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食品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食品添加剂具有延长食品保质期、提升食品食用价值、改善食物口感等优点,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依托。目前,由于部分不良商家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出现食品添加剂超标、误把非法添加物作为食品添加剂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导致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产生排斥心理,此时,如何使广大民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并做好食品添加剂相关内容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中职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设置不可照搬照抄,应该走自己的改革之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为食品行业及企业提供服务。
《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常见问题
教学内容方面比较滞后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食品添加剂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因部分人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导致部分人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误解,把加入食品的非法添加物说成食品添加剂,从而把食品安全事件起因归结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一门阐述食品添加剂性质、对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等内容的学科,如今,中职《食品添加剂》课程处于设置课时少、知识点多的困境。由于《食品添加剂》课程新旧知识更替快,但部分学校开设《食品添加剂》课程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单纯依赖教科书展开教学前瞻性不足,对于整个行业及食品企业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1]。
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程与学生是否可以把理论知识用于生产中的能力存在密切的关系。《食品添加剂》教师如果缺少食品行业一线实践经验、采用单一教学方法等问题也会制约这门课程的发展,导致其只是一门理论课程,缺少实践内容,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缺少合理的评价方法 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或课程论文根据一定比例换算作为总评,这是中职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传统的考查形式,这种做法只能评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但使用单一的考查形式、缺少实践考核内容,使得最终成绩无法准确展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难以获得准确的反馈结果[2]。
《食品添加剂》教学创新策略
注意优化教学内容
近些年,随着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等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并掌握相关信息和技术。基于此,在确保《食品添加剂》课程的主要内容处于稳定状态基础性,与该行业前沿性知识和标准相结合,将其引入教学体系,便于学生时时掌握该行业发展动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中提出将过氧化苯甲酰漂白面粉的功能取消,中职院校开展《食品添加剂》课程授课中可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一行业的资讯,并提出我国为什么取消这种国际认可的面粉漂白剂,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图书、电脑等方法收集相關资料,课堂上给予充足的分组讨论时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4]。必须注意,以往轻工业、农业类院校所编写的《食品添加剂》课程并未把食品添加剂检测纳入教学内容中,开设的食品分析课程仅涉及少数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常规检测,且未对前沿方法进行介绍。因此,中职学校可以把食品添加剂相关检测内容加入到《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又如:在讲解防腐剂苯甲酸时,可以增加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等检测食品苯甲酸的方法,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接触食品企业、卫生防疫等食品生产、监督领域添加剂检测最新技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增强相关专业学生的食品添加剂检测能力[5]。
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我国中职院校是输出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但部分学生理论水平较低,课堂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加之,中职院校开展教学中,所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味传授理论知识,忽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食品添加剂》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繁多,导致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课程缺少兴趣,无法自主开展学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评估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为提升《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效果及效率,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时,教师要注意由浅入深,巧妙设计导入内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启发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兴趣。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及其教学目的展开教学,紧紧围绕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促使教学目的与任务相统一,让学生在教学任务中进行交流、互动的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6]。如:在学习“食品营养强化剂”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营养强化剂相关知识,包含用途、作用等,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总结得更详细,由老师给予最终的点评和总结。问题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如果想要从学生中获取教学反应,需要设计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重视面向所有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随之,针对教师所给出的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学生可利用查阅资料、多媒体教学、各组辩论等授课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及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后总结及思考,课后设置思考题目,让学生可以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学习“着色剂”这节内容后,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草莓味水果硬糖如何着色,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自身获得知识的途径,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成绩考查作为中职院校各科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展示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依据。中职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展开评价时,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成绩考查包含平时成绩、课程论文、实验成绩等内容,其中,平时成绩考查主要根据学生考勤情况、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展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评估主要根据其参与实践工作的态度、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当《食品添加剂》课程教材内容讲完后对学生进行口试,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也能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由此可知,采用多样化的成绩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不单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随着食品添加剂市场日益扩大,其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食品添加剂》课程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需求,重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之,《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必须满足地方中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行业发展的需求,真正意义上为食品行业培养技术扎实、理论丰富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志刚.创新创业背景下食品添加剂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84-86,96.
[2]王元军.食品添加剂综合性创新实验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210-215.
[3]李湘,程超,田成, 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以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234-236.
[4]顾海洋,孙艳辉.移动教学在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2):56-58.
[5]刘咏梅,万文可.浅谈食品添加剂可得然胶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9,53(8):45,48.
[6]陈致印,黄月,白婧, 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9):33-36.
作者简介:柯有明,汉族,湖北阳新 教师,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营养
柯有明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湖北武汉,4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