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良创新

2021-06-25 19:38戴秀芹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

戴秀芹

摘 要:从实验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三个课堂演示实验入手,结合实战经验,改良创新,体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做好实验;改良创新;教学效果

九年级上册《化学》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足以表明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明白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某些实验若按照教材中的设计进行,实验现象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也得不到体现。为了体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我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对教材中的以下实验进行了改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实验一:实验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

教材实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2页,验证蜡烛的燃烧产物的设计实验是: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见图1)[1]。多次按此方法进行实验,我发现都会因蜡烛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附着在烧杯壁,对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造成极大的干扰。多次实验,我从将烧杯换成大试管、玻璃片、集气瓶、口径较粗的长导管等进行尝试,发现将烧杯换成集气瓶,实验现象最为明显。具体实验过程如图2:将烧杯换成集气瓶,操作方法是点燃蜡烛,并将其固定在实验桌上,等火焰稳定后,将一只干燥的集气瓶罩在蜡烛火焰;约10秒后取下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实验桌上,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2]。该改良方法避免了上述教材实验的缺陷。

实验二: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教材实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3页,图1-1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见图3)。按此图示进行实验,十次有六次不成功,离蜡烛的烛芯远会点不着,离蜡烛的烛芯近,实验才能成功,但会遭到学生的質疑:认为是直接引燃烛芯。为了排除质疑及确保实验成功,经历了若干次失败后,我发现了如下的改进方法,可以确保实验次次成功。改进后的方法:用坩埚去熄灭蜡烛,这样白烟就聚集在坩埚内,当看到坩埚口有白烟逸出,这时轻轻上移坩埚,用火柴去点燃白烟,即可观察到蜡烛重新燃烧的现象。该方法操作性和可行性均优于用嘴吹灭蜡烛后,再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且实验的成功率很高。

实验三: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因具有吸水性,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52页,对此内容只是文字描述。学生无法体会和理解。我们可以按如下的设计进行直观的实验验证。

实验设计(如图4):将一个盛有开水的小烧杯用一只大烧杯扣住,当大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时,再将一只盛有浓硫酸的小烧杯放入大烧杯内,很快就可以观察到水雾消失;将盛有浓硫酸的小烧杯从大烧杯中取出,此时,大烧杯内壁又出现一层水雾,再将盛有浓硫酸的小烧杯放入大烧杯,水雾又很快消失。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重复多次,不仅能有效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还能将浓硫酸的干燥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知识点,还渲染了课堂氛围,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在课堂上挤出时间,多做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多做实验,做好实验,研究教材,勤于思考,善于改良,勇于创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对枯燥的文字知识加深理解,同时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许红钰.初中化学新手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学法指导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黄江,廖春玲.对蜡烛燃烧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3).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巧用电教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如何提高中职Flash动画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