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2021-06-26 01:47查丽丽姜惠娟周蓉珏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微量气管气道

查丽丽,姜惠娟,周蓉珏

气管切开是抢救病危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多种颌面、口腔、咽喉手术的前置手术,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手术操作之一,气管切开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术后呼吸道非常脆弱,气道开放和机械通气增强呼吸道水分蒸发,会削弱患者上呼吸道防御功能,甚至完全丧失其基本保障功能[1]。所以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一环[2],如若术后护理工作不到位,人工气道湿化不够,轻则痰液干燥,重则结痂阻塞气管,增大气道阻力,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3-4]。因此,有必要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最佳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1至2019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后分别使用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理病理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至2019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双声带麻痹伴肺部感染严重,自主呼吸功能弱等原因需行气管切开术者;(2)术前及术后3 d内无需机械通气治疗;(3)术后当日出血量<5 ml/h。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5],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征求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2±23)岁,年龄范围13~75岁;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16例,吸入性肺炎13例,缺血性脑梗死12例,其他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1±24)岁,年龄范围16~77岁; COPD 18例,吸入性肺炎15例,缺血性脑梗死17例,其他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研究组:采用MR850湿化系统湿化法。经呼吸回路、延长管和气切面罩将MR850湿化器(美国:费雪派克)和RT308氧疗装置连接在气管套管开口处,可自动控制湿化罐以及管路温度。(2)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湿化法。连接一次性延长管,抽取50 ml湿化液,将延长管前端与吸氧管末端同时插入气管套管内,微量泵速度为2~6 ml/h,可根据痰液粘稠度适当调节。(3)2组均使用相同的湿化液(0.9%生理盐水50 ml+糜蛋白酶4 000 IU)进行气道湿化,操作及数据记录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用同一仪器完成。

1.3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8∶00-10∶00测量环境温度以及气管切开处的温度、湿度并计算绝对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度)/100]。(2)测定气道内痰液粘稠度。I度:容易咳出,吸痰后无痰液滞留;II度:需用力咳出,吸痰后少量滞留;III度:呈黄色且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后仍有滞留且不易冲洗。(3)观察2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时间及程度[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指标设为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温度、湿度无显著差异 记录2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温度与环境温度,2组患者测量时的环境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绝对湿度,发现研究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温度与湿度均高于对照组,绝对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研究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处温度与绝对湿度更符合最佳湿化要求。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温度、湿度的比较(x±s)

2.2 研究组患者气道痰液粘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痰液粘稠度进行分度比较,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痰液粘稠度I度比例增加,III度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47,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气道痰液粘稠度的比较[例(%)]

2.3 MR850法显著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表明,采用MR850法进行气道湿化后患者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以及气道黏膜出血发病率较微泵湿化法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气道并发症情况[例(%)]

3 讨论

气管切开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喉梗阻,恢复呼吸道畅通,改善肺部换气功能,通常适用于由创伤、异物、炎症等造成的喉部或喉上部呼吸道急性梗阻、脑部外伤、胸部外伤或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气管切开是维持生命的唯一途径[7-8],气管切开手术在颈部正中处切开颈部气管,插入气管管套[9],吸入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失去生理状态下鼻、咽等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温化湿化、过滤清洁,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干结,引起气道阻塞甚至窒息[10]。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模拟上呼吸道黏膜功能,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进而保持呼吸道纤毛活跃运动,确保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通畅,是维持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正常功能的关键[11-12]。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术后护理除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外,还应达到充分的气道湿化,临床上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会选择不同的湿化方式,本次研究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MR850湿化系统湿化法和微量泵湿化法2种湿化方法。

MR850湿化系统湿化法对湿化器和呼吸回路均采用加热湿化方式,维持湿化器出口处气体在37 ℃。回路内的加热丝会对气体经过管路时产生的冷凝水加热使其蒸发回到气体,使气体到管路末端时约为40 ℃,由于延长管内无加热丝,气体输送过程中温度逐步降低,确保最终输送到气管切开处的气体温度处于接近人体温度的最佳状态[13-14]。微量泵湿化法是利用微量泵将少量药液微量、精确、均匀、持续、可控地泵入气管内[15],推注速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准确率高且安全有效,但由于缺少MR850的加热、湿化过程,到达气道内的空气在温度及湿度方面均无法控制。

本次研究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处温度与绝对湿度更符合最佳湿化要求,与对照组相比,MR850法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气道痰液粘稠度,便于清除痰痂,大大降低了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气管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患者舒适度显著提高,是一种良好的气道湿化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而言, MR850湿化系统湿化法较微量泵湿化法加温湿化效果更好,且相关并发症更少,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微量气管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