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遗产视角下2022年杭州亚运会遗产展望

2021-06-25 15:13许秋亚童建民董青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

许秋亚 童建民 董青

摘   要: 笔者查阅国际奥委会的《遗产战略方针》和其他奥林匹克文本,对奥运遗产的定义、分类和维度进行分析,进而解析遗产的功能,阐明遗产对于赛事举办城市的重要性,从奥运遗产的视角对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遗产进行展望。奥运遗产是指对主办城市产生的正向收益,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遗产,被界定为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体育发展等七个维度。奥运遗产是体育功能的延续。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可以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体育设施、更适宜步行和骑车的场地、更成熟的智慧城市等方面,留下宝贵的亚运遗产。

关键词: 亚运遗产   杭州亚运会   奥运遗产   城市发展

近几十年来,随着奥运会、亚运会的发展,赛事规模和影响力呈现爆炸式增长。显然,超大型赛事的举办给主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多方位的收益,但办赛过程中和办赛之后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遗产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激起学界和民众的讨论。

近年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领导机构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持续关注遗产问题,2018年发布的《遗产战略方针》(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明确了对遗产的鼓励、支持、监测和促进手段。作为一份纲领性的文件,《方针》对奥运遗产设立了四个目标:一是要将遗产融入奥运会的全部周期内,二是对奥运遗产进行记录和分析,三是鼓励举办城市和奥组委进行奥运遗产庆典,四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1],此后奥运举办国都需要将其作为遗产管理的准则。从内容来看,主要着眼于奥运遗产,但国际奥委会更深远的目的是通过对奥运遗产采取积极的立场,影响其他管理国际体育赛事的组织。亚运会虽不属于奥运会的范畴,但其作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管理之下的亚洲最大规模的综合赛事,办会目标和各项举措历来受到奥委会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奥组委大举对奥运遗产进行规范的背景之下,2022年杭州亚运遗产应从何种角度进行解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通过对奥运遗产概念的剖析,梳理遗产的定义、分类和维度,阐明重要性,从奥运遗产的视角对杭州亚运会遗产进行展望。

1.奥运遗产的定义、分类与维度

1.1奥运遗产的定义

奥运会自举办以来持续回应着各个时期的全球性挑战,从战争时期倡议世界和平到近年来促进性别平等、气候变化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再一次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延期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在安特卫普举办奥运会100年后,当我们面临新的、不可预见的全球挑战时,我们都应该努力延续奥运会留给我们的团结、和平和力量的遗产。”可见,奥运遗产自100年前就已有了雏形。但“遗产”一词首次出现在奥运文本要追溯到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二十一世纪以前未在官方文本中对其进行过具体的定义。随着越来越多届奥运会的举办,奥运遗产一度被认为包含负向的遗产,比如雅典奥运会预算超支严重,导致当年度的国家财政赤字,也影响赛后希腊经济的持续增长等。不过,在遗产被引入《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2](21-27)后,定义发生了几次重要的演进。2008年,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称遗产是“我们努力的持久成果”,2013年的《国际奥委会遗产手册》(IOC Legacy Brochure)将遗产定义为“能够显著改变一个社会、形象和基础设施的持久利益”。2015年9月的《奥林匹克遗产指南》(Olympic Games Guide on Olympic Legacy)[3](6)指出奧运遗产是一种“长期的,而不仅仅是实际影响的力量”,强调奥运会可以为主办城市和地区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其后,国际奥委会主动将奥林匹克遗产的不同观点整合到一个框架内,认为它是与众多利益相关者公开对话的结果,即奥运遗产是一个两种愿景相交融的产物,一种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愿景即“通过体育运动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的诠释,另一种是举办城市提出的具体时空愿景的实现。2018年奥组委发布的《遗产战略方针》(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综合了上述框架,直接将遗产定义为一种促进主办城市和东道国的正向收益[1]。由此可见,目前国际奥委会对于奥运遗产的定义将其框定在正向效益之内,本文对于“遗产”亦采用的是此定义。

1.2奥运遗产的分类

根据遗产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有形遗产,有时也被称为“硬”遗产,指容易被视觉捕捉到,也易于被公众讨论的东西,如新的体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无形遗产,有时被称为“软”遗产,不容易被识别、定义或衡量,很少出现在公共谈论中,但它可能与人们和社会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无形遗产包括新的文化和非物质遗产资产、民众态度或者行为的改变、工人的专业技能提升、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更好的理解及新型的社交网络关系。

1.3遗产的7个维度

根据国际奥委会各类文本的统计,尽管奥运遗产的范围因举办时间和地点而异,但依照举办城市的具体情况及不同奥运会产生的相同遗产,它们可以被限定在以下七个维度之内[1]。

1.3.1社会发展

这一维度的指向是多方位的,通常指的是一种不易观察到的软遗产。例如,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和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教育,增强对少数民族、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包容性,以及增强通过休闲运动和体力活动锻炼而受益的大众健康和福祉等。

比如索契冬奥会组委会在赛事举办前,对俄罗斯的学校进行一项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和历史的教育计划[4],这一计划特别设计了教学课程,授课人员不仅有学校教师,还将参与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志愿者、冬奥会大使和俄罗斯奥运会冠军作为主讲人纳入其中,通过这些赛事相关者的讲述,学生能够更生动有趣地了解有关奥运会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孩子们形成对于奥林匹克的认识。截至索契冬奥会举办当年,这一计划已在俄罗斯30个城市进行了10万次以上的讲授,惠及全境400万人,有效推广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

1.3.2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维度是较容易被大众察觉的硬遗产,是民众较为关注的大型基建项目,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和移动基础设施发展,比如延伸的地铁线路或火车系统、机场升级,对步行和骑车更友好的城市设施。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如住房、水、卫生、固体废物处理、医疗保健和其他公共设施。三是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如通信技术、智慧城市电网、智慧建筑等。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速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奥运期间,北京大幅扩展了交通系统,地铁线路相继修建或扩建,使路网规模从42公里增加到200公里。2014年索契冬奥会改善了该地区能源供应,建成了火电3座、热电联产1座、变电所19座,铺设了一条长达174公里的Dzhubga-Sochi高压天然气管道,大大完善了当地的能源供应体系。

1.3.3环境发展

环境发展维度涵盖了:空气和水质的改善,向低碳技术和流程转型,露天休闲区和绿地的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创新的环境管理解决方案及民众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催化剂,强化了人民的环境意识。奥运会期间采取的临时措施使北京在比赛期间保持了最好的空气质量,出现了被称为“奥运蓝”的湛蓝天空,北京的日均空气污染指数比此前8年的平均水平低36%。自2008年以来,环境遗产持续发挥作用,政府推出了重大举措,以帮助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特别是2013年至2022年的《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这项大规模的计划旨在清理、搬迁或关闭污染企业;增加绿色能源生产;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在大片贫瘠的土地上重新造林。

1.3.4文化及创意发展

文化创意发展维度则指的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可见度的提高,新的设计、品牌和视觉识别的创立,以及城市或国家新的文化资产(标志性建筑、文化机构等)。

比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闭幕30多年后,奥林匹克公园仍然是这个国家最引人注目、最持久的遗产之一,平均每天吸引1.4万名游客[5]。同样我国北京奥运会之后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成为中国的地标性建筑,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前去观摩。

1.3.5体育发展

体育发展维度主要包含通过大型赛事加强对运动员的支持,对新一代精英级运动员的筛选,有组织的基层运动俱乐部、体育系统的发展,冷门运动的普及,以及用于体育场馆的翻新或升级等。

例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的体育运动和基层俱乐部的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截至2018年,新成立的日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JISA)已经在全国3.1万家体育俱乐部帮助了65万名青少年找到运动根据地[5]。中国的网球运动也在晏紫和郑洁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双比赛获得奖牌后开始普及,成功推动此项运动在中国的投资,吸引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参与,目前估计已有1400万网球运动员。

1.3.6人才和人际网络的发展

这一维度是指通过赛事的举办,不同领域的新一代人才的涌现(技术、法律、建筑、项目管理、艺术等),各类人才专业技能的提升(体育管理、传媒、旅游等),新的关系网络的构建(志愿者、外交关系、赛事工作人员等)。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留下了宝贵的志愿遗产。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大约有16万人申请成为志愿者,此前,希腊的常规志愿者人数约为3万人。在奥运后,各种机构的志愿者活动保持了良好的运作,在全国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无独有偶,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举办也促成俄罗斯建立了17个志愿者中心,冬奧会之后,这些志愿者中心则继续发挥作用,帮助招募和委托大型活动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活动,比如2018年的国际足联世界杯。

1.3.7经济价值和品牌资产发展

经济价值和品牌资产发展维度指的是城市或者地区的全球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业和会展产业的发展,财政上的长期投资及受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的经济部门的竞争力的提升等。

例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给这座城市和人民带来了较为持久的国家品牌价值遗产。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经济随之崩溃,东京奥运会成为一个转折点,通过展示子弹头列车、日本的卫星广播和超精确的计时设备等新技术,日本被外界定位为电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2年伦敦在赛后的五年里,为奥运公园周边的六个行政区创造了约11万个工作岗位。作为1932年、1984年和即将到来的202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如今洛杉矶仍然在享受悠久的奥运遗产。1984年奥运会仍然保持着历史上最赚钱的记录,盈余2.325亿美元。

2.遗产的重要性——体育功能的延续

遗产作为体育赛事的一种特殊的赛后展现形式,实际上是体育功能的一种延续。近几十年来欧盟和联合国开始相继承认体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6](58-60),强调体育是发展与和平的“重要促进因素”。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一步提到了体育在促进妇女和青年、个人和社区及对保健、教育和社会包容目标方面所作的日益明显的贡献,遗产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通过赛事实现国家之间的和平对话,愿景更是与奥林匹克宪章的精神高度契合:《宪章》中提到目标是使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和平社会[2],“为人民和城市创造长期利益”的理念,与《遗产战略方针》中提到的遗产“是一种促进主办城市和东道国的正向收益”不谋而合。因此,遗产是通过体育赛事实现更美好世界这一愿景的持久载体,亦是体育功能的特殊展现形式。

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经济陷入瘫痪。在距离一战停战日仅仅两年,国际奥委会选择安特卫普作为192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当年的组织者克服了许多障碍,在那次奥运会上第一次宣读了奥林匹克宣言、放飞了和平鸽,成功举办了一届至今仍被公认为对体育、性别平等、团结与和平做出了持久贡献的奥运会。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全世界都在抗击毁灭性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时,象征着危机后团结和复苏的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就像一把高高举起的奥运火种,照亮身处黑暗隧道的人类。即使100年前的安特卫普奥运会还未萌出“遗产”一词,但它留给世人的何尝不是体育功能的延续呢?

3.杭州亚运会遗产展望

2022年杭州亚运会开赛在即,亚组委的赛事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对于从未举行过如此盛事的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又会给杭州带来哪些宝贵的亚运遗产?基于奥运遗产概念、分类和它的七个维度,结合目前杭州的筹办进度和计划,主要从城市发展这一维度,也就是“硬”遗产的角度探讨亚运会将为杭州留下的宝贵遗产。

城市发展为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它的完善与否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亚运会的举办,将提升杭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创造更适宜步行和骑车的场地、构建更成熟的智慧城市。

3.1加快提升交通基础设施

杭州亚运会对城市的轨道交通具有明显的加速功能。2018年国家发改委通过了对《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规划调整,旨在加强杭州的城市轨道交通与萧山机场枢纽、杭州西站的衔接,提升公共交通体系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及国际重大赛事的服务保障能力[7]。目前,杭州地铁三期规划的十条线路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到2022年将全面建成。在三期规划中,特批的杭州机场快线建成后,将横贯杭州城市东西主轴,成为杭州东西向交通大动脉,更重要的是将杭州萧山机场、杭州东站、杭州西站等重大交通枢纽进行串联,加快解决了杭州目前无机场轨道交通的难题。杭州地铁四期工程已处于评审状态,城际铁路和城市快速路正在加快建设,相较于亚運会之前的规划,提前了10多年,建成之后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形成绿色低碳出行的方式,缓解主城区的交通压力。此外,亚运会亦对杭州的铁路系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在2020年公示的《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提出在市内铁路方面,将着力构建“五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形成以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钱塘站为主的铁路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区域竞争力,引导中心空间结构发展。在对外区域交通方面,将形成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互达,全国主要城市5小时互达的客运时效[8]。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将对杭州的机场带来新的机遇,目前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正在扩建,扩建后预计能达到9000万人次的容纳承载量,在亚运会之后,萧山机场将规划提档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物流枢纽[8]。在此背景下,杭州必将把握历史机遇,大抓交通建设,给杭州的后亚运时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3.2大力改善公共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设施的充足完备是民众运动休闲健身的基础保证。然而,杭州市的体育设施在亚运会申办前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用于举办大型赛事的大型体育场馆设施陈旧、档次规模偏低及建成年代较早,二是群众体育设施配置单一,基本以老年人健身活动为主,缺乏足球、篮球、网球等适合年轻人的运动场地,三是街道和社区的同质化较高,人均用地不足国家标准。2016年发布的《杭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杭州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健身场地少、分布不均衡,品牌活动少、社会组织不健全,健身缺辅导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常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整体比例仍然偏低,有待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体育发展的氛围[9]。

依据亚运会场馆需要和杭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神,杭州已新建(建成)一批大型赛事场馆,如杭州奥体中心、拱墅区运河亚运公园,余杭区体育中心、杭州钱塘新区轮滑馆等以进一步优化杭州市的体育设施区域布局。并且结合“节俭办赛”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和在建的场馆资源作为亚运会的各项赛事举办场馆,用以经济地、可持续地满足重大赛事的举办及日后场馆的运营,如一些高校的场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7人制橄榄球、排球场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篮球场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击剑场馆),浙江工业大学板球场竞(板球场馆)等。另外,根据2018年公示的《杭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显示,杭州将在亚运会之前构建“二心七副、一环八片、均衡网络化”的格局,形成以主城区的黄龙体育中心及滨江区的奥体中心为双核心的公共体育设施,其他几个区组成的体育副中心,加之绕城绿带和远郊公园组成的休闲体育公园环,逐步形成市民“15分钟运动圈”和“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推动解决全民健身场地少、分布不均等问题,缩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群众健身需求之间的差距。

另外,《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健康城市打造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健身活动1500场次以上,开展全民健身培训服务1000场次以上;新改建并投入使用30个左右群众性大型综合健身场馆;每个区、县(市)建成1个以上亚运主题公园;实施“一个社区一个体育项目”计划;逐步提高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10],力争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落到实处。

3.3创造更适宜步行和骑车的场地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亦是风景秀丽的旅游之都,城市中适合步行和骑车的场地是人们休闲健康出行的保障,也是展现杭州山水灵动和江南特色的极佳平台。杭州提出实施“迎亚运·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其中,将新建和提升改造健身绿道400公里,新建公共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健身公园15处。目前,在杭州绕城以内的主城区,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芯”、钱塘江与运河绿地为“绿带”、河道沿线绿地为“绿脉”、各类公园绿地和广场为“绿点”的城区绿道系统已经成网贯通,全域绿道总体密度达到1公里/平方公里,杭州市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就可融入绿道网。此外,在新建的钱塘江大桥上,还将增加慢行骑车和人行道,以解决市民骑车出行难问题,鼓励市民绿色休闲出行。

3.4构建更为成熟的智慧城市

浙江是最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省份之一,杭州早在2017年即开启了“城市大脑”建设计划,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一直排在全国前列。目前,“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理的全域覆盖,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杭州的办会理念之一是“智能亚运”,可见对智慧办赛的自信。在《纲要》中提出了数字治理赋能行动,这一行动亦是对智慧城市在亚运会举办过程中的深化,致力于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设立亚运会数字驾驶舱;面向全球征集黑科技技术,创造智能亚运“亮点”;到2022年,全市建成5G基站不少于3万个;开拓5G,4K/8K高清直播领域应用;规范和推广基于“健康码”及衍生应用的基层数字化治理新载体[10]。在2022年亚运会比赛中,5G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紧密结合,深化“智能亚运”5G应用解决方案,推进在智能场馆、安防、生活、观赛、运动保障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可见亚运会之后,杭州将收获丰富的智慧城市实践经验,继续利用数字赋能提升杭州综合治理水平。

4.结语

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体育强国的具体实践,是浙江打造杭州世界名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历史机遇,在筹办过程中一直遵循“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12]。杭州亚运会虽未像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样制订遗产战略计划,但在筹办过程中的理念和各项举措都展示出与国际奥委会的《遗产战略方针》之间的紧密联系。因篇幅限制,本文仅选取奥运遗产的城市发展维度对杭州亚运会的遗产进行展望。不可忽略的是,亚运会的举办必将对杭州的社会发展、体育发展、环境发展、文化发展和其他维度产生深远的长期效益。另外,亚组委和亚奥理事会应逐步对标奥运会,更加重视遗产的各个阶段,将遗产管理融入亚运会的全部周期内,从筹办之前、筹办过程中和办赛之后对亚运遗产进行管理、监控和记录改进,以更好地实现通过体育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愿景。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 Moving Forward[EB/OL]. (2017-12-05)(2020-11-23)https://stillmedab.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Documents/Olympic-Legacy/IOC_Legacy_ Strategy_Full_version.pdf?la=en&hash=DEFC1FA693D515994113C 6AAC9C7EB82DECB2722.

[2]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he Olympic Charter[M].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1996.

[3]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Games Guide on Olympic Legacy[M]. 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5.

[4]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HE OLYMPIC LESSONS PROJECT [EB/OL]. (2019-11-03)(2020-12-27)https://www.olympic.org/news/olympic-legacy/sochi-2014/the-olympic-lessons-project.

[5]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WORLD CITIES DAY 2020: THE POWER OF SPORT TO BUILD HEALTHIER, MORE SUSTAINABLE URBAN COMMUNITIES[EB/OL].(2020-10-30) (2020-12-27)https://www.olympic.org/news/ world-cities-day-2020-the-power-of-sport-to-build-healthier-more-sustainable-urban-communities.

[6]許秋亚,董青.欧盟成员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思路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11).

[7]中国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批复[EB/OL].(2018-11-26)(2020-11.22)https://www.ndrc.gov.cn/fggz/zcssfz/zcgh/201812/t20181219_1145777.html.

[8]杭州网.《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正在公示征集意见[EB/OL](2020-10-15)(2020-11-22)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0-10/15/content_7831498.htm.

[9]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09-14)(2020-11-21)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6/9/14/art_1000045_2152315.html.2016-09-14.

[10]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EB/OL].(2020-04-18)(2020-11-23)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0/4/18/art_812262_42606948.html.

[11]杭州文明网.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之“道”杭州绿道建设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样本[EB/OL].(2019-03-26)(2020-11-23)http://zjhz.wenming.cn/jdxw/201903/t20190326 _5761808.shtml.

[12]浙江在线.高标准高质量全力筹办杭州亚运会[EB/OL].(2017-11-26)(2020-11-23)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711/t20171126_5815319.shtml.

基金项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年新进教职工专项课题“2022年杭州亚运会筹办的可持续生态化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XJZD0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与价值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19YJA890005)。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
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