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第250期中,曾列出了10大能改变世界的新材料,其中气凝胶居于首位。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新型材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轻、保温性能最好的固体材料。气凝胶在化工、石化、冶金、管道、热工设备、建筑、航天及军事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潜力。
据有关机构综合估算,气凝胶是一个百亿美元空间的新材料赛道。气凝胶目前主要应用市场是能源化工领域,以油气管道、工业保温为主。建筑建材赛道大有可为,将成为第2大应用场景,预计潜在市场空间超20 亿美元。气凝胶化解了保温市场长期保温不防火,防火不保温的矛盾,成为解决“节能”与“消防”矛盾的关键性材料,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此外,新能源汽车成为气凝胶在交通领域的主要增长引擎,气凝胶高温耐受性能有望解决三元电池安全痛点,意义非凡,预测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气凝胶空间达百亿元规模。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于推广和应用新兴材料不断推行积极的引导政策。“十四五”的开局之际,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气凝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这一发展理念成为山西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方向引领,也夯实了华阳新材料集团的转型道路。
高彦清表示,华阳新材料集团审时度势,深入贯彻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发展新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构建产业新格局。华阳新材料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布局了丁二醇(BDO)、己内酰胺、己二酸、乙二醇等精细化工产业。这些既有材料产业为华阳新材料集团的主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刀阔斧,奋楫扬帆
“在‘十二五期间碳基新材料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不断认可的情况下,集团在董事长翟红的高瞻远瞩统筹领导下,‘十三五时期对新材料产业开始进一步较大规模的谋划和布局。”高彦清介绍说。
华阳新材料集团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布局了节能环保新材料,山西阳中新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中新材”)就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阳中新材是华阳新材料集团和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凝科技”)合作投建的项目——新型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工业性示范项目。阳中新材一期建成投产的产能为1000t气凝胶粉体,2万m3气凝胶毡及2万t气凝胶涂料,三期计划组合产能将实现巨大跃升。此外,华阳新材料集团已成功布局的项目还包括陶瓷气凝胶项目、飞轮储能项目、铝镁合金新材料园区、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等,目前这些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
高彦清干劲十足地说道,“如今我们正在聚焦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行集团的‘127发展战略,牢记初心和使命,加速转型发展!”被频繁提及的“127”发展战略,指的是在华阳新材料集团转型发展的掌舵人——董事长翟红提出的前瞻性战略。具体来说就是:“1”即1个方向,聚焦转型蹚新路战略方向;“2”即2条路径,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2条路径;“7”即7个支撑,形成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智能矿山7大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绿色、节能、环保迈进。
搭建平台,协同创新
在当下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逐渐成为趋势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想要赢得一席之地不能依然凭借单打独斗的方式,而是需要开展企业之间广泛且灵活的合作,充分借助外力、抱团增效,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尤其对于在新赛道上策马扬鞭的华阳新材料集团而言,借力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彦清表示,华阳新材料集团有着丰富企业运营经验的高层管理者深谙这一点,“一城一谷”就是落实这一发展思路的重要承载体。
“一城”,即华阳集团纳谷(山西)气凝胶科创城(以下简称“气凝胶科创城”),是以华阳新材料集团为主导,专门以气凝胶产业链集群发展为特色的科创园区。气凝胶科创城以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建设为纽带,与业界尖端的院士专家团队进行战略融合,正在成为华阳新材料集团规模集成的主阵地。气凝胶科创城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布局落地了一大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如,联合中凝科技共同打造的阳中新材气凝胶项目;与山西华豹涂料有限公司合作年产20万t的气凝胶高端水性漆项目;与山东如意莱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建设6万t差别化氨纶项目、35万t差别化聚酯纤维项目;与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石墨烯项目;以及与东华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以第5代柔性陶瓷纳米纤维规模化生产线为合作契机,共同开拓柔性陶瓷纳米纤维应用市场,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谷”,即中国纳谷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國纳谷”),是华阳新材料集团践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示范区。开放、包容的中国纳谷,以“纳才、纳智、纳新”为理念,不断吸纳一系列技术创新型项目和团队,打造创新的聚集地、国际级孵化器和培育新项目、新产品、新科技的产业园,深入对接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高科技产业和优质企业、双创项目,形成具备创新、创税、创富能力的总部基地。中国纳谷产业园正在把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试验点”建设成“示范区”。中国纳谷正在以点带面,下足功夫,不断开拓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气凝胶科创城、中国纳谷,作为双创载体平台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我们希望以开放的‘高地和政策的‘洼地,实现创新‘喷泉的局面。”高彦清对“一城一谷”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寄予了厚望。
此外,华阳新材料集团积极布局、对接智库及产业资源。诸如,华阳新材料集团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建筑科学院等一批知名院校签订了共建协议,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效协同,凝聚高端人才,以山西气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在全国开展多个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的共建工作,逐步实现基础与专业并重、“多核并联”的协同研发机制,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组建了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气凝胶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从原料和技术供给到全行业绿色发展,从行业标准建立到产业实际运用,实现了全产业链在国家级层面的布局。
完善链条,集群发展
在倾力打造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华阳新材料集团逐渐形成了“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思路。高彦清解释道,延链是延长原有产业链,补链就是补充研发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强链则是打造产业链集群。华阳新材料集团以煤炭为原料可以生产出乙二醇、己内酰胺,通过与荣盛石化、桐昆股份等化纤龙头企业合作,引入核心技术团队,打破了原料和产品间的技术壁垒,成功向下游材料延伸,将煤的原料优势转化为下游的材料优势,生产出涤纶、氨纶、锦纶等功能性纤维,实现了延链和补链。而“煤—碳—丝—料—终端”全产业链条的完善,为华阳新材料集团建设全国最大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作了铺垫。
“‘十四五时期对于集团的新材料产业而言,是从旧常态跃升到新常态的重要阶段。”高彦清这位华阳新材料集团的财务当家人,谈及新材料总是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127发展战略绘就了未来的蓝图,集团整体战略布局的5大新材料版块在‘十四五期间将齐头并进,集群发展,共上台阶!”他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未来5年的规划。
在新能源蓄能新材料产业方面,华阳新材料集团以碳基材料培育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相结合的储能产业,构建集生产、销售、应用、运维为一体的“规模化”和“一站式”新能源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最大的飞轮储能生产基地、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和“光伏材料+储能”行业领军企业,跻身全国储能行业第一方阵。
在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產业方面,华阳新材料集团将充分发挥气凝胶新型建材作为建筑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性能节能材料优势,以现有二氧化硅气凝胶产业为基础,以基础建材做“绿”、功能性建材做“新”为发展方向,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基础大宗绿色建材和特色功能绿色建材双轮驱动,培育若干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生产线,最终形成绿色建材科技研发、生产、销售、认证评估的全产业链,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全、应用最广的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此外,华阳新材料集团在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方面,以单层氧化石墨烯为核心原料,以石墨烯改性纤维为应用场景,大力开展石墨烯高精尖应用技术及下游产品开发,不断拓展石墨烯相关产品应用领域,积极布局全单层氧化石墨烯产业,形成集原料、聚合改性、纺丝、织布、成衣服装于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在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方面,紧跟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产业轻量化发展趋势,全面完善现有“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产业链,聚焦“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通用航空”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完善、资源利用集约的生态型铝镁合金产业集群。
奋力担当,不负使命
在高彦清看来,华阳新材料集团的蓝图正在一步步转化为清晰可见的路线图,而“12345工程则是功不可没的重要保障。所谓的“12345”工程,即坚持绿色环保新材料一条主线,做好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2项重点工作,充分运用合作、合资、合伙的“三合”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生产力、合理盈利模式的“三核”优势,加快晋东、晋中、晋北、晋南四个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围绕项目端、生产端、研发端、市场端、考核端“五端”严抓实管。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以单一化资本联合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项目为导向的联合开发、以共享利益为基础的战略联盟、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商业化应用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存的新模式转变,建立起了“国有体制、市场机制”新发展模式,助力华阳新材料集团实现转型发展蹚新路,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坚持绿色环保新材料的发展主线,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高度契合。我们相信,华阳新材料集团围绕这一主线,积极构建‘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新型绿色新材料业态,在‘十四五期间一定能实现转型发展初具规模,书写一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答卷!” 高彦清言语铿锵,尽显自信与情怀。
10.19599/j.issn.1008-892x.2021.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