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良好的色彩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了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出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色彩能力的具体方法,即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认识色彩、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并感受色彩、在诗情画意下领悟色彩、在音乐熏陶下体会色彩等。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美术教育也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众多教师与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是根本目的,而色彩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色彩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启蒙阶段,小学生的感受能力相对较弱,美术教师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感受色彩,以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
一、在生活与实践中认识色彩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着手,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感受色彩。艺术源于生活,要想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首先应从生活出发。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色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拘泥于课本,而忽略了生活中的色彩,这是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色彩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暂时脱离课本,走出课堂,去教室外面感受真实的色彩。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比赛,在校园中尽可能多地发现并记录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感受自然中的色彩,为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色彩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色彩。在小学教育中,相比严肃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的方式更有利于达成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变教师主导、学生过于被动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游戏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找朋友”的游戏,每位学生都准备一张画纸并且在画纸上涂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寻找“朋友”,对自己所选的颜色进行搭配。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颜料对搭配好的颜色进行调色,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色彩的搭配形成一定的认知,同时也能初步学习调色的方法。
三、在诗情画意下领悟色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古典诗文,引领学生领悟古典诗文中的色彩。在中国古典诗文中,描绘色彩的诗句不计其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诗句,将小学美术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色彩,培养并提升色彩能力。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描写春天色彩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描写夏天色彩的诗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带有颜色的诗句,并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将其中的色彩描绘出来,进而将诗句中描绘的景色展现在画纸上。这种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下领悟色彩,从而进一步培养、夯实色彩能力。
四、在音乐熏陶下体会色彩
将美术教学与音乐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体会色彩。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两者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虽然两者表现美的方式不同,但它们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与美术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课堂中适当地插入一些音乐来辅助教学。
听到慷慨激昂的音乐时,我们可能会想到红色,而绿色就往往与舒缓、轻松的音乐同时出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机播放音乐,让学生思考由此联想到的颜色。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色彩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与领悟。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且产生创作的灵感,深化色彩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为众多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几种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色彩感受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以往美术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纷繁复杂的色彩,并且对色彩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色彩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中学阶段乃至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9):52-53.
[2]胜利.谈学生美术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8):150-151.
[3]张巍巍.小学生美术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