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猪养殖业是畜牧业发展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推动畜牧业乃至农村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生猪养殖效益日益凸显,但在养殖中,生猪疾病常有发生,既会影响猪群的健康生长,还会加大养殖户经济损失,做好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是关键。该文对生猪常见疾病类型展开综合论述,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为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生猪;常见疾病;流行病学;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36
Epidemiology of Pig Disea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bstract:Pig breed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ven the rural economy.In recent years,the benefits of pig farm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most farmers have also joined the ranks of pig farming.However,pig diseases often occur in pig farming,which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pig herds,but also increase farmers'economic losse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common diseases of pig.In this paper,the types of common diseases in live pigs were discussed,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ig breeding industry.
Keywords:live pig,common diseases,epidemiology,control measures
引言
生猪疾病一直是困扰生猪健康养殖的首要问题,生猪发生疾病后,对自身体质、猪肉制品质量均会造成重大威胁。相关人员需综合分析生猪疾病的根本成因,并采取高效防治手段,最大限度上减少生猪疾病对生猪生长的影响。
1 猪气喘病
1.1 主要症状
生猪在感染气喘病后,会出现伸脖、咳嗽等典型症状,同时还会咳出分泌物,在喂养环节,生猪间歇性喘气更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生猪咳嗽、气喘等现象越发严重,进而表现出抑制采食、精神不振、体重减轻、不愿行走等症状,一旦生猪发生气喘病,如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还会导致全群猪感染。
1.2 防治措施
1.2.1 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降低生猪气喘病发生率的重要举措,可选择弱毒冻干苗进行免疫。仔猪第1次免疫接种应在7~15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则在2~3月龄进行[1]。每年8—9月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每年免疫1次即可。在接种疫苗后的1~2周,生猪就会形成抗体。
1.2.2 药物治疗
如养殖场条件允许,要及时隔离患病生猪,并单独饲养母猪;如养殖舍条件有限,要合理利用药物控制病情。每到春、冬季,更是生猪发病高峰期,若此时生猪表现出瘦弱、咳嗽等现象,可在饲料中掺入恩诺沙星、盐酸土霉素等药物,连续防治4 d,间隔18 d再次给药,以降低生猪患病率。如生猪已感染气喘病,要采取高效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可肌肉注射泰勒霉素、卡那霉素等抑菌性较强的药物,每日注射2次,直至生猪饮食恢复正常再减少药剂用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注射。一旦出现大范围感染现象,要在生猪饮水和饮食中掺入治疗药物,如病猪症状严重,则需联合用药[2]。
2 猪瘟
2.1 主要症状
非洲猪瘟不仅具有一定的变异特征,而且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DNA病毒,病毒通过复制传播并威胁养殖场生猪的生命安全。一般患病生猪血液、排泄物中均会携带大量病毒,病毒喜低温、不喜高温,病猪血液在55℃时,就会在30 min内降低所有病毒的感染力。猪瘟主要分以下三种类型:第一,急性型。大多数生猪在发病过程中均会出现此类型疾病,急性型病症潜伏期为2~3 d。第二,慢性型。当生猪急性病症逐渐转慢就可称之为慢性型,染病生猪体温忽高忽低,呈弛张热型,并伴有停止采食、腹瀉便秘交替出现、机体消瘦、贫血、步态不稳、被毛杂乱等症状,一少部分病猪四肢、耳尖、尾端还会呈紫蓝色或坏死现象,慢性型猪瘟的病程在1个月左右,生猪多因衰竭而死[3]。第三,温和型。温和型猪瘟对断奶仔猪、架子猪的易感性较高,通常不会表现出显著症状,病症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病猪可表现出食欲降低、皮肤淤血或坏死症状,与其他类型相比,温和型死亡率较高。
2.2 防治措施
2.2.1 强化猪舍卫生环境管理
为保障生猪健康生长,降低猪瘟发病率,要做好养殖场卫生环境管理工作。及时清理猪舍内部的污染物及杂物,严格遵守消毒制度,科学饲养。还需根据猪舍养殖情况,创建卫生防疫制度,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非养殖人员不可进入,进出猪舍前后均要采取严格清洁消毒措施,避免带入猪瘟病毒。还要对猪舍进行通风,提高空气质量,做好温湿度的管控工作。因生猪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细菌,如长时间得到不清理,就很容易滋生病菌,影响生猪免疫力,因此,可建立相应的排污设施,优化生猪养殖环境[4]。
2.2.2 加强免疫
首先,采取规范性免疫接种措施,严格管控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在开展免疫工作的过程中,需在兽医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可为生猪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定期监测生猪抗体,明确免疫效果。其次,在疫苗注射环节,要按照说明书合理把控注射剂量,如注射量过大,不仅对缓解猪瘟症状无有效帮助,还会加重生猪病情。
2.2.3 深入落实监测排查工作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日益发展与壮大,养殖数量更是逐年飙升,使各地区猪种调用工作量得以显著增加。加强疫病监测排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尽可能抑制非洲猪瘟疫病的传播与蔓延。对当地生猪养殖、交易、屠宰等场所进行认真排查,加强非洲猪瘟疫区周围养殖场的排查力度,并如实记录各项排查信息及排查结果。
3 猪水肿病
3.1 主要症状
换季时节是猪水肿病高发期,其中以断奶仔猪的易感性最高,通常会分散发生,如合理掌握治疗时间,就可有效提高仔猪的存活率。猪水肿病对仔猪的危害性较大,养殖人员要做好日常的防范工作,猪染病后会在多个部位出现水肿现象,其中以眼睑、脸、耳根、颈部水肿最为明显。在发病初期,病猪可表现出精神不振、结膜充血、食欲减退、慵懒等症状,一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共济失调现象,如肌肉颤抖、抽搐、口吐白沫,严重时四肢呈游泳状,此时若强行驱赶病猪,病猪就会出现步态失衡、左右摇晃、呼吸心跳加快等现象。
3.2 防治措施
3.2.1 预防措施
首先,一旦发现患病生猪,要将其与健康猪分开饲养,并对猪舍进行全方面消毒。为最大限度降低断奶仔猪的发病率,还要及时更新饲养方案。其次,保证断奶仔猪每日摄入的营养均衡,避免仔猪出现暴饮暴食等现象,强化仔猪饮食管理工作,合理把控仔猪每日进食量。再次,要给断奶仔猪投喂易消化、易吸收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掺入维生素E、恩诺沙星等药物,更好地预防仔猪水肿病。
3.2.2 治疗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期越提前,治疗效果越好。一方面,中药治疗,中药主要包括大蒜10 g、防风9 g、白术5 g、生姜10 g、苍术10 g、云曲7 g、车前草10 g、滑石9 g,将以上药物研制成粉,添加于仔猪日常饲料中。另一方面,西药疗法,按照0.8 mL/kg体重剂量,给患病仔猪注射水肿抗毒注射液,如仔猪病情严重,还可注射痢菌净与卡那霉素,达到利尿的目的。
4 结束语
生猪疾病是阻碍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首要因素,要综合分析生猪疾病发生原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率。同时,了解生猪各类型疾病的发病症状,生猪一旦染病,可在第一时间内采取针对性疗法,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茂生.生猪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5):112.
[2] 方杰,李中滿,毛均舟.生猪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6):118.
[3] 金利文.探析生猪养殖中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2):92-94.
[4] 江光辉,胡浩.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生猪养殖户生产恢复行为研究:来自江苏省的经验证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2):227-237.
作者简介:刘开柒(1972-),男,汉族,贵州瓮安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非洲猪瘟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