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江雯 张亚倩
【摘 要】2019年教育部新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专业,开启了高校独立设置艺术类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本文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培养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以希专业人才培养与民航企业的人才需求零缝隙对接,既为自贸港建设下的民航服务行业输送了专业人才,又推动了该专业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自贸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
引言
目前,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的学科归属,没有统一的培养标准,专业建设及其课程体系设置都在探索之初,尚未有任何经验借鉴。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本科层次“空中乘务”专业为基础发展而来,鉴于当下高校培养“空中乘务”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相对过剩,岗位贴合度低”的困境,潜心研究教育部新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缩短行业标准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差距,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突破专业发展困境,是该专业的发展的当务之急。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航空服务工作环境特殊,作为国家的窗口形象,面对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其人才需求量大,需求岗位广,需求规格具有国际性、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等特征。此外,航空服务行业各岗位分工明确,岗位工作交叉内容少,对专业实践技能要求高。与此同时,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入校时普遍具有艺术形象好、英语底子弱、综合素质高等特点。针对行业需求特征以及专业学生的综合特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围绕面向民航系统的一线服务岗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形象及实践技能,能在航空公司、民航机场、航空服务公司从事空中服务、机场地面服务、客票销售服务、免税品销售服务与管理等岗位。
2.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1课程体系建设贴合企业服务标准与规范
与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相关的企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民航客运员国家职业标准》、《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各航司、各机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的、《客舱乘务员手册》、《客舱服务规范》、《民航客运员手册》、《机场服务规范》等。
2.2课程体系建设符合职业能力特征要求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民航服务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19版),发现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特征基本相似:民航乘务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方位感、空间感;知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灵敏;四肢灵活,动作协调,身体健康等职业能力特征。民航客运员需要具有学习、计算能力;具有事物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身体无残疾,无重听,无口吃,无色盲、色弱等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嗅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无残疾,无重听,无口吃,无色盲、色弱,校正视力在 5.0 以上;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男性身高在 1.65 米以上,女性身高在 1.60 米以上。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通过面试考核录取,满足部分职业能力特征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还应达到其他能力特征要求。
2.3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民航服务企业的用人与考核标准
笔者调查研究分析民航服务企业的用人与考核标准,发现虽然各岗位略有差异,但基本标准相似,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态度、行为规范等;二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本职业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知识等;三是职业岗位技能,不同岗位工作流程、技能要求差异大,且无交叉。
3.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民航服务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技能有机整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应紧紧围绕现代航空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加强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为高等学院人才培养的基础,系统设置行业所需专业知识、理论与操作技能等课程,以体现学生专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实现“专业——岗位”零缝隙有效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围绕专业能力的实现而进行,并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完成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行业认知能力、表演能力、空中服务能力、地面服务与管理能力、公关沟通能力、外语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共7个专项能力。
4.课程体系的构建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从以下几个层次开展:
4.1人文社科類通识教育类课程
(1)课程构建目标。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信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③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④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探索、信息搜索、生涯决策的能力;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技巧与方法的能力、职场应试的能力;⑥培养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⑦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构建方案。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英语、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
4.2自然科学类课程
(1)课程构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及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实习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构建方案。自然科学类开设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4.3服务基础类课程
(1)课程构建目标。①使学生掌握航空运输飞行的基础知识、飞机设备、客货运输的程序方法,航空法规、机场建设、适航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航空运输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②使学生掌握世界航空运输地理知识,飞行导航、航线网络构成,把握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因素,提高运输服务过程的应变能力。③使学生掌握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民航服务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能力与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培养良好服务的心理能力。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标准专业化的职业形象。⑤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学生掌握各类礼仪规则,并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服务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民航服务交流能力。
(2)课程构建方案。服务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导论、民航概论、航空地理、民航服务心理学、音乐理论与欣赏、服务礼仪、语言艺术与写作、服饰与搭配、芭蕾基训、现代舞基训、民间舞、剧目排练、体能与健身(男)、化妆技巧(女生)、公共关系(选修)、语言表达(选修)、航空法(选修)。
4.4空勤服务类课程
(1)课程构建目标。①使学生掌握航空器舱门正常情况下的开关操作方法及机上各类应急设施设备学生;②使学生熟悉客舱服务的基本程序、内容、服务流程、操作要求、特殊旅客服务,掌握客舱服务技能,提升机上餐饮服务能力及特殊旅客服务能力;③使学生了解机上常见疾病种类与发病机理,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紧急救助办法;④了解机上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置原则,掌握应急撤离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能保证自身安全并协助乘客逃生。⑤培养学生中、英、日、法等多语言口语的交际能力,结合客舱服务的工作程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机上服务水平。(2)课程构建方案。空勤服务类课程主要包括语言训练与播音、机型与客舱设备、客舱服务技能、机上急救与应急处置、航空安保安全(男生)、乘务英语、乘务日语(选修)、乘务法语(选修)、空乘面试礼仪(选修)、游泳(选修)、人际关系与沟通(选修)。
4.5地勤服务类课程
(1)课程构建目标。①陪养学生国内、国际客票的销售与旅客运输服务技能,使学生具有民航旅客运输、值机、贵宾厅服务能力。②使学生了解民航货运工作各环节的业务内容、工作流程,掌握我国航空货运业务的各种基本规则,熟练掌握我国航空货运运价体系的制定和使用,使学生具备处理民航货物运输业务的能力。③使学生掌握安检基础知识、物品检查知识,证件检查、具有人身检查、开箱包检查、认识安检仪器并能熟练运用的能力。④使学生熟悉机场的成本与收入,掌握机场建设和管理方法,掌握机场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具有机场运营与管理能力。⑤使学生从理论上建立民航市场营销的整体概念,从实践上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在民航及相关行业内从事客票销售、离港销售等市场销售能力。(2)课程构建方案。地勤服务类课程主要包括: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民航安全检查、机场运营管理、民航市场营销管理、民航服务英语(选修)、订座业务(选修)、值机业务(选修)、危险品运输(选修)。
4.6专业拓展类
(1)课程构建目标。专业拓展课程是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开设的拓宽专业知识、丰富空乘理论的提高课程。(2)课程构建方案。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中国礼仪文化、东方舞、演讲与口才、茶艺、插花、节目主持艺术、酒水知识、饮食文化、器乐演奏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7实训实践类
课程构建目标。实训实践类课程是以提高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的实训、专业实践、企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其中专业实践有:舞蹈作品赏析与分析、专业调研、民航企业见习、机场离港见习、民航客舱服务质量与调研、民航机场安检调研、专业形象训练与大赛、民航安检员大赛、民航客运员大赛、客舱英语播音词训练、民航热点透视、专业英语翻译训练等。
5.结语
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完成后,专业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也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编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参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相关要求,以及各航空公司、机场单位员工培训考核资料等,从而打造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特色;体现本课程或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与其它有关课程或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注重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楊清.基于岗位需求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科技论坛,2020(06):179-180.
[2]马丽.对接产业需求的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论坛 2020(01)
[3]陈效.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20
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研教改课题:海南自贸区背景下航空艺术与管理专业结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jyj2020047。
作者简介:张玉(1982.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航运输与旅游管理。
江雯(1987.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张亚倩(2001.2-),女,本科,研究方向为空中乘务。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