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24 11:06吴光玲
理论与创新 2021年5期
关键词:闽东旅游产业乡村旅游

【摘  要】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拥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为例,分析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与成效,对其它地区的乡村振兴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闽东

引言

旅游业是一门关联度广、综合性强的产业。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涵盖几十个行业部门,对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旅游业还具有国民收入转移的均衡力、文化交往的融合力、主体素质的提升力等功能。正是基于旅游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1.赤溪村的脱贫之路

赤溪村是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行政村,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西南麓,九鲤溪和下山溪绕村而过,溪瀑景观奇特、溪水清洌透澈、空气清新、风景如画。30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家家竹木屋、顿顿难揭锅”的艰辛景象。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来信和《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同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性的扶贫攻坚工作由此拉开序幕,赤溪村也率先开始了扶贫开发的探索实践。30多年来,赤溪村历经“输血”式就地扶贫、“换血”式搬迁扶贫、“造血”式“旅游产业”扶贫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脱贫路,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2005年以来,赤溪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生态及山地旅游资源,以“旅游扶贫、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为驱动,坚持“生态立村、旅游富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效显著。2013年赤溪村被国家民委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试点村;2015年赤溪村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的方式,向赤溪村乡亲们祝贺摆脱贫困,并叮嘱他们要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2020年,赤溪全村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相关产业收入额达2200万元,占全村产业收入总额的50%以上。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也带动了赤溪休闲农业、农旅结合型项目的发展,全村现有果蔬采摘园200亩、生态观光园180亩、生态茶园1500亩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4年的2100元增加到2020年的30127元,其中来自旅游相关产业的可支配收入占45%以上,村集体收入达到217万元。

2.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1旅游产业增强了赤溪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

前些年赤溪村依托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九鲤溪等旅游资源,从外地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先后开发竹筏漂流、生态(峡谷)运动乐园、真人CS野战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七彩蝴蝶园等旅游项目,坚持举办畲族凤凰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并建成三个大型停车场、一个小型生态停车场、两座游客服务中心大楼、三座生态山庄等旅游基础设施。九鲤溪瀑景区先后获“三星级旅游经营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带动赤溪村200多户农民进入到了旅游服务行业。随着各地游客的到来,村民们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阔,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使村民财富积累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大部分村民直接或间接从中受益。

2.2旅游产业提高了赤溪村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赤溪村耕地面积1400亩,茶园1500多亩,毛竹面积4000多亩,过去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加上落后的交通设施,只能实现村民自给自足,无法实现有效增收。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农事体验、餐馆住宿、旅游购物、劳务服务等多种类收入渠道,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旅游公司上班的村民越来越多,工资逐年增长,旺季时用工达1000多人,淡季也有300多人,每天可以获得150-200元的工资收入。以餐馆、住宿为主的农家体验从无到有,至今已有100多家,从业人员500多人;耕地、茶园等得到充分利用,600多亩耕地被流转给旅游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村民在每年每亩收取不少于500元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通过入股、务工等使收入稳步增长;村民种植、养殖的茶、果、蔬、鱼、禽等产品直接被游客购买,打开了农副产品的销路,特别是赤溪村盛产的“福鼎白茶”非常畅销。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已超过半数。村里还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建设规划,进一步强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更加明确以户为单位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细化分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

2.3旅游产业打通了赤溪乡村振兴的交通瓶颈。

旅游产业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10年至2012年,福鼎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改造磻赤线四级公路及白磻线三级公路,赤溪至国省道时间从原先的近3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同时进一步改善太姥山景区至赤溪村的交通条件。2013年11月,在宁德市委的重视支持下,又启动了总投资3.19亿元的杨家溪风景区至赤溪的旅游公路建设,2015年7月建成通车,使赤溪至高速公路的时间缩短为20分钟,成为促进赤溪新村大建设、旅游大发展、农民大增收的致富小康路。

2.4旅游产业促进了赤溪的乡村建设。

近幾年,通过聘请省内一流的设计单位编制了《赤溪村村庄规划》《畲族特色村寨总体规划》以及《旅游产业规划》。着力推动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融合了畲族文化、养生健体、田园风光和生态农业等元素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新村建设又增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承载力,近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省级扶贫整村推进帮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部门挂点、专项资金扶持,使赤溪村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环村两条溪的防洪堤与沿溪景观带,实现环村路堤结合的绿道、慢道,形成村在景中、景在村中,让更多的游客留连忘返。

2.5旅游产业解放了赤溪村民的思想禁锢。

曾经的送钱送物使“中国扶贫第一村”成了不少村民“等、靠、要”的心理暗示和期望,多自然村、多姓氏的村民搬迁到中心村居住,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和纠纷。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村民认识到“要钱要物不如要项目要发展”,在赤溪扶贫实践中,走旅游扶贫的路子早就成为镇村两级和许多村民的共识,2003年镇村否决了一个在下山溪的小水电项目,保住了赤溪溪瀑的旅游资源。如今,赤溪村民崇尚新风、主动求发展、提建议。村里制定了以促进旅游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村里和旅游公司也经常在村民中组织有关旅游服务的培训和宣传,随着游客的到来,赤溪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文明了、友善了、融洽了。而且现在许多村民正在筹划着如果游客来得更多,他们该如何提供更多更优服务,抓住商机,步伐迈得再快些。

3.结束语

总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城市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引入农村,吃、住、行、游、购、娱都在农村发生,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城乡居民价值观念的交流、生活方式的借鉴、经营方式的沟通、多元文化的认同。赤溪村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精心组织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培育新型旅游经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整合,强化功能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注重乡村文化的挖掘,突出“一村一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今后还要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推进大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加入更多的创意,打造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感官上新体验的产品,带给游客丰富多彩的体验。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品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

作者简介:吴光玲,男,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    福建宁德    352100

猜你喜欢
闽东旅游产业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背景下闽东扶贫开发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闽东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