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迷过去 忌谈“当年勇”

2021-06-23 10:16杨黎明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极差危机感面对现实

杨黎明

前不久,公司新来一位企划。这人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浑身透露出一股浓厚的书卷气质。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大型企业工作的履历背景。之前,他所任职的那家单位,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他一来便深得我们公司同仁的青睐,甚至仰慕。

可随着对他逐渐了解,我们却很遗憾地发现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便是喜欢提他的“当年勇”。无论是跟他闲聊,还是讨论工作,他都会有意无意地拿他的“过去”说事。其口头禅便是:“以前我们公司怎么怎么地”“以前我们做得怎么样怎么样”“以前我们都是怎么怎么做的”。似乎三句必提“当年勇”。同事们听多了就腻,因此便自然而然地疏远他,并美其名曰:“敬”而远之。

心理学中,将这种常提“当年勇”的心理特征,定义为“回归心理”。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极度迷恋过去,总认为过去比现在美好。总喜欢沉浸于对过去的回忆中。从内心里,极不情愿抽离于过去,而回到现在,面对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回归心理”一般好发于老年人。当然,年轻人中也不乏其人,尤其是职场中人。众所周知,职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一个单位里,由于资源有限,因此竞争在所难免。不仅要拼综合实力,同时更要拼个人形象。不管是实力强的,还是能力差的职场中人,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塑造自己“高、大、全”的“美好形象”。其中方法虽多种多样,但职场中人惯用的“伎俩”便是常提那当年“勇”。试图以过往的“成就”来包装现在的自己。这常提的当年“勇”中,有些是“实话实说”,而有些则是“纯属虚构”。

职场中,有三种人爱提当年“勇”。第一种是怀“才”不遇者。第二种是个人综合能力极差者;第三种是天生虚荣心极强者。

其中怀才不遇者,爱提当年勇。是因为其主观上认为自己很有才华。这类人通常眼高手低,认为自己的现实处境与自身“才华”极不匹配。而致其心理上总有着较强烈的落差感。为了寻求心理上的一点平衡,也为逃避让自己极为不满的现状,乐于沉迷过去,并不厌其烦地与人谈論他的过去。

第二种是个人综合能力极差者,之所以爱吹嘘自己的过去,是因为现实中的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均鲜有被人认可或赞美、欣赏之处。因此造成心理上长期“阴云不散”,笼罩着极为强烈的危机感。为使这种危机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他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讨好其周围与之相处的人。并通过常提当年“勇”,来渲染和包装自己,以此来博得领导、同事、朋友们的欣赏和认可。

而天生虚荣心很强的人吹嘘自己的过去,往往与能力高低无关。因为,他们中间不乏优秀、卓越者,当然也有些能力平庸者。他们常提当年“勇”,其实并非是为了吹嘘自己的能力,而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荣誉”、对“面子”的强烈需求。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很讨厌别人在自己面前吹嘘“当年勇”。不管其所言“当年勇”是“实话实说”还是“纯属虚构”,都难免给人留下“轻浮”“爱慕虚荣”“自我显摆”的不良印象。

因此,有这种“常提当年勇”嗜好的职场中人,务必引起重视。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常提那些“当年勇”,都可能被你的“听众”视为故意的显摆和吹嘘。这种“故意”势必将会像瘟疫一样,驱使你的朋友、同事渐渐疏远你。同时也会像硫酸一样,不觉间,慢慢地腐蚀你的前程,扭曲你的职场道路。

常言道:“好汉不提当年勇,梅花不提前世绣。”职场中的伙伴,不同于家人。他们无法像家人一样,参与我们的过去,从而知悉我们的曾经。他们只和我们结交于现在,并且可能结伴于未来。同事和单位领导无需知道我们曾经干过什么,他们只需知道我们现在有能力干些什么。

过去,无论你是一个英雄,还是一只狗熊,那都已经成为过去。与其沉迷于“过去”,倒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全力以赴地把握好现在,脚踏实地干好手头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拓展自己的职场道路。

猜你喜欢
极差危机感面对现实
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EXCEL在作战计算中的应用
危机感影响成败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作弊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