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与个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改革和内容创新

2021-06-25 15:39徐佳黎学军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子特色理论

徐佳 黎学军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应融合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比如,在相关章节中融入特定地域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通过讲授学生身边事、家乡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程语境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元素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中特”课程)自2010年以来教学实践已走过10年的历程,围绕该课程教学与科研展开的讨论持续升温。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直接相关的争论是:在教学中是更多地体现课本内容色彩还是更多地体现地域特色?我们认为,教学实践应大方地体现地域特色,因为“个别”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才能使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31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必须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2](190)。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信念,建设祖国必须以建设家乡、建设院校所在的地区为授课的现实立脚点。这就需要在“中特”课程教学时尽可能向学子们介绍院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将隐性的地方元素转化为带着浓郁“身边事”色彩的教学话语体系[3]与概念范畴。不仅是信仰教育的需要,还是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

“中特”课程是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相衔接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对于本科阶段在内容深度上有更高的要求,表现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不仅是为学子们描述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图画,还要求学子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目的、建设历程中的困难、建设目标的实现等展开独立思考。简言之,在“中特”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时候要“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更不是直接注入,必须将“大道理”留白给学子们由他们自主思考。这要求教师致力于增强学子们的鉴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达到该目的较好的教学实践方式是让学子们有融入感和代入感[4](118)。具体来说,教师要将课本内容体现的一般性与地方建设的个别性相结合,缩小学子们心目中对课程内容的距离感,教师要“更加辩证地处理一般理论知识与个别实践、统一性与多样性、现代性与传统性、集中性与分散性、全球性与地方性、政府与社会、专家与民众、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范等之间的关系”[3]。

“中特”课程教学是一种明显的动态过程,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个过程,不同时期的课程内容均应根据对应的时代精神设置。例如,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将党的最新精神传递给学子们。以下以笔者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情况作为主线,具体谈一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透过教学形式与内容将一些具有地方元素的知识与学子们分享的。

首先,教学内容的地方色彩。笔者将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特点建构的教学内容简述如下: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新时代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含义。笔者采取这样的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历次“五年计划”与笔者所在省份71年来的建设相结合进行串讲,不仅谈“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5](21),还谈教师院校所在省份的建设在全国的历史方位,让学子们的思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走”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全国一盘棋的建设一直走到地方的具体建设,通过这样的空间转换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亲近感。

其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及内在关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战略安排及重大意义。笔者以“家事”作引子,从个人、家庭想要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所需要的初心、恒心和努力,转而导向作为一个理想远大的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让学子们有切身体会。

其三,“经济建设”重点阐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二者谁更有活力”的问题。结合课本中“引进来”的内容[5](51),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参观地方对外经贸的成果展览,让学子们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给中国及院校所在地的飞跃式变化,并在现场要求学子们分析课本内容提出的一个问题:欧美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哪一种方式更具活力?这是一个要求学子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正如课本所说的:“在教学中很多同学会提出这个问题,从实践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规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些数据大家都很清楚,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大,要从理论上回答这个问题。”[6]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可能出现理论上的判断误区。对该问题的解答,不但可以坚定学生们的共产主义信仰,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海外经济体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解答这个“循环套”问题,学生从身边的事出发观察现实生活的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四,“政治建设”将课本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与学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基层民主选举相结合描述,这里突出的是“身边事”的概念——不仅包括亲身参与的那些事,还包括网络舆情这些学子们每天都接触到的事情。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子们:“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5](60)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讲清讲透之后,教师可以讲述各项改革都需要稳妥推进的道理,即“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项重大措施的出台,都涉及千万人的利益,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循序渐进,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7]。教师以此观点,引导学子们确立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一些有待提升方面的态度。

其五,“文化建设”部分重点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要讲清、讲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走出去”的问题。中华优秀文化如何成功走出去呢?教师首先要从一般性入手,告诉学子们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几个步骤: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方法、以项目带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人文交流机制[8]。然后结合课程内容中的“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9](146)讲,要求学子们思考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回顾唯物史观的一些基础性概念,明确指出阶级理念是唯物史观的根基,主流文化产品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为照顾市场需要,地方文化产品可以进行内容的创新与表现形式的改变,也可以将地方文化产品中那些古风犹存的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例如,可以以女子十二乐坊乐队为例向学子们说明:以时尚的包装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欧美大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其六,“生态文明建设”部分要讲清、讲透国家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关系,这里的地域不再是学子所在的院校,而是他们的家乡。首先介绍个别可能污染空气的项目产生问题,并对学子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家乡,你该怎样办?其次,结合国家建设与地方建设互动,以乌镇互联网会议为例向学子们说明二者的关系。使他们明白国家建设与地方建设的目标根本上是一致的。进一步讲述习近平同志“两山论”的重要理论内涵,让学子们的认识水平得以提升。

具体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但只要教师时刻以学子们的“身边事”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在充分展现地方特色之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叙述与唯物史观艰深原理就更容易理解了。

其七,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地域元素。本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包含以下一些院校特色,例如课程的计划、课堂的组织、作业和活动的安排等[4](12),这些形式,体现地域色彩尤其是院校办学特色,因为各地方院校面对不同的研究生人群。

目前,我们对“中特”课程暂时采取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合理性受到质疑,但优点是很明显的:可以避免某些学生的作弊现象,可以让学子们较长时间地记忆一些课程的概念与范畴,等等。

地方特色既可以理解为“实”——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物质事实,又可以理解为“名”——我们谈论那些物质事实所使用的概念与范畴。教师不但要将实存的东西转化为教学中使用的概念与范畴,而且要将零散的概念集合为教学的体系。即解构课本内容、理解地方特色、构建地方特色教学三个步骤的具体展开:

第一,解构课本内容,条分缕析地划出哪些课程内容应该更多地融合地方特色。教师需要較好地处理“一般”理论与“个别”实际的关系,突出地方特色。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教师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自身先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第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应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并使之上升到教学所需的理论高度。第三,将编撰好的教案在教学中具体显现,以口语化的形式将地域特色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有条件的时候要增加一些户外体验的时间,为学子们提供更多的亲身体验地方特色的机会,“中特”课程教学切忌空谈。

重点放在地方特色上,并非忽略课程大纲的一般理论。当学子们理解个别性的重要性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般性的高度——这是“中特”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收官”环节。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姚伟.地方性知识与地方教学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

[4]加里·D·芬斯特马赫,乔纳斯·F·索尔蒂斯.教学的方法[M].胡咏梅,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顾钰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7]王炳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8]周向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四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9]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GY2020135)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学子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杏林组曲·学子赋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