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量化分析

2021-06-24 11:00李明华
关键词:量化分析

李明华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和发掘,在西辽河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本文通过对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和孟克河流域遗址的量化分析,了解当时的人们对居住址的选择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西辽河;夏家店下层文化;量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4-0001-06

在距今约四千年前后的西辽河地区进入了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迄今为止辨识出来的西辽河地区最早的青铜文化,于1960年试掘夏家店村和药王庙村遗址时正式命名[1],并且明确指出了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区别,使得这两个年代差别较大的青铜时代文化得以确立。从当时的调查情况看,从西拉木伦河以南的翁牛特旗,喀喇沁旗的锡伯河,宁城县境内的老哈河,一直到赤峰敖汉旗境内的教来河和孟克河,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都有着广泛的分布。从20世纪60年代开展发掘调查工作以来,在上述地区发现了大量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为我们了解它的文化内涵与性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经发掘的处于西辽河地区的典型遗址包括宁城县南山根遗址[2]、小榆树林子遗址[3]、赤峰市近郊的蜘蛛山遗址[4]、东山咀遗址[5]、敖汉旗的大甸子遗址和墓地[6]、喀喇沁旗的大山前遗址[7]、三座店石城址[8]、康家湾遗址[9]、赤峰二道井子聚落遗址[10]等。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掘与调查工作,逐渐明确了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大致面貌,对一处遗址的详细解构可以了解诸如器物特征、工具类型、居住和埋葬等方面信息,如果想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文化人群对聚落的选择和营建方式,从而推断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形态,就需要对大量遗址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有助于对古代社会更多信息的揭示和了解。由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和孟克河组成的西辽河水系流域内分布着几千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这些遗址从位置的选择、遗址面积的大小与地形、地貌等因素息息相关。西拉木伦河以北分布着大面积的沙地,文化遗址数量较少,文化堆积也较薄;西拉木伦河南部以老哈河及其支流为中心的区域内有着开阔的河谷,黄土层厚并且土质肥沃[11],此时的气候和地貌条件都非常适宜定居农业的发展,使得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这里留下了密集的遗址分布和深厚的文化堆积;东南部的敖汉地区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境内有孟克河和教来河流过,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是各区域当中数量最多的。西辽河流域三个主要区域内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现分别以三处水系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为单位,介绍夏家店下层文化在不同区域的遗址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

一、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

在西拉木伦河及以北地区还没有经过正式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遗址[12],此外2002年至2003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对西拉木伦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也有一些新的发现[13]。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经考古调查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共有15处(见表一),其中单纯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有2处,其余与新石器时代、夏家店上层文化或者辽、金时期的复合遗址。有确切地点的几处遗址多位于坡地上,部分遗址所处地区已经沙漠化;遗址的规模普遍较小,超过1万平方米的遗址有4处,都少见遗迹现象和文化堆积层,仅有几处遗址,如在林西石棚遗址地表发现了椭圆形石砌围墙,房址一类的居住遗迹则没有保存下来,在阿鲁科尔沁旗的忙哈阿日遗址有一处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建筑址,十间房遗址的地表暴露有建筑台基;采集到的遗物也仅有少量绳纹灰陶的鬲、罐类陶器和石器。

二、老哈河流域

老哈河是西辽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从宁城县甸子乡流入赤峰市境内,在翁牛特旗境内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后成为西遼河,流经的区域有宁城县、喀喇沁旗、元宝山区、松山区、敖汉旗、翁牛特旗,较大的支流有英金河、阴河、锡伯河、西路嘎河、坤兑河、盔甲山河、半支箭河等。丰富的水系流过广泛分布的黄土台塬、黄土丘陵和黄土阶地,结构疏松、宜于农业耕作的黄土孕育了发达的考古学文化,这里一直是史前文化人群的主要居住区。

夏家店下层文化自命名以来,经正式发掘的遗址中有13处都位于老哈河流域,这些遗址的揭露基本反映了此种文化的主要特征和面貌。除了正式发掘的遗址,在对老哈河流域多次的考古调查中也发现了大量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较早的有对东八家石城址的调查[14],在英金河、阴河流域的调查中发现了分布密集的43座石城址[15],以半支箭河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发现有几百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16],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成果系统介绍了这些遗址的概况[17]。根据上述资料统计了老哈河流域内发掘遗址与调查遗址的基本信息(见表二),在634处遗址中既有单纯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也有与新石器时代或者较晚时期文化共用的复合性遗址。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遗址按3种地貌类型进行统计,除了无法分辨或者资料不详的遗址外,可以看出当时人们选择在山坡或者坡岗居住的比例略大于台地和山顶,但是总体来看3种地貌的遗址数量差别不大;通过对遗址面积的数据统计可以了解遗址的规模,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多数为中小型遗址,超过十万平方米的遗址仅占总数的6.78%,但是遗址的分布密度较大,相距不远即有一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存在;对遗迹现象的描述分为房址或灰坑以及有围墙或壕沟两类来进行统计,前者可以反映是否为居住性遗址,后者则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着防御设施。在统计的634处遗址中除了约四分之一遗址已经不能确定是否有遗迹现象之外,一半以上的遗址存在着居住痕迹,遗址中超过半数都设有带防御功能的围墙或者壕沟。

三、教来河——孟克河流域(敖汉地区)

敖汉旗位于赤峰市的东南部,境内的主要水系由北向南有老哈河、孟克河、教来河依次流过,地貌类型以丘陵、黄土台地、沟谷为主,伴有少量低山、冲积平原、沙地和洪积平原[18]。敖汉旗的古代遗址数量丰富,从20世纪60年代对孟克河上游的调查开始[19],陆续发掘了白斯朗营子的南台地遗址[20]、大甸子遗址和墓地[21]、范杖子墓地[22],特别是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获得了大量遗址资料。经统计敖汉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有2348处(见表三),也是遗址最多的一个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敖汉旗的中南部。这些遗址大多数都属于单纯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遗址所处的地貌以坡岗为主,兼有台地和山顶,同时发现人们对山顶的选择有增加的趋势;遗址的规模绝大多数都为不超过1万平方米的小型遗址,文化堆积层的厚度在1米左右,但是多数遗址也都保留下了房址、灰坑这类居住遗迹,发现多数遗址都有围墙或者壕沟环绕四周,设置防御设施在当时的居住地中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遗址分布特征分析

(一)地形环境特点

由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古人对聚集居址的选择与地域、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从地貌类型来看,西辽河流域所在区域的地貌较为复杂,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高海拔山地、低海拔平原与中海拔丘陵相交错。通过对遗址数量和分布的统计情况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确存在着区别,基本是按照地形特点多分布于低矮丘陵地带。西拉木伦河流域地处大兴安岭西端,海拔较高,地形为多山丘陵,不适于大面积的农业耕种。在西拉木伦河流经的区域及以北地区的阿鲁科沁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分布有少量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再往北的巴林左旗境内还没有发现。以往认为西拉木伦河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北界,从统计的调查结果看这种文化的分布范围也确实止于此处。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少,而且所存遗迹现象均已不明显,且多为与新石器时代或者夏家店上层文化、辽代等的复合性遗址,很难确定已有的遗迹现象是否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留物,也就很难了解这个区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分期特征。即便是在西拉木伦河南侧的支流——少郎河流域也没有调查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存在[23],此处最为丰富的是红山文化时期与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遗存。老哈河流经的地区西半部分多为海拔较高、不宜居住的中山和低山,遗址数量相对较少;东部则多为丘陵和沟谷所覆盖,这一带一直是人口分布非常密集的区域,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也多数位于东部区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遗址或许已经被后来的人类活动所掩盖,导致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不是最多的。而在教来河、孟克河流域则为适于耕种的低矮丘陵或大片平地,对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来说,不失为理想的聚居地点。

(二)分布位置特点

海拔高度也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会影响着人类生活和获取资源的方式,以及活动的空间范围。例如海拔较高的区域不利于出行和长久居住,会影响到聚落的空间格局。从前述表格中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区域的数量统计可以看出,他们的居住地多数选择在河床岸边较大的台地或坡岗上,基本都位于阳坡。从数据来看,多集中于500~800米之间[24]。

保留下来的遗迹现象既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反映有人类居住的生活设施,也有城墙、壕沟等防御设施。遗址所在的坡岗或者台地高出河床十余米至几十米不等,文化堆积层都很厚,少则2米,厚者可达7米,有的是单纯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也有一部分与新石器时代遗址或者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遗址叠加,但是往往以夏家店下层的文化时期的堆积最厚、遗物最丰富,甚至遗址所在的整个山岗都是由古代文化层堆积形成[25]。山岗型遗址常呈高台状,周围有石砌墙或者土墙围筑,依地形围成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石砌的围墙是用石块逐层垒砌,沿着山岗的斜坡上有石砌的护坡,一些大型遗址的石墙外还发现有“马面式”建筑;土筑围墙的墙基宽1米至2米,外围一般都有宽达数米的壕沟;围墙内被修整成多层台面,房址和灰坑就分布在这些台面上,有的房址是成排分布、布局整齐,也分为石砌和土筑两种,面积较大的遗址内还有隔墙将居住区分为几个单元;在居住区的一角或者中部常有一座面积达上百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址,与其他小型房址有明显区别;也有的遗址内没有发现房址,只保留一座大型石砌建筑址,这类遗址有相当一部分都位于山顶。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虽然数量不及敖汉地区多,但是大型遗址所占比例较高,而且文化堆积层较厚的遗址数量较多,有的堆积层厚度甚至达到5米以上,遗址中的房址呈层层叠压状堆积,表明遗址的连续性和使用时间的长期性。敖汉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文化层的厚度多在1米左右,保留有较多的居住遗迹以及防御设施;这个地区能够遗留下丰富的遗迹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后世的人类活动对这里的破坏较小,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的环境适合人类居住。

(三)规模及防御特点

由于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聚落面积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人群数量,但是从聚落群整体来看,聚落面积也基本可以体现聚落的规模。从统计数据中发现,西拉木伦河流域至今仅发现几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聚落面积也都较小;老哈河流域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数量较多,多数为一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聚落,还有面积在十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教来河、孟克河流域虽然遗址数量是最多的,但是缺少一万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和大型聚落。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聚落分布通常是由若干個小型聚落伴随着一个大型聚落的形式存在。教来河和孟克河流经的敖汉旗,从中部开始至南端全部为丘陵、沟谷和低山地带,这种地貌形态便于取水,宜于农业耕作,各时期的文化人群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唯其海拔高度较低,不利于防御,而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由于人口数量激增,密集分布的聚落址之间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对资源的占有性,因此我们发现敖汉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有相当一部分都设置在山顶,这里的居住址也普遍设置良好的防御设施。从聚落中的防御设施来看,即便是仅几处聚落的西拉木伦河流域也发现了壕沟这种防御设施。老哈河流域聚落中带围墙和壕沟的遗址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在教来河、孟克河流域却保留了大量带有围墙与壕沟的遗址,所占数量之多,让我们对当时聚落结构的变化和防御设施的完备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结语

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西辽河流域有着普遍的分布,所发现的遗址数量是本地各时期遗址中数量最多的,表明这个时期有适宜的气候环境,人们掌握了更多适应环境和生存的能力,使得人口数量增多,活动范围扩大,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孟克河这几个不同区域内的遗址分布情况体现了古代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选择性,以及对不同生存条件的适应性。同时,由于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不同聚落群所代表的人群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遗址的量化分析,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人群呈现出了对环境的适应性与选择性,正是古代人类文化面貌多样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01):111-158.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5(01).

〔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宁城县小榆树林子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65(12):619-621.

〔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79(02):215-244.

〔5〕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嘴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83(05):420-429.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系赤峰考古队.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8(09):43-49.

〔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松山区三座店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01):1-7.

〔9〕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康家湾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8(11):15-23.

〔10〕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J].考古,2010(08):13-26.

〔11〕夏正楷,邓辉,武弘麟.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卷3):329-336.

〔12〕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

〔13〕朱永刚.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的新进展[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02):1-7.

〔14〕佟柱臣.赤峰東八家石城址勘察记[J].考古通讯,1957(06):15-22.

〔15〕徐光冀.赤峰黄金河、阴河流域的石城遗址[A].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一)[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6〕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7〕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

〔18〕滕铭予.GIS支持下的赤峰地区环境考古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9〕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敖汉旗孟克河上游的遗址调查[J].考古,1963(10):525-528.

〔20〕辽宁省博物馆,等.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J].文物,1977(12):1-15.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2〕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敖汉旗范仗子古墓群发掘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03):22-25.

〔23〕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4〕武虹.多因子影响下的史前西辽河流域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5〕赤峰考古队.内蒙古赤峰市半支箭河中游1996年调查简报[J].考古,1998(09):36-4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量化分析
心理实践教学中大学生爱情观量表的编制及爱情特点分析
政党轮替以来台日政经关系的量化分析
卓越会计师人才素能维度及其要素量化分析
网络新闻标题修改的量化分析
垃圾减量分类活动中社会及个体因素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