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风雅课程 培育儒雅品性

2021-06-23 13:15王秀贤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2期

王秀贤

摘 要:教育就是浸润、移情、熏陶、启迪。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兰花、民乐、醒狮、鳌鱼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确立了“乐雅擅艺”的德育特色,开设“风雅”德育特色课程,期望通过德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破解德育难题,培育学生的儒雅品性高雅气质,提升德育素养。

关键词:风雅课程;儒雅品性;德育素养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西村育才小学位于闻名遐迩的沙湾古镇旁,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学校。学校秉承着“雅俗共赏,正风化人”的办学理念,构建“风雅”校本课程引领师生成长,导雅行、养雅心、育雅品,培育了学生儒雅的品性,成效显著。

一、“风雅”校本课程的形成背景及意义

沙湾镇是广东音乐的摇篮,是兰花之乡、醒狮之乡,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校的四周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留耕堂、玉墟宫、北帝庙……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学校处在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的小环境不尽如人意:流动人口密集,人口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给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再凭借沙湾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兰花、民乐、醒狮、鳌鱼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2014年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确立了“乐雅擅艺”的德育特色,开设“风雅”德育特色课程,期望通过德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破解德育难题,培育学生的儒雅品性高雅气质,提升德育素养。

为此,该项目的实施对解决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风雅”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

(一)构建风雅课程框架

2014年,学校确立“风雅”文化品牌,以“雅俗共赏,正风化人”为办学理念,凭借沙湾兰花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醒狮鳌鱼之乡等资源,根据传统民间艺术的教育规律,依据艺术活动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对德育教育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能切实执行艺术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深挖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学校德育组制定了“以美育德”的德育策略,构建了“抚琴陶气质、养兰凝品格、舞狮铸意志、诗书涵修养”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二)确立风雅课程内容

为了传承兰花、鳌鱼、民乐、狮艺、诗书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儒雅品性,经专家的指导,学校把传统的民间艺术,如民乐、兰花园艺、狮艺、鳌鱼舞等20个艺术类课程,纳入了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内容中,希望能达到“抚琴陶气质、养兰凝品格、舞狮铸意志、诗书涵修养”的目的,从活动课程中培养儒雅品性,改善学生的气质。

抚琴陶气质。沙湾是广东音乐的摇篮,传承这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创办特色的宗旨。逢周二、周五下午第二课堂进行走課形式的社团活动,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乐器。学校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20个民乐乐器类别的社团活动。(古筝、大阮、中阮、小阮、笛子、打击乐、扬琴、高胡、二胡、梅华琴、秦琴、马头琴、粤剧锣鼓乐曲等)分精英队、低中高年段普及队的编制,让学生在实践和欣赏中受到艺术浸润,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和气质。

养兰凝练品格。沙湾人喜爱兰,主要是爱兰花“淡雅高洁,忠贞、廉洁,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为穷困而改节”的精神和品格。学校抓住这一资源,开展了《兰花品格的研究与实践》等德育课题活动,把养兰育人相结合,练达高雅的人格。我校紧紧地将养兰与育人结合起来,开展“颂兰诗词”朗诵会;“寻兰之美”的手抄报比赛;“闻兰之香”交流会;“养兰之得”展览会,通过寻、查、养、诵、赏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兰花的气清、神清、韵清、色清之美,感受到兰花君子般的品格,也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气质和审美。

舞狮铸造意志。在狮艺实践中,开展《探寻鳌鱼舞的奥秘》实践活动,在特色的实践中,让队员通过刻苦的训练,磨炼意志;在激昂奋进的鼓乐声中培养学生练武人诚实进取的精神和斗志,培养机智灵敏、斗志昂扬的人格意志。

诗书积淀修养。每周的社团活动中,学生都通过每月经典诵读栏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赏析活动。在课后回到班级,带动全班开展诗词诵读、书香家庭、书法达人等比赛活动,每到读书节,学校、课室、书吧旁总是书香满园,书声琅琅。

(三)课题引领,编印课程,组织灵活

课题引领。2014年,根据学校确定的德育校本社团课程推进的思路,开始实施“风韵课程和雅韵课程”。为了使课程恒常有效地开展,我校申报了《创民间艺术特色,构建学生完美人格基础》《兰韵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区级立项课题,把课程与课题有机融合。把乐器引进音乐课堂,把音乐科的特点与沙湾民间艺术特点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各类艺术课程按照感性认知→课程熏陶→艺术欣赏→升华品性的步骤来落实。2014年学校成为广州市第一批乐器进课堂的先进单位。

编印课程。2015年,编印《墨兰德芳》《汇乐雅叙》《鳌鱼舞演练》三本教材。2016年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校通过了课题深化研究,《兰韵文化实施与研究》顺利结题,又编印《兰韵的校本》校本课程。

组织灵活。1. 全员参与。课程以社团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为主阵地。课程活动在每周二下午的全部课程(一节艺术大课和一节综合实践大课组成),全校学生以走课的形式进行。2. 琴棋书画突破,关注品性。为了突破德育难题,学校根据古镇的地域文化,以人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修养。每个学期初期根据学生填报的兴趣调查,了解学生内心需要,满足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开设20多个体艺课程。3. 网上“抢课”。学校围绕德育校本课程策略,制定民乐、鳌鱼、狮艺、兰花、陶艺等风韵系列课程和雅韵系列社团课程表。学生根据这些课程,进行网上“抢课”报读每年的社团课程。由于民乐社、狮艺社、古筝社、梅华琴社、陶艺社、兰花园艺社,在校园里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欢,每个社团额满即止,就会出现深夜抢课的高潮,有一些社团一推出,瞬间满员。由于兴趣的维系,社团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社团的活动提升成为每一个成员的愿望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儒雅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四)课程管理措施到位

学校从落实抓起,在普及的基础上组建民乐社团,狮艺社团、兰花社团、陶艺社团,使岭南文化走进课堂,在活动实践中,提高了艺术修养,实现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的和谐统一,彰显了学校鲜明的艺术办学特色。

措施得当。学校特色活动实践与课题结合起来。围绕课题《学校特色活动校本化研究与开发》开展。学校主要做法:一是经常观摩名家演出;二是课题研究;三是亲自实践演练;四是搭建实践的平台,拓展学生的多元感受;五是与名家同台演出。我們的做法是坚持走好从“了解兴趣——正确引导——鼓励培养”的三步曲,使学生能让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系统发展,促进艺能发展。

整合队伍。多年来,学校通过外聘教师、专职综合课程教师与学科教师相结合,共同构筑实践课程师资队伍。把校内外的专业人才与学科教师互相结合,共同构筑实践课程的师资队伍,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免费供乐器,人人学艺术。为了传承优秀的广东音乐文化、醒狮文化、兰花文化,培育新一代沙湾人,让所有的乡村学生能享有公平的艺术教育,让学生每人至少会一种乐器的目标,村镇两级政府为学校购买了民乐队各类的乐器一大批,聘请了专业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授课。为此,所有参与校本课程的训练都是免费的,所有校本课程训练民乐社团用的乐器(古筝、阮、扬琴、笛子、梅华琴、马头琴、琵琶等)、用具等,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给学生长期使用的,由学校维护保养。这是根据我们乡村学校的家长经济承担的能力所决定的,这一点是家长和学生最关心、最欢迎的。

(五)以评价促自信,展示育品性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在反思中自主构建道德。为了实现培养儒雅的品性,学校构建多元化的社团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学校制定《评选社团积极分子的制度》,以推动和激励我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每年评选品牌社团和优秀社团。

育才小学“五节”展示,评选优质成果。学校每学年开展了风雅“五小节”活动,让每个社团每个月分别过五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体验合作的魅力。如:二月、三月是高雅兰花节活动,通过各种的形式开展每班展示活动,如兰花画、兰花文、兰花诗等,提高学生的文雅气质;每年四月、五月学校举办仁爱感恩节,通过敬老孝亲活动、义卖活动、扶贫活动等仁爱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拥有感恩之心、仁爱之心;每年的六月份是学校的尚美艺术节,让学生展示各种乐器的才艺,培养自信、儒雅的品质;每年九月、十月是学校的文雅书香节,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熏陶文雅有礼气质;每年的十一、十二月是学校的健灵体育节,培养学生勇敢、坚韧、自信的品质,每个小节结束后都进行大众投票评选,选出一、二、三等奖。

晋级办法。凡是通过普遍社团课程学习后,具备了狮艺类、艺术类或突出特长的学生均可晋级,参加学校特色社团尖子班参加训练,有外聘专业教师辅导,定期免费参加专业名家艺术表演观摩活动。

三结合挂钩。学校采取“三个结合”的评价办法。一是艺术课程训练与文明班的评选结合起来,根据社团晋级人数,给班级的文明班评选加分;二是艺术课程特长与“三好”学生的评选相结合,在同等的条件下,艺术特长优先;三是培训艺术尖子与普及兴趣活动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学乐器的目的。三个结合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与自觉性。

三、“风雅”德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学校层面

通过“民乐、狮艺、兰花、狮艺”教育打造学校风雅品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与现阶段学校课程教育中的最佳契合点,彰显课程特色。近两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广东音乐)、广州市特色学校、广州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广州市广东音乐传承基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狮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戏曲)、广州市乐器进课堂先进学校、番禺区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也因为风雅特色课程的实施而产生深远的影响。2016年,学校接待了中山、珠海、深圳、东莞、增城、茂名、化龙等地的兄弟学校的参观和访问,学校的王校长也多次到外地介绍课程实施的经验。

(二)教师层面

我校以校本课程为研究主体,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教学观和课程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教育资源,开发了“兰韵”“雅乐汇叙”“墨兰德芳”“鳌鱼舞演练”等课程。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获镇、区以上荣誉共168项。

(三)学生层面

通过风雅德育课程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内在潜能和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健康发展。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个)、省级奖项130项(个)、市级奖项192项(个)、区级奖项294项(个)。学校少年狮艺队自2002年以来参加历届广东省醒狮锦标赛均获少年组金奖,已是该项目的十二连冠。

教育就是浸润、移情、熏陶、启迪。多年的实践证明,以艺养德的德育突破口为切入点是可行的。以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丰厚的课程载体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道德素养是切实可行的,其效果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育才小学历年来不断发展的诗书、兰花、民乐、狮艺文化,皆是“风雅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在原有文化基础上,不断发展其他校内文化与生活化、常规性的行为与习惯等,推动高雅文化与地方性、生活化的乡土文化协调并进,共同谱写了我校斑斓又和谐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