安生活者的最大享受。

猜你喜欢
延安小米生活
传递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懒洋洋的兔小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米找毯子
小米搬家了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