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家长的区别在哪里

2021-06-23 19:46王莉
江西教育B 2021年5期
关键词:反省区别陪伴

王莉

2020年底,我到江西省九江市参加《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的重点作者会。会上,杂志社领导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题讨论,与会代表热烈探讨。一名村小教师说了一句话让我思索良久:“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家长素质相对低一些,对家庭教育非常不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很难开展。”这名教师所说的确是实情,相对而言,小地方的家长可能总体素质会相对低一些,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低。但引起我思考的是: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与家长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家长与家长的区别不在于地方差异

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十多年来,我往回看去,再比较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状况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大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依然局限于陪读、陪练、陪考,除此之外难有其他内容。

是的,我想说,大部分大城市的家长,比起小地方家长,区别可能就在于,给孩子报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花销更多,花在孩子培训接送上时间更长而已。别无二致的是,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家长们都少有例外地坐在培训班门口津津有味地玩手机。

我本人在中国最大的两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都曾生活、工作多年;我读本科在厦门大学,厦门是二线城市;我自己的家乡福建省长汀县是中国无数小县城的缩影。出于对家庭教育的敏感和对自己研究工作的关切,我曾细致、长期地观察这几个地方的家长并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一线城市的家长未必就比二线城市的家长高明多少,二线城市的家长也未必就比小县城的家长更明智。不管身处何地,大多数家长有一个共性:不惜花大把的金钱给孩子报班,当“鸡血”家长,为孩子的应试之炉再添几把火,却很少拿出时间、精力专门陪伴孩子,和孩子好好聊聊天,一起运动运动,单纯地去郊游。

我曾经采访福建省东山一中的语文教师王木春——近年来他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问他给自己孩子做的最满意的事是什么,他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我没有很刻意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按照现在许多家长的做法和标准,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我没有让她背唐诗宋词什么的,也没有送她进各种艺术班。但是,我是个购书狂人,家中藏书很多,无意中帮女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是,在女儿念小学和初中期间,我几乎每个周末都骑摩托车带她到乡村老家或者海边、山林转悠,看看老屋、田野,认识花草、树木,听听鸟鸣、海浪,做这些事纯粹就是瞎玩。女儿的性格很乐观温和,人也健康,这跟我的做法有关。”

王木春是“小地方”的一位普通教师,却在浩瀚书海中读出了大视野。他身处的小地方并没有限制他给予女儿的家庭教育。我想说,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地方的家长,都需要在这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大胆给孩子留出一点闲暇,好好地陪伴孩子,带孩子读读书、玩玩游戏、享受大自然。这样的陪伴,看似无关分数成绩,却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这样的陪伴,无论你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都是有条件做到的。

家长与家长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反省力

家长与家长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反省力。很多来我这儿咨询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就是因为欠缺反省精神,使孩子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我们知道,有句话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问题。”甚至有一种更为激烈的表述:“孩子没问题,父母有问题。”虽然有点偏激,我却很赞成。因为,孩子的问题确实与父母有莫大的干系。为人父母如果没意识到这一点,是无从改善亲子关系,也无法陪伴好、教育好孩子的。

好家长应该具有巨大的勇气进行“自剖”, 敢于把一直指向孩子的矛头及时转向自己——这是一种反省力。家长的反省力就是从把矛头转向自己的那一刻开始生根的。当父母开始反省,就会发现孩子问题的根源,原因一定要从家庭、从父母身上找。当父母开始改变,孩子就改变了;当父母愿意改变,家庭的幸福就有了一切可能。

当父母放下功利心、攀比心,放下对成绩的执念、对成功的“志在必得”,把孩子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看得至高无上,孩子就幸运地被“看见”了。被父母“看见”的孩子,他的生命健康有了保障,他的长远发展就有了可能。反省力从父母真正“看见”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发芽。当父母常检讨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否超过孩子的能力,常检视自己对待孩子的初心有没有被世俗功利所玷染,常检查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反省力就开始发芽了。

家长与家长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学习力

家长开始反省了,这是孩子的幸事、家庭的幸事。然后呢?接下来要怎么做,很多家长很茫然。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具备学习力。家长与家长的区别,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是否具有学习力。

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当父母的,做父母非常需要专业的培训。我做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十多年,来咨询的家长很多,最怕遇到的就是这样一类家长:自己从来不学习,对孩子要求还很高,孩子出了问题从不反思自己,而是把责任都推到学校、老师身上,把问题都归结在孩子身上,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咨询师身上,自己还一脸无辜。对这样的家长,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对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怕孩子学习差,就怕父母不学习。”

为人父母要有学习力。这个学习力,我指的是学习的意愿和动力,还有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坚持学习的毅力。家长要学习儿童生长规律,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学习沟通技巧,学习如何去读懂孩子的心。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为人父母必须有学习力。只有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自我教育者,我们才有资格去教育孩子。唯其如此,我们才算得上称职的父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比教育孩子更复杂、更艰深、更曲折、更充满变数。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保持学习的姿态,这样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与家长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行动力

家长反省了,也学习了,可还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还是处理不好与孩子的关系,说出来的话孩子一点也不听,和孩子之间经常产生矛盾,这是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老话:“实践出真知。”家长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去认真实践,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并且,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有无数次的反复,家长务必耐心点、冷静点,才可能持续行动并不断改进——这是一种行动力。

首先,家长反省了自身的不当教育行为之后,再次面对孩子的时候,如果要改变那种行为,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要面对自己的童年伤疤。如果由着惯性,还是以老办法对待孩子,痛苦就会少一些,做法就会简单些。当然,这简单里包含很多的粗暴成分,所以有反省力的家长才决定改变。而改变是艰难的,会面临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的失败。所以才需要家长持续行动,就是说,要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向过去的自己告别,向全新的自己发出挑战。这个过程很难熬,但是一旦挺住,将迎来新生——全新的亲子关系。

其次,孩子持續在成长,今天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教育他,明天这个方法就不一定管用了。就像孩子到了青春期,如果你依旧用对待小时候的他的口气和他说话,那是注定要剑拔弩张的。所以家教方法不能刻舟求剑,必须与时俱进。家长想跟进孩子的成长,就要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不断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

再次,同样一种教育方法或者亲子沟通的方式,拿到这个家庭,对这个孩子可能很合适,屡试不爽;可是为什么拿到那个家庭,对那个孩子就一点也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呢?因为家庭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你必须真诚地去面对每一个独特的孩子。你必须了解你家孩子的个性,他是如此独一无二,你不能生搬硬套书上教的方法,必须依照你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修剪、对接,才能让方法起作用。所以说,家长要持续行动并不断改进,要在因材施教中不断总结、提炼和完善。

家长与家长的区别不在于身处大城市还是小地方,而在于能否把自己修炼成踏实的“自我教育者”,不断提升为人父母的反省力、学习力和行动力,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教育专著《陪伴的力量》《书香润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猜你喜欢
反省区别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反省与克制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