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生发,正是补阳的最好时节,特别是一些本就阳气不足的人,需要赶紧行动起来。
肥胖的人。肥胖之人大多阳气不足,内生阴寒,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聚湿生痰,因此常常是越胖的人越怕冷。
异常出汗者。运动过少是阳虚体质的危险因素,比如很多人平时活动较少,久而久之,就会耗伤体内阳气。这类人多有动一动就出大汗,同时伴随乏力、气短,甚至畏寒肢冷、面白舌淡等表现。
熬夜一族。阳虚体质者熬夜的比例,相较非阳虚体质人群更高,因为熬夜会使阳气过度消耗,加快阳虚体质的形成和发展。
久居寒、湿环境者。阳虚体质在阴冷环境工作或学习的比例,相较非阳虚体质人群更高。从气候而言,南方较北方湿热,人体自然释放的阳气较北方人多,且南方春季梅雨季节时间较长,湿困脾阳,易伤阳气。
手掌总是发红的老人。老人本就阳气衰微,也更易外泄,多属阳虚体质,而手掌发红可能意味着体内寒湿堆积,以致阳气不通,可谓“虚”“堵”同存。
吃补品后反觉不适的人。一些老人吃完补品后出现上火、肠胃不畅等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体内湿热邪气造成阳气郁结,无论多好的滋补品都变成垃圾瘀滞在体内,进而引发各种不適。
此外,很多慢性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骨质疏松等,都是导致人体阳虚的重要影响因素。慢性疾病可长期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阳气生化无力,使患者渐渐发展为阳虚体质。(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