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明晶,滕树元,李 璐
(1.北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市 132013;2.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依恋是儿童与主要抚养者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情感联结,个体早期的依恋关系为儿童提供早期的人际交往经验,并促进其情绪、社会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1],具有缓解焦虑保护身体健康的功能[2]。早期研究多关注母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5]。Blesky和Fearon通过对早期儿童进行研究发现,与回避型母子依恋的儿童相比,那些在15个月时是安全型母子依恋的儿童,当他们成长到36个月大时,会出现更少的问题行为,具有更高水平的社交能力[6]。王玉廷等通过对幼儿进行研究发现,母子依恋与幼儿的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呈显著负相关[7]。不安全型母子依恋可以引起儿童的违纪行为、恶意敌对及药物滥用等问题行为[8-9]。Fearon等对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进行元分析的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相比回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对外化问题行为有更强的预测[10]。针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与外化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相关[11]。拥有低水平依恋的青少年认为社会是不值得信赖的,致使他们产生敌对情绪和行为。拥有高水平依恋的青少年很少或者几乎不存在违法犯罪和攻击性行为。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不安全的母子依恋是造成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高风险因素[10][12]。
尽管大多数研究关注母子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子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由祖辈对其子女进行养育[13],形成一种新的家庭养育模式,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在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儿童不仅与父母建立起了依恋关系,同时与祖父母在互动过程中也建立起稳定的情感联结[14],即祖孙依恋。祖孙依恋对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15]。国外学者关于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结果对国内研究具有借鉴作用,但国外研究更多集中于特殊家庭中的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例如父母的药物滥用、未成年怀孕、监禁、抑郁、家庭暴力或虐待等特殊家庭[15-18],其研究结果对我国被试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以“家”为核心的中国家庭中,幼儿的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不是由于家庭暴力或虐待等特殊家庭原因导致的,而更多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支持和帮助而产生的新型家庭养育模式,这种模式下幼儿形成的祖孙依恋与国外研究中的祖孙依恋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有必要进行我国背景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滕树元等通过对幼儿进行研究发现,安全型祖孙依恋的幼儿表现出更少的抑郁、攻击、违纪、社会退缩问题行为,矛盾型祖孙依恋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社会退缩问题行为,逃避混乱型祖孙依恋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问题行为。这一结果与母子依恋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9]。邢淑芬等通过对国内幼儿的母子依恋、祖孙依恋和社会情绪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母子依恋与社会情绪发展的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和失调域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能力域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的祖孙依恋与社会情绪发展的外显行为域呈显著负相关[20]。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幼儿的祖孙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尽管学者们对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针对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关两者内部作用机制的探讨并不十分明确。Fearon在对69篇关于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元分析中指出,有效的情绪调节可能是亲子依恋对问题行为的中介因素[10][21]。学者在进行亲子依恋和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情绪调节是亲子依恋和问题行为间的中介变量[22-24][25]75。情绪调节能力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早期的情绪调节对个体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学业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结果多集中在内化问题行为的研究上[9][26-27]。Kullik & Petermann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内在失调是亲子依恋和抑郁的中介变量[22]。Brenning等的研究发现,情绪失调是回避型亲子依恋和抑郁的中介变量[24]。Brumariu Laura 等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是安全型亲子依恋或混乱型亲子依恋对焦虑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28]。Wei等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在亲子依恋与抑郁、焦虑等问题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9]。国内学者戴悦通过对幼儿进行研究同样发现,情绪调节是亲子依恋和焦虑的中介变量[25]75。Contreras等的研究发现,在亲子依恋对个体社会功能的影响中,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情绪调节策略起着中介作用[30]。王力等的研究表明,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在亲子依恋安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是亲子依恋关系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途径[31]。综上所述,情绪调节作为亲子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已经得到一些学者的证实,依据 Morris 的理论模型,家庭因素能够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发生作用,个体的情绪调节会影响其适应行为,证明情绪调节在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间起着中介作用[32]。但是还很少有学者针对情绪调节作为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者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关注较少;另一方面,依恋、情绪调节与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情绪调节是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但是依恋、情绪调节和外化问题行为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随着我国家庭养育方式的变化,祖孙依恋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探讨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已有研究对象多为青少年,对于更小年龄群体——幼儿的研究较少。姜旭、钱文的研究结果表明,3—6岁是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是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上述研究虽然对问题行为进行了普遍性的研究,但是对于两种不同问题行为,即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33]没有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区分。已有研究要么针对内化问题行为,要么针对外化问题行为进行研究[34]。依恋对这两类问题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是否相同,依然是不清楚的。所以,本研究选取幼儿作为研究被试,探讨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中幼儿的情绪调节是指幼儿在失望情境中的情绪表达的调节。研究既能丰富和深化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研究,又能为中国家庭教育提供实践指导,提升祖父母养育质量,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吉林市两所幼儿园祖辈共同养育幼儿共297人,祖辈共同养育幼儿是指由祖母参与养育,每周抚养时间在35小时以上的祖辈和父辈共同养育的幼儿。其中,周一至周五白天由祖辈参与抚养的幼儿111人,周一至周日白天由祖辈参与抚养的幼儿26人,周一至周五全天由祖辈参与抚养的幼儿40人,父母工作忙不定时间由祖辈参与抚养的幼儿120人。对幼儿进行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测量,经测谎题筛查,有效被试为285人(M=4.78,SD=0.73),有效率为95.96%。其中男孩149人,女孩136人,比例接近1∶1,4岁组121人,5岁组107人,6岁组57人。祖父母的性别均为女性,其中40—50岁61人,50—60岁206人,60—70岁18人。祖父母的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15人,高中51人,初中193人,小学及以下26人。
1.幼儿依恋量表
使用叶晓璐修订的幼儿依恋量表对幼儿的祖孙依恋进行评定[35]。量表共有30个题项,其中描述幼儿安全型依恋的题项为20个,不安全型依恋的题项为10个。问卷采用4点计分法进行计分,其中,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时常”,4表示“总是”,量表中有10个题项予以反向计分,分别为1,4,12,13,17,18,19,21,24,25。将所有题项加和计算总分,量表分数越高代表与主要抚养者的依恋关系越好。经初测幼儿祖孙依恋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2,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0.73。
2.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4—16岁)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4—16岁)由Achenbach编制[36]。由于本研究重点探讨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水平,所以,本研究选取其中的五个维度,退缩、体诉、抑郁/焦虑、违纪行为和攻击性行为作为问卷的内容。其中内化问题行为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社交退缩、体诉和抑郁/焦虑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包括两个维度,分别为违纪行为和攻击性行为。问卷共有题项58项,其中退缩行为的题项包含8个题项,体诉行为的题项包含3个题项,焦虑/抑郁行为的题项包含14个题项,违纪行为的题项包含13个题项,攻击行为的题项包含20个题项。由祖辈和父辈中抚养幼儿时间更长的家长进行评定,其中父辈参与评定111人,祖辈参与评定186人。祖父母和母亲根据题项描述的行为对幼儿半年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等级评定,“无”选“0”,“有时”选“1”,“经常”选“2”。最后将分数加和作为各分维度和总量表的分数,分数越高代表儿童的问题行为越严重。与常模进行比较,确定幼儿的问题行为状况。本研究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0.78、0.80、0.79、0.82。
3.失望礼物范式
研究采用Saarni提出的失望礼物范式来测量幼儿的情绪调节[37]。实证研究表明,该范式能够成功诱发幼儿的情绪反应及其调节行为[38],被认为是此领域的经典研究范式。本研究选取摄像机、贴纸、彩泥、水彩笔、彩泥模具和图片作为实验材料。
1.问卷施测的研究程序
本研究选取大四心理学专业6名本科生作为主试,施测前对主试进行培训,了解问卷内容、指导语及其注意事项等,施测过程中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第一页附有《家长知情同意书》,家长签字后开始进行问卷施测,施测后对问卷进行回收并对有效问卷逐一审核,编制序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失望礼物范式的研究程序
前测程序:为了更加准确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失望礼物”,研究预先针对43名4—6岁幼儿进行了礼物偏好调查。从贴纸、气球、彩泥模具、彩泥、水彩笔、图片、卡通橡皮7种玩具中选取5种玩具作为礼物。幼儿选择礼物的情况为贴纸13人、彩泥模具9人、彩泥7人、水彩笔6人、图片4人、气球3人、卡通橡皮1人。考虑到“失望礼物”的普遍适用性,本研究选取贴纸、彩泥、水彩笔、彩泥模具和图片作为正式施测时使用的礼物。
正式施测实验程序:
实验由6名心理学专业学生作为主试,分为三组,每组两人。实验过程中,一名主试询问并记录幼儿的姓名,另一名主试使用摄像机对准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全程拍摄,约10分钟。拍摄内容包括:幼儿选择礼物、与家长互动及对“失望礼物”进行反应的过程。实验结束后,两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根据情绪调节编码表对录像进行编码,这两名研究生均清楚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假设。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客观性,每份录像由两名研究生分别同时间进行前后两次编码,时间间隔为两周,编码一致性为0.92。编码后的数据分值越高代表其情绪调节水平越低;反之,情绪调节水平越高。
3.统计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使用Amos19.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通过皮尔逊积差对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r)
结果表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和情绪调节呈显著负相关,祖孙依恋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祖孙依恋与退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祖孙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祖孙依恋与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与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与内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与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将问题行为分为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需要建立两个模型。为了检验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是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建立了图1的模型。
检验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是否具有直接效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指数符合要求,见表2。并且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效应均显著,直接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63(P<0.01)和-0.54(P<0.05)。
表2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直接效应模型的拟合指数
图1的模型检验的是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是否存在间接效应,也就是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指数符合要求,见表3。
图1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3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拟合指数
在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中,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32(P<0.05)和-0.07(P>0.05),说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是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间不起中介作用。
在模型拟合良好的基础上,使用Bootstrap程序检验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设定重复取样5 000次,选择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法进行取样,计算95%的置信区间。在祖孙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中,情绪调节中介效应的区间不包括0,说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和Morris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祖孙依恋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一方面阐明了祖孙依恋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拓展了依恋理论关于父母依恋对问题行为影响的观点,进一步完善依恋理论;另一方面阐明了祖孙依恋“怎样起作用”,即通过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影响内化问题行为,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不同。研究结果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皮尔逊积差对幼儿的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退缩行为、焦虑行为、攻击性行为、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已有父母依恋对问题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类似[6][39],说明祖孙依恋和父母依恋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幼儿的安全型祖孙依恋对其发展具有保护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Blesky和Fearon通过对早期儿童照看的NICHD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比回避型依恋的儿童,那些在15个月时是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当他们成长到36个月大时,安全型依恋儿童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而且,安全型依恋儿童相比回避型依恋儿童和焦虑型依恋儿童具有更高水平的社交能力,说明安全型依恋儿童较回避型依恋儿童和焦虑型依恋儿童有更少的问题行为[6]。一项针对535名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青少年存在更多的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对收养儿童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果[39]。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和支持了Bowlby的内部工作模型的假设[40]。Bowlby通过对母亲的研究,认为幼儿与抚养者在互动过程中建立的依恋关系,会形成一种内部工作模型,这种内部工作模型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形成消极自我模型的幼儿将缺乏自信和控制感,从而产生焦虑、退缩等内化问题行为;形成消极他人模型的幼儿将难以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并产生攻击等外化问题行为。本研究通过对祖孙依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型祖孙依恋型的幼儿,因其受到抚养者更多的支持,有更积极的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所以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41]。Crittenden和Dallos的研究也进一步证明,幼儿与多个抚养者的互动。例如,父母和祖父母形成的多重依恋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42]。
不安全型祖孙依恋会导致幼儿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幼儿缺乏安全基地直接造成问题行为;另一方面,幼儿的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其他因素来解释和发生的,例如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28]177-203。
1.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祖孙依恋水平越高,情绪调节水平越高,进而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越少,幼儿的情绪调节水平对幼儿内化问题行为有重要作用。
(1)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与已有父母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2]。Kullik & Petermann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的内在失调是依恋和抑郁的中介变量,女孩相比较男孩而言,情绪调节失调是父母依恋和抑郁的中介变量[22]。我国学者戴悦通过对幼儿进行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是亲子依恋和焦虑行为的中介效应[25]75。以上研究说明祖孙依恋对于内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和父母依恋对于内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是相同的,这一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依恋对问题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减少幼儿内化问题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内化问题行为干预研究提供借鉴。上述研究结果支持Bowlby和Morris的观点[32][43]。情绪调节能力是祖孙依恋与社会适应之间的核心纽带,个体形成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型,有利于其具有良好的归因模式,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较少出现问题行为[43]。Morris建立的家庭因素、情绪调节以及幼儿适应性的模型认为,家庭因素能够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发生作用,个体的情绪调节会影响其适应行为[32]。祖孙依恋是家庭环境的组成部分,借鉴 Morris 的理论模型,情绪调节在幼儿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间起着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同样支持安全依恋的拓延建构环理论,安全型祖孙依恋不仅能够优化情绪管理策略,促进积极的自我—他人认知,还能帮助个体建立应对逆境和挫折的开放、灵活、乐观的心态,是健康发展和良好适应的重要前提[44-45],亦即安全型祖孙依恋及良好的情绪调节会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46]。今后,可以针对幼儿情绪调节对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2)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与已有研究结果不一致。李菁菁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调节是父母依恋对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47]。分析产生不一致的原因:一方面,本研究选用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尽管幼儿是情绪调节的关键期,但是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有限,情绪调节的发展水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48],所以幼儿的情绪调节水平的差异可能体现得不如青少年显著。另一方面,幼儿的祖孙依恋和青少年的父母依恋存在差异。祖孙依恋尽管是幼儿时期的主要依恋类型,但是祖孙依恋对幼儿问题行为所起的作用可能低于父母依恋对幼儿问题行为所起的作用。青少年时期,尽管同伴依恋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父母依恋仍是主要的依恋类型,对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具有更重要的预测作用[49]。所以,祖孙依恋对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力可能低于父母依恋对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力,情绪调节对于祖孙依恋和父母依恋对问题行为影响的机制存在差异。
2.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是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而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不是幼儿祖孙依恋对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中介变量。说明,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分维度的影响机制不完全相同。可能的原因是,情绪调节自身和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内化问题行为的退缩、焦虑/抑郁等问题行为都包含有情绪的成分。所以,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而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和外化问题行为包含的共同成分要少些。例如攻击和违纪等问题行为,这是导致情绪调节不是祖孙依恋和外化问题行为中介效应的重要因素。所以,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区别较明显,虽然都是幼儿的问题行为,但是前者来自幼儿内部,后者来自幼儿外部,其性质可能存在实质性区别,形成机制可能不同,具体原因有待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