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辉辉
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上自我认知不足,外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无法有效地独立完成学业规划。这就需要学校和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展方向。
基于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定义、任务和特点,以及高校切实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对人类的价值理念、生产模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突破和新业态、新产业的诞生,需要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创造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承担起创新性发展的职责与使命。在此背景下,新文科建设要求重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于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新需求,有必要引入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一些有借鉴价值的理念。1953年,舒伯提出了“生涯”的概念,“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统合了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舒伯认为,在特定生涯阶段应有特定发展任务,而大学阶段正处于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探索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术知识和专业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强调个人要在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里,承担其社会角色,完成与各个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工作。
参照舒伯的定义,大学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更是重中之重。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对自身和所学专业的认识,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大学期间的总目标和周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大学生学业规划起源于职业生涯规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理念,也是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宗旨必须以学生为本,通过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育人功能。以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为例,每个年级的学业规划具体任务如下:
一年级为试探期,主要任务为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强化综合素养;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培养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二年级为定向期,考虑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了解相关人生定位的具体要求;根据自身目标定向,进行相应能力和素质的准备;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尝试兼职和实习;选修、辅修相关课程或专业,完善知识结构。三年级为发展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尝试开展科研训练;根据自己的目标定位,进行具体项目的准备;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四年级是实现期,积极了解就业形势或考研政策;准备应聘材料或考研复习;强化求职技巧,参加就业面试;开展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应以终为始,在探索自我和充分收集外部工作及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逐渐聚焦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或领域,制定恰当的目标,执行合理的学业规划,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目标,直至实现。
首先是独特性。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在发生变化,新科技发展催生了新产业与新业态,为新文科专业大学生学业规划提供了多元的目标定位。
每个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成长背景都不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不同。学业导师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进行合理指导和引领。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大学生,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要因材施教引领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激发他们对于自身理想的追求,帮助他们度过更加充实的大学生活。
其次是发展性。新文科建设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改革,文科领域的发展对毕业生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特别注意新文科学生在学业规划中所选定目标的发展性。
大学生学业规划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不断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随着对自己和社会认识的加深,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需要对此前制定的目标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重新完善自己的学业规划目标,提高目标的可行性。学业导师也要依据学业规划的这一特性,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思想动向,使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可以得到适时、恰当的指导,为学生赋能,让他们在实施学业规划的过程中更有动力。
针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结合大学生学业规划发展趋势,研究新文科大学生学业规划新特点、新任务和新举措,提高新文科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高校在大学生学业规划中需要持续探索的工作。就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开展,以下建议谨供参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学校要开设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另一方面,开设学业规划团体辅导工作坊,让学业导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自身的特点。另外,聘任有资质的学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咨询。
二、以社会为导向。学生的发展应该紧跟社会的发展方向,要尽力创造条件拓宽学生的眼界。比如,邀请专家和学者在学校开设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为学生接触外界社会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对学业规划和生活规划有更为深入的思考,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构建高校学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应构建“学业导师主导、课内课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业指导服务体系,选聘高层次教师组建“专业+年级”学业导师团队,为全校本科生提供专业、全面的学业指导;制定考核激励办法,督促学业导师主动为学生开展专业引领、学业规划、课程选择、创新创业、学习困难帮扶等指导服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公共选修课,确保学生普遍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置学业咨询室,安排专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咨询”服务。开发指导学业规划的系统,通过学生在线填写学业规划书,学业导师线上指导和线下跟进来实现学业规划全覆盖。
四、加强学业规划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导师队伍,完善导师队伍发展机制。在二级学院设立学业规划指导分中心,建立学业规划理论研究队伍,加强团队培训。学业导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拥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社会经验;要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热情、耐心地为学生进行指导;要能与学生交心,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指导方案。
在具体的个人学业规划中,大学生需要全面地认识自我,发展与完善自我,规划适合自己的学业发展路径,然后依据学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学课程和综合素质训练。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学业导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业导师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又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科专业毕业生的最新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学业规划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构建学业导师素质模型,探索学业导师提升指导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