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轮船遇难为题材,层层铺叙,着力对哈尔威船长在沉船前组织救援的场面进行了细致刻画,一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被编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笔者以本课为例,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到“基于单元目标,精准取舍”。
一、仔细阅读文本,领略“三千弱水”
首先,笔者基于“一般读者”的身份,认真、深入地阅读文本,从情节、主旨到语言形式,再到语言背后光辉的人物形象,感觉字字句句都能“咀嚼”出一番滋味。
1.环境描写的烘托,铺排有致
从开篇“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到“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沉沉夜雾”,作者细致的环境描写,为下文的“撞船”“营救”设置了合理的背景。
2.不同的“乱”象,助推情节
文章有两处集中的“乱”象场面描写。“玛丽号”撞击“诺曼底号”之后,前一秒还在酣睡的乘客,此刻“一片混乱”。这时的“乱”,是乘客的慌乱,是对生命面临威胁的恐惧,是没有主见的“乱”。当哈尔威船长发布第一道命令,让乘客乘坐救生艇逃生时,又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场面描写,乘客们“一窝蜂”“你推我搡”“乱得不可开交”,这里的“乱”是乘客们出自求生本能的“乱”,是为了一线生存希望而拼命的“疯乱”。这两处“乱”的场面,写出了死亡面前人的“情态”。面对不同的“乱”象,哈尔威船长做出了不同的应对,彰显了光辉的人物品质。
3.结尾的浓墨重彩,定格形象
有许多小小说,都会在结尾处用力,寥寥数笔,引人深思,如谈歌的《桥》。这篇小小说有所不同,在结尾处,对哈尔威船长与船一同沉入海底的镜头进行了特写,并直抒胸臆,讴歌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阅读的过程,就是借助文字走进作者内心,走进彼时彼刻的过程。经典文章是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学生在潜心阅读中,就能领略文字“勾勒”出的“三千弱水”。
二、以单元目标为尺,精选“一瓢”
弱水三千,如何取一瓢饮?单元目标要求是我们选取的标尺。具体如何操作,笔者梳理如下。
1.明确单元目标,了解语文要素的序列
从“单元导语”中我们了解到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两条,其中指向阅读教学的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学生并不陌生,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就说“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而且在之后,学生还会继续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重在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已有起点,了解了学生后续能力发展的方向,就能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由此,可以确定,本单元我们要牢牢抓住的核心是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并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这一语文能力。
2.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
从选文的编排来看,整个单元除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之外,这是唯一一篇精读课文,可见这篇课文承担了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任。
这篇文章中有不小篇幅的人物语言描写,课后题的设计也进一步明确了“读好人物的对话”的活动要求。不仅如此,编者还通过“交流平台”引导我们——“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准确定位本课的核心目标,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其中,品读重点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也就锁定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聚焦人物的语言描写部分,结合文中的特定情境,体会人物的品质。至于文中环境描写的铺排与烘托、文中结尾的独特写法,以及折射出的文化背景等,都不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列。
一篇经典文章,其文学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作为教者,我们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编者意图,精心研制教学目标,理性取舍。
三、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突破“饮”
明确了本课的核心目标,选定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就要思考如何去实现学习目标。笔者以为,立足学生的“学”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关键。具体有以下三个做法。
1.整合课后題,有效落实核心目标
本课有三道课后题,分别指向朗读对话、体会品质以及对生命的感悟。但是,我们不能只做课后题的搬运工,直接将其搬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问答。这三道题看似指向不同的能力,但其实质是相互交融的。
第一题“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如何才是做到了“读好”,这就要建立在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哈尔威船长高贵品质的基础之上(第二题)。在“读好对话”的过程中,落实好“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课后题的编排意图。
再如,第三题“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看似与前面的“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品质”有些割裂,实则不然。学生在仔细阅读哈尔威船长一言一行的过程中,就能读到哈尔威船长对待生命的态度;学生联系乘客“乱”象的描写,相比之下,更能深刻地体会何种生命是具有价值与意义的。
由此,我们应该用整合的方法根据课后题设计语文学习活动,落实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2.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阅读实践的机会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如何帮助学生从概念的认识转向语文能力?必须靠阅读实践!
为此,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可以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之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篇文章——《有人坠海》(美国作家巴巴拉,有删节),让学生独立阅读,尝试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选用这篇文章的依据有两个:一是这篇文章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现人物品质的,这为学生的阅读实践提供了非常匹配的阅读材料。二是两篇文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语言描写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语言描写的范例,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对比、发现、思考的学习机会。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作为一般阅读者,眼里应该有“三千弱水”;作为教者,心中应该有明确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应该懂得“割爱”,做到理性取舍,有序、有效地落实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