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发出可批量生产的可拉伸电子电路材料
美国耶鲁大学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助理教授Rebecca Kramer-Bottiglio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快速拉伸、更耐用且更接近于批量制造生产的电子电路材料和制造工艺,能够将可拉伸导体与电阻、电容和发光二极管(LED)等商用电子元器件所用的刚性材料牢固地连接起来,在柔性显示、软性机器人、可穿戴技术和生物医学等应用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共晶镓铟(eGaIn)是一种可在室温下保持液态的材料,目前已被用于可拉伸电子设备的连接,但因其高表面张力使之无法与刚性材料元件完美连接。Kramer-Bottiglio实验室采用了不同方法,用eGaIn纳米颗粒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即同时具有固体和液体性质的双相镓铟(bGaIn)。当加热到900℃时,eGaIn的纳米颗粒膜会改变性状,在顶部形成一层薄的固体氧化物层和一层包裹在液体eGaIn中的厚的固体颗粒层。由于bGaIn能够与刚性材料电子元件连接牢固,即使在高张力情况下,可拉伸电路板组件的性能仍与传统电路板组件表现一样好。(科技部)
欧洲多国将联合开发星用氮化镓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德国、瑞典、英国联合启动了名为“Kassiopeia”的项目,旨在开发Ka波段氮化镓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有望应用于卫星和雷达技术。该项目由欧洲航天局资助,通过从器件工艺到功率放大器的开发,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欧洲供应链。项目利用无缓冲层技术,使外延片具有极低的热边界电阻和有限俘获效应,采用独特的铱溅射-栅极技术,将器件的动态损耗降低到当前技术下的两倍,显著提高可靠性。再结合新工艺和电路设计方法来降低寄生损耗,将开发出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星用Ka波段MMIC。同时通过显微拉曼热成像以及先进的器件表征和建模对晶体管进行直接热测量,可在器件和外延开发过程中提供持续反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支持下,我国科学家成功将显示器件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揭示了纤维电极之间电场分布的独特机制,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该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单个发光点亮度达到115.1cd/m2,功率消耗仅为毫瓦级别,分辨率接近80ppi,既具有与普通平面显示器件相当的亮度,同时保持了传统织物的轻型、透气性、可洗涤、高柔性等特点。
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在物联网和人机交互领域,如实时定位、智能通讯、医疗辅助等方面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有望催生颠覆性技术和新兴产业。(科技部)
单分子晶体管器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着力于探索最小分子器件中的功能性和新奇电子传输特性,之前,博士郭潇描述了2个互相耦合的C60分子对中单个分子上单个电荷的变化对对应的分子传输特性的特征性影響。近期,郭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单分子器件展现出复杂的强电子关联行为,为单分子器件性能的探索和单分子器件平台在基础物理问题上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