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懿行,立德育人

2021-06-28 14:08张立红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良好习惯爱国

张立红

摘   要: 本文指出小学班主任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方面素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得非常细致,时时处处以生为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乐学善思且有信念、有情感、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关键词: 爱国   信念   家校共育   良好习惯

作为一个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的乡村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都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如现代化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全面的艺术才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得体的装束打扮等[1]。因为教育与教学密不可分,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是教学骨干,这是走进学生心里并让其深深信服我们的前提。其次,明确自己期待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并为之不懈努力。再次,做“三心”(即爱心、细心和耐心)牌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学生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是慈母,给予他们春风化雨般的鼓励和温暖;当学生有缺点时,班主任是严师,严肃地鞭策指正他们的不足;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班主任又化身为法官……说实话,这项工作既艰巨又辛苦。但是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同全班同学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深”[2](104),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在此,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想法。

一、倾心施教,树立威信

班主任业务教学方面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靠内在的良好的思想品格、学识和智慧等“内秀”树立威信[3](108)。要想让孩子们敬你爱你信服你,课堂教学是提升个人魅力指数的主阵地。有人指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笔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孩子从呱呱坠地就生活在汉语言环境中,不会说话时,听别人用语文口头表达;会说话时,自己用语文口头表达,饮食起居、一言一行都与语文密不可分,内在语文知识储备很丰富。需要引导孩子们从“输出”已有的语文知识开始,准确地规范化地用语文,引导他们对内存的碎片化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在探究、深化的过程中融合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热衷于琢磨一些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勇于改进,把“湖心投石阅读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法”融入语文教学,稳扎稳打地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会自学、乐思考”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班主任拥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教学效果好,必然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自然威信会日益巩固。

(一)授之以“渔”,指导实效预习。

引领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及“思维导图模板”工具自学,首先要求学生于圈点勾画批注中赏析文本,且自行梳理出值得分享的字词句段在小组内与搭档交流,严令禁止做“知识搬运工”,之后提取关键词制作结构梳理导图,并进行个性化思考、记录“思维火花”,然后在教师点拨中引导学生自主深度解读文本。

(二)投石激趣,全力引领思考探究。

在学习新课前,笔者会结合具体课例指导学生用“湖心投石阅读教学法”对新的文本内容进行系统思维训练。每次训练进程中,学生都从文本出发,兴致盎然地比着学、赛着想,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思想碰撞出朵朵灿烂的火花,“智慧之星”“问题行家”频现,在每篇课文的解读中,他们都有许多奇思妙想。在此基础上,笔者引领孩子们主动深层次地探究并延伸思考,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提高思维力和学习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爱国情在心,安身立命

要引领学生明确,“爱国情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深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能成长为一个品行优良的人。围绕这一根本,我们开展各种爱国主题活动,如:组织“爱国诗歌伴我行”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孩子们在诗歌内容整合中与各个时代的诗人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进行了爱国情感的洗礼。再如利用每个传统节日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孩子们运用思维导图、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多角度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热情。又如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中,引导学生从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庄严的国歌声里,想象一幕幕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景,感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所拥有的美好生活。还有组织观看爱国影片及相关视频资料,并随时记录观后感等心灵随笔,等等。总之,要让每一个孩子清清楚楚地意识到: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热爱祖国。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胸怀信念,慎独自律

带领学生读经典教育小故事,品悟人生大智慧,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根植一个坚定的信念,引领孩子们胸怀志向,并事事以此律己,朝向目标不断奋斗。如:读《给自己树一面旗帜》,通过师生共同联系生活,想象罗杰·罗尔斯年幼时的顽劣行径,解读他幡然醒悟时的激烈的心理活动,细细咀嚼他读书生涯中如何时时事事以紐约州长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及想象他最终实现理想时的感悟。孩子们由人及己,深深体会到“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它的力量可以支撑一个人披荆斩棘不断前进,它能决定一个人人生的成败,没有它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接触儒家的最高境界——慎独,教导其将“君子慎独”牢记心间。之后,再读张衡、毛泽东、鲁迅、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故事,让幼小的心灵从名人的经历中受到启迪并汲取力量,借以时时自律。

四、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议论当下孩子们身上存在一种社会现象——“单向索爱”,自己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抚养教育,可是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只知不断索取、不懂体谅,更不要提付出爱进行回报。对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情感教育。

(一)感受宽严相济的“师爱”。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生长环境、自身素质各有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笔者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当“学困生”因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到快乐增长自信时,笔者会引导他探究自己进步的原因;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惩戒犯错的“优生”醒悟时,笔者会点拨其知晓老师苦口婆心劝诫他的始发点在何处?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同程度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心里的“爱”被唤醒了。

(二)换位思考,感悟亲情。

视频播放各行各业人士一天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感受成年人工作时精神的高度紧张与身体的疲惫不堪,从而了解自己父母奔波生活的不易,再联想每天回到家时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干净的衣衫、整洁的家庭环境,等等,父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的?再以“亲人为我做的事”和“我为亲人做的事”为主题在小组内进行发散思维风暴,联想各自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实例,然后全班汇报,品亲情,说感悟,谈自身不足,聊今后的行动,将清晰的爱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

之后,与家长达成共识,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与之携手密切关注孩子们如何关爱与自己有关联的所有人,用心观察并记录孩子心理及言行中“换位思考”的点滴转变。这样,在师长共同的点拨引导帮助中,孩子们性情越来越真诚良善,品行越来越沉稳端正。

在这种爱的氛围里,亲情、友情更加融洽和谐,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五、家校合力,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就会终身受益。我们经常一起探讨班级管理问题,仔细梳理烦冗的学生习惯养成工作,其实挺简单,三个词就能概括:制约、疏导、陪伴。用严密的制度去制约,出现问题就家校联合去疏导,最关键的是陪伴。因为陪伴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理有归属感,只要他有需要,你的关注一直都在,他的心里就踏实,就会用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老师肯定、赞赏。网上有一句话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用于形象师生之间的相处也十分契合。

(一)制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能否正常运转,管理是重中之重。每次接手新班级的开学之初,笔者都会详细解读校规并制定出具体到言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同时着手竞选,选出班委成员,细化各班委的职责,责任到人。严令其注重团队精神:明确分工,密切合作。

班干部选举时,笔者的准则是必须人人参与竞选,认真推举出人气指数最高和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因为他们在孩子们心目中信任度高,利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日常管理中,笔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班内出现问题时,都向班干部虚心讨教方法,引导他们谈看法、找对策并适时予以点拨,若他们无计可施,笔者便召开班会与全班同学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在对学生有意识的管理锻炼中,为孩子们创造了许多表现机会,他们于锻炼中内化了制度做到了自律,且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民主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提高了管理能力。

(二)家校合力,“疏导”“陪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协调学校、班级和学生家庭多方的工作,“既是教学工作的执行人,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还可能成为学生家庭的协调员,都为其工作增加了难度”[4](77)。尽管有难度,但笔者认为只要家校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孩子受到的教育成效就能成为加法。因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的活动多以家校联合形式开展,并于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家长的充分信赖与肯定。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达成共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充分搭建交流平台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成功与否,对家校能否形成合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每当接手新班级时,笔者都会采取“两手抓”措施——网络交流(电话交流)+家访(组建微信家校交流群、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和家长深入交谈,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家校及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家校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组織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邀请家长分组依次有序走进课堂,了解学校工作,亲身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氛围,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融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积极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3.成立家长委员会

由全体家长推选5名—8名特别关注学校及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监督班级工作;出现家校误会时协助做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疏导工作;及时了解家长们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意见或建议,针对班级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老师共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收集家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带头做好家教工作,为所有家长做好表率……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与运作,促进了班级与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家校共同发力,管束他们,温暖他们,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在宽严并济的关爱中,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班主任必须把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时时处处以生为本,嘉言懿行,立德树人。把单纯的、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培养得乐学善思且有信念、有情感、有个性,着实不易,其间的酸甜苦辣如饮水般自知,但笔者觉得能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将为孩子们奠基的德育理念升华,是我们莫大的荣幸。笔者坚信,只要充满爱心与真诚,细心呵护,耐心导行,爱严结合,就一定会收获满满。

参考文献:

[1]严长春.谈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J].南京高师学报,1998(2).

[2]陈素萍.班主任工作的“四种境界”[J].盐城师专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3]汤金洪.班主任必须珍惜自然威信[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4]李彬彬,李亚敏,彭圆圆,崔佳.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良好习惯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