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亲密伙伴

2021-06-23 11:50艾丽卡·恩格尔豪特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蠕形邓恩梅斯

艾丽卡·恩格尔豪特

不为人知的密友

螨虫是一种微小的蛛形纲动物,与蜘蛛和蜱虫有亲缘关系。它们太小了,肉眼看不见。它们移动时,我们也感觉不到。这并不是说它们很爱动:螨虫是终极的隐士,很可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低着头,生活在同一个毛孔里。实际上,它们的身体形状和毛孔的内部结构很像。很久以前,它们就进化成了一个狭窄的塞子模样,上面长着八条小得可笑的腿。

1841年,人们在人耳道中首次发现了螨虫。不久之后,又在眉毛和睫毛中发现了它们。后来我们了解到,它们不仅生活在由眉毛和睫毛长成的高大森林中,还生活在短而细的毛发长成的稀疏草原中。后面这类毛发几乎遍布全身,唯有手掌和脚底没有。这些毛发扎根的毛孔会分泌油脂,在脸上特别密集,因而面部螨虫为数最多。

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毛孔里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螨虫,都属于蠕形螨属。两者中个头较短粗的是皮脂蠕形螨。它的形状大致类似于动画中原始人携带的那种棍棒,而且它更喜欢深入皮脂腺。另一种是毛囊蠕形螨,它更长更瘦,喜欢在毛囊里晃荡,生活的地方更靠近皮肤表面。

因为这两种螨虫都如此之“宅”,无论是在人工环境中还是在人类面部上,科学家都很难观察到它们,所以我们对它们的生活知之甚少。但生物学家对这几件事相当确定:螨虫对光很敏感;它们没有肛门,所以不会拉屎;它们几乎毕生(大约两周)都待在我们的皮肤上;其间它们至少会出来一次,繁殖下一代。

除此之外,我们对螨虫基本一无所知。我们认为它们以皮肤死细胞和皮脂为食,但没人知道它们的饮食细节。我们知道它们有性生活,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科学家只是说它们大概会在夜里跑到毛孔和毛囊开口处约会。

脸上捉虫

这些螨虫如此神秘,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见不到一只。但生物学家罗布·邓恩和其同事们已经取得了突破,对螨虫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参观了邓恩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实验室。我不仅希望看到自己脸上的螨虫,还想深入了解这些奇怪的小动物。邓恩告诉我,他之所以对螨虫感兴趣,正是因为它们太神秘了。怎么可能有东西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的身体上,却没有被觉察到呢?

梅甘·特梅斯戴上手套,准备把我毛孔里的螨虫挤出来。她是抓取螨虫的专家,即将从邓恩的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但她警告我,我们很可能将一无所获。

特梅斯表示,收集蠕形螨的更好办法是在人脸上滴一滴万能胶,然后在上面贴一张载玻片。等胶水干了,把玻片揭下来,胶水就会把毛孔里的所有东西(包括螨虫)都拽出来,这些东西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毛孔形状的团块。她宣称,这一操作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痛。该实验室的最高纪录是在同一个毛孔中发现了14只螨虫。

特梅斯没找到万能胶,所以我们采用了老方法:用实验室的不锈钢铲刮取皮脂。我很紧张,害怕自己只能看到毛孔里黏糊糊的东西而找不见螨虫。特梅斯身子前倾,稳稳地刮着。一分钟后,她展示给我看,铲子上有一层健康的半透明面部油脂。她把油脂刮到载玻片上,然后放到显微镜下。

特梅斯熟练地调整着显微镜,这种操作她已经做了成千上万次。几秒钟后,她嘀咕了一句,“我想我找到了一个。”她又看了一眼,“是的,找到了!”我们高兴得尖叫起来。更棒的是,我的螨虫还活着,我看着它那细小的腿在明亮的光线下摆动。

特梅斯给我心爱的面部原住民拍完照片后,开始扫视载玻片,寻找更多的螨虫。她慢慢地数了起来,“两只,三只……哦,可能找到了一只皮脂蠕形螨!”随后她安静了好一会儿。“一共八只螨虫。”她宣布,其中有六只毛囊蠕形螨和两只皮脂蠕形螨。“这可不少。”特梅斯委婉地告诉我。一般她刮一次脸,如果能发现螨虫的话,也就是一两只。我这算是高于平均水平,我决定把这看成一件好事。

该给螨虫平反吗?

特梅斯还有另一种发现螨虫的方法:利用它们的DNA。邓恩的研究小组分析了皮脂样本中的DNA,并在18岁以上所有参与实验的人的面部都找到了螨蟲的DNA。2014年,他们公布了研究结果,表明螨虫在人类群体中广泛存在。更深入的DNA研究显示,螨虫与人类宿主的进化过程紧密结合,至少四种不同的螨虫拥有与人类相似的进化谱系,分别是源自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螨虫。

邓恩的一位同事、加州科学院的米歇尔·特劳特魏因正在继续研究这种多样性。她已经采集了来自90多个国家的人身上的螨虫,希望对螨虫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从而开辟出新的研究路径。她说,我们也许能弄明白螨虫是如何与人类一起进化的,在实验室培养螨虫很困难,但研究螨虫的基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生理机能。

19世纪在人类身上发现了蠕形螨的科学家将其视为潜在的害虫或者需要治疗的问题,这种态度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由于在红斑痤疮患者身上发现的蠕形螨数量更多,有些皮肤科医生认为是螨虫导致了红斑痤疮。

不过,我们现在对螨虫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如果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螨虫,那么要么我们都被侵袭了,要么就是用“侵袭”来描述它们的存在是不合适的。特梅斯提出,如果螨虫与红斑痤疮的联系正好相反呢?可能是与红斑痤疮相关的炎症和血流量的增加创造了有利于螨虫生长的条件。换句话说,螨虫数量更多可能是红斑痤疮的症状,而不是原因。

另外,如今科学界已开始将人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极小的动植物的家园。我们还不清楚,蠕形螨是否应该被视为有害的寄生虫。螨虫甚至可能会像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一样帮上我们的忙,它们可能会吞噬我们毛孔中的有害细菌、死皮和皮脂,也可能会分泌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我们和身上的螨虫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我们用毛孔黏液喂养它们,它们则帮忙“料理家务”。

至于发现了自己脸上有蠕形螨寄居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希望它们是在谋划什么好事。我正等着科学界揭示有关这些微小的非法居民的更多信息。这期间我可以自豪地宣称,我是一个了不起的螨虫宿主。

(摘自《海外文摘》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蠕形邓恩梅斯
我国人体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研究进展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七 眼睛不适的“罪魁祸首”——蠕形螨
睑板腺囊肿与眼部蠕形螨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歌剧《阿依达》的故事(三)
苦难真金
远离城市很幸福,一个澳洲女子幸福的荒野生活
邓恩桉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
白宫媒体主管争议声中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