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
摘要:众多美术作品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历久弥新,均因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只有真正懂欣赏、会欣赏美术作品的人,才能真正发现美术作品的道德魅力及历史地位。一般来讲,对一个美术作品展开分析,往往都会从其时代背景、作者背景、当代环境等方面入手。换言之,只有立足不同的角度,才能全面赏析美术作品,高度把握美术作品的价值。本文围绕美术作品赏析,积极探讨不同美术作品的赏析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作品 赏析 探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186-03
一幅经典、优质的美术作品,主要通过构图、色彩等体现作品内容、彰显作品主旨,为观赏者带来“美”的感悟与视觉冲击。我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多年发展,无数文人雅士的美术作品被流传下来,无时无刻不凸显着我国美术文明。为此,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之际,应展开不同角度的分析,以此赏析美术作品内容、选题、构图、手法等,结合当代时代背景,从美术作品其作者角度加以赏析,以便真正品味美术作品的本质内涵,进一步赏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美术作品中的显性时代性
(一)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中的显性时代性
曾有学者提到,若想创造一幅优秀的显性时代性美术作品,就必须立足本土文化,积极汲取本土优秀文化元素,将本土文化与美术作品高度融合,方可取得成功。在我国上下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唐朝显性时代性美术作品非常经典,目前,唐朝是拥有显性时代性作品最多的朝代。在判断一幅美术作品是否具有唐朝显性时代性特征时,如果这部作品中的女子体态略为丰盈,动作稍加大胆,并且衣装头饰相对繁华,基本就可以判定其为唐朝时期作品,或者是描绘唐朝盛况的作品。在我国众多朝代中,唐朝最为开放且繁华。在唐朝,女子地位较高,拥有一定政治权利,所以也就造就了唐朝显性时代性美术作品具有开放和繁荣特点。在唐朝美术作品中,充斥着浓浓的时代性,同样,也包含着丰富的外来文化。众所周知,唐朝是略为繁华的朝代,相比其他朝代,唐朝人的思想相对开放。毫不夸张的说,在面对一幅唐朝画作之际,对美术作品略有研究的人,几乎一眼就能判断出它的朝代归属于唐朝。与其他朝代相提并论,唐朝经济繁华,思想包容性强,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较高,在政治上也有话语权。尤其是在盛唐年代,天下相对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决定了唐朝的文化自带“包容性”。于唐朝而言,审美相对独特,女子普遍以胖为美,为此,便可以看出唐朝美术作品开放性强、包容性强主要以展现唐朝繁荣、经济发达、天下太平景象等为主。
(二)美术作品绘画技艺方面的显性时代性
在我国古代美术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线条美”。对美术有研究的学者,凡是看到线条,就能大致猜出这个作品出自于哪个时代。由于朝代不同,美术作品绘画线条方式也有所差异。单从“线描”来说,足足高达十八种方式。以唐朝为例,古代唐朝线条相对单一,只有两种方式,普遍以勾勒为主,这种线条方法缺失变化性。直到吴道子时期,绘画线条开始发生了变化,很明显的产生了“粗细变化”,这与中唐时期的单一画法截然不同。后期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线条画法,从线条粗细程度、轻缓程度等便可猜出画作朝代。為此,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需要注重绘画线条特征。
(三)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上的显性时代性
众所周知,在初唐时期,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唐朝相对繁荣,体现为有众多使者朝圣觐见,后来也就形成了“大唐盛世”。为此,我们便可以说唐朝文化包容性超强,相当开放,事实上,这些风气均能从当代美术作品中得以体现。由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无论是普通百姓,亦或者是达官贵人,都生活得极为富足。为此,在很多唐朝文人志士的绘画作品中,经常表露平和风气、安定风气、乐业风气,这便是唐朝绘画作品与其他朝代作品存在的明显差距。在这个时代,很多美术作品的色彩均以艳丽为主,画面细腻清晰,女子神情自信娇艳。对比唐朝作品,清朝作品差距“一目了然”。由于当代社会风气影响,清朝时期的女子画像万万不可出现雍容、华贵的特点。
二、美术作品中的隐性时代性
(一)美术作品背后隐藏的时代性
一般来讲,隐性时代性美术作品的背后,不仅有当代大背景,同样还包含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经济实力等,并且与当时的政治有一定关系。例如,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在这幅美术作品中,可谓是将北宋时期街道上的人生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商贩、有玩闹的小孩,也有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社会万物活灵活现,人物形态多姿多彩。通过这幅画,我们便可得知当时北宋朝廷繁华昌盛,也暗暗隐晦了当地统治者政治清廉,大部分百姓平安富足。直到北宋末年的《昭君出塞》,该类画作的大背景是北宋时期,但其背后却又隐藏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讽刺。北宋末年时期,皇帝昏庸,导致国家频频遭到外来入侵,老百姓颠沛流离。为此,当时的众多文人雅士均对统治阶级产生了不满之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痛苦不堪,众多文人雅士将内心无法宣泄的情绪寄托于画纸上,创造出了一幅又一幅隐藏时代性的名画作品。
(二)美术作品隐性时代性背后的综合因素
美术作品隐性时代性的产生,包含众多综合因素,诸如,明朝、元朝具有隐性时代的作品数不胜数。尤其是明朝时期,基本上所有文人雅士都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元朝、明朝等级制度森严。例如《元朝天池石壁图》,其画工极为精美,山峰层出不穷,层层相叠、高低不同的山峰被白云包裹着,意境甚是优美。整体画作气势雄厚,让人难以忘怀。再如明朝的《山亭文会图》,山峦极其惊险,险象丛生、草木葱葱、云霞缭绕在山间,一叶小舟在山峰间缓缓驰过。通过这两幅画作,便可以发现元朝、明朝多是山水画,画家画工精湛,整体风格相对雄浑,气势渊厚,普遍隐晦着文人志士的“不得志”,他们只能潜心研究画作。
三、关于美术作品时代下的具体赏析
(一)古代美术作品赏析
我国艺术体系悠久,美术在我国艺术体系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几千年前,便就开始通过美术作品彰显民族文化了,美术作品研究价值极高。通过欣赏古代美术作品,便可进一步感受当时的文化背景,体验古代人的精神智慧,从古代美术作品中感悟古代画家精神世界。在欣赏古代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视觉角度赏析美术作品,更要去读懂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进一步了解古代画家生活经历及情感经历。首先,应针对古代作品中的内容加以赏析。其次,要考虑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有所差别,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在古代时候的表达方式也会大有不同。为此,应立足古人角度思考问题,挖掘美术作品的画面信息。纵观古代美术作品体系,众多古代美术作品都极为优异,例如《夜宴图》《游春图》等,这些古代美术作品相当经典。不可否认,越是经典的作品,在赏析之际越是要投入精力与时间。只有投入充足的精力,才能深入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赏析《历代帝王图》之际,便可发现从汉朝开始,直到隋朝,一共有十三位皇帝,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有所差异。结合史书文化,观看其在画面中的面相,便可得知每一位帝王的性格特点均大有不同。正因性格特点不同,便决定了不同帝王的不同气势及其内心情感,为此,如果要对古代历史加以研究、记录,这幅画就具有超高的研究价值、学习价值。
(二)现代美术作品赏析
現代美术作品与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古代美术作品赏析均有一定不同之处。现代美术作品是多种美术作品的结合体,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在现代美术作品赏析之际,便可看到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新旧交替”思想、“错综复杂”情感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其中,不仅结合了本国文化、民族特色,也包含着西方文化及各民族文化。在多种文化的融合基础上,展开多次创新,令其表现形式更现代化、更西方化。例如,在赏析齐白石的作品《虾》时,可以看到这幅作品的线条相对简单,但是每一笔线条勾勒出的“虾”形象都相当生动、传神,极具“虾”之韵味。通过这幅作品,便可看到现代美术作品的简约特点。通过简约线条画法,可以将复杂东西变得简单化,进而展现画面动态、画面神韵。再如,在《开国大典》这幅油画中,色彩较为明显,层次略为丰富,画作处理手法相当特别,每一笔都极其到位。除此之外,在欣赏梵高《向日葵》,徐悲鸿《奔马图》等现代美术作品时,应着重分析线条与色彩、表现手法等,以便能真正挖掘美术财富。欣赏《向日葵》时,由于这是“静物画”,无论是色调、布局,亦或者“瓶花”,每一处笔触均彰显着梵高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等体验,凸显出其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在欣赏该作品时,只有对作者生活背景展开了解,才能意识到作品中传递出来的对生活的“渴望之情”。由此一来,便可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教育价值,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这种教育意义,伴随美术作品表现形式而不断深化,作品表现形式越丰富,所传达的教育以及情感越生动。针对艺术家情怀及绘画精神而言,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展现平台,为观赏者与艺术家的沟通创建了桥梁。当欣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精神体会感受非凡,既能净化灵魂,又能陶冶情操。例如,在拉斐尔、达芬奇两位著名画家下的“圣母”,慈祥又端庄,神圣又傲洁,无形中释放着人的情感,引导着人形成健康观念。所以,在欣赏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之际,一定要结合当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人物形象及生活经历,立足全局角度,客观评价作品,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感受其真正的教育意义。
(三)国内外美术作品赏析
国外美术作品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的,例如,梵高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改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在又一次发病后创作了《麦田上的乌鸦群》,预示了自己的死亡。1890年7月27日,又是一个秋天,走过麦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三十七岁。波德莱尔说,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飞过。
中国美术作品同外国相比是极为不同的,其显著特点就是含蓄而又内敛。中国画,又称国画或水墨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砚台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是用颜料和墨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
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将中国道教、佛教和儒家的思想揉入其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例如汉朝的《马踏飞燕》,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了展翅疾飞的鸟儿正在注目惊视,奔马已从其上飞跃而过的一刹那,从两者的速度比较中烘托出马奔跑的快捷神态,这幅作品运动感很强,栩栩如生,它是我国古代雕塑家非凡的智慧,浪漫主义激情和精湛技艺的结晶,这一艺术形象被用于中国旅游的标志图案。
从形式来说,中国美术作品中书法和绘画贯穿始终,书法是中国美术的灵魂;外国美术的主线则是雕塑和绘画,雕塑占据重要部分;中国的雕刻多为浮雕,外国的雕刻多为圆雕。从美术作品媒介来说,中国绘画选择了水和墨,这与中国人尚黑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建筑选择了以木为主,这与传统“五行”学说有关。从理念上来讲,中国美术是散点透视,外国美术作品则是焦点透视,因此中国美术作品不能充分体现近大远小等视觉效果,但是如果从绘图要求来讲(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命名多为图,古代实用性的图一般为散点透视),摆脱透视学说束缚的中国美术作品更能同比例再现或突显所表现对象,总而言之,中外美术各有特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欣赏美术作品之际,万万不可从单一角度进行欣赏。由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喜欢的风格也不同,所以,既要考虑其外在形式,又要挖掘其内涵,以便能真正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作品。由于个人审美意识不同、审美眼光不同,所钟爱的风格也有一定差别,就导致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作品时,可发现作品的不同优势与价值。为此,在欣赏美术作品之际,应保持“学习”眼光,以辩证思维发现作品的优劣势,这样才能被作品精神熏陶。
参考文献:
[1]魏迎涛.开放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94-96.
[2]邓琳.中职美术实践教学与文化自信的融合[J].品位经典,2020(11):148-150.
[3]陶瑛.浅谈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J].品位经典,2020(11):155-156.
[4]贾玉民.刍议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20(3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