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语言积累,打牢语文基础

2021-06-23 00:37王国甘
新课程·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感

摘 要:新的语文要素“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获得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安排大量的表达实践,通过实践去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形成语感”。

关键词:语言经验;语言知识;语感

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是小学语文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要从重视语文知识教学转移到强调语言经验的积累上。语文课要安排大量的表达实践,通过实践去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形成语感。

一、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主要指的是词语、句子、语段,这些是语言经验构成的物质基础。词语、句子积累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语言水平就会越高。语言经验包括语言运用的经验,比如词语怎样运用,词和词怎么搭配,词和句怎么组合,句和句怎么构建等等。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练习的,当学习到一个生字时,首先认识它的读音,然后进行组词,词这方面是一人说一个,不要重复,能说出与别人不同的词语进行表扬。然后再用这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或者利用摘抄本,一字组多词积累。“景、风景、景色、风景如画。”“黄山的景色真美,真是风景如画啊!”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是语言经验。语言的运用会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主要是凭感性经验,并且通过表达实践不断积累沉淀语言运用的经验。所以,语文课要有大量的表达训练,通过大量的建构语言的实践去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经验。语言经验还包括语感,语感是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从一个字一个词开始,在课堂训练过后,还要在课外阅读中去积累,因此,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即扩大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语感的积累。

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的语言处在一个由粗到细、由俗到雅发展的关键期。首先,语文课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将学生简单的“大白话式”的语言逐步转变成规范的、高雅的语言,把低水平语言逐步转变成较高水平的语言。比如:平时很多人都会用比较俗的词语“立马”,其实在书面语言中,还是没有这个词,只有“立刻”“马上”。“立马”说多了,就变得习以为常了,这就违背了语言的初衷。其次,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譬如:“回家”说成“肥家”,“妹子”说成“妹纸”。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教育者加以足够的重视,强调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丰富语言经验积累,才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学生概念、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这句话其实很重要,但是没有引起大部分语文教师的重视。所谓“有新鲜感的词语”,是指那些学生感到陌生的、口头语言中基本不用的词语、短语以及各种句子。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累这些陌生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且要努力培养学生这种积累语言的意识或习惯。这项工作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做起。我的做法是:每天把课本的内容熟读,把需要背的内容背诵出来,每天阅读课外书籍半小时,每周打卡统计。阅读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公布,对做得较好的进行表扬,做得不够的及时提醒做好。这样可以积累更丰富、更加准确的语言。

二、丰富语言经验比语言知识教学更重要

长期以来,语文课重视的是概念化的语文知识教学,包括读写方法策略的指导。语文教师都知道,“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这句话本身不错,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丰富他们的语言经验比概念化的知识教学更加重要。因为概念化的语文知识即使正确,学生也很难将其转化为技能。

就像语文教师一直在教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阅读时学生也都能认出是什么描写,但在表达时学生却还是不会描写,为什么?因为对这些概念性的写作知识的认识并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怎样去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呢?首先在教学范文时就要点出来,如动作描写:“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重点强调“走”“停”“仰”这些动词的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心里想的自己说出来。“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描写桑娜抱回孩子复杂的心理活动:怕孩子饿死,可自己又有五个孩子,已经够困难了,还抱回两个孩子,又怕丈夫挨骂的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心理活动去描写各种人物活动。

三、读经诵典,积累丰富的语言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语言含义深刻、准确。让学生多背诵、多积累,是一条好的语文积累途径。小学阶段有《小学必背古诗80首》《宋词三百首》《日有所诵》《小古文》《三字经》《论语》等,还有四书五经、诗词曲赋等,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天积累一个成语,积累谚语、歇后语等,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现在部编版教材就是增加了很多这部分的内容。结合课程改革,让学生多诵经典,多积累优美的语言,就能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到谚语。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描写下大雨时的情景:“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将有大雨到。”现在一年级第一學期就有学生已经背完一百多首古诗。在说话及语言运用方面就很不错,而且还会在说话的时候引用名家故事。我们要求学生达成以下阅读目标:小学阶段就要求“6240”计划,在小学阶段要读完240本书(每学期20本,六年读完),“每月一本、每周一背、每课多文”进行落实。读完后还写读书体会。还有“四三”积淀计划,“三百首诗词曲、三百副对联、三百篇小古文、三百本书”。这样的积累对优美的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一定会有帮助。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学生喜欢激励、表扬、赏识,教师可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寻找有用的资源。如布置学生去阅读成语故事,在课间就可以与老师PK成语,通过古诗和成语,挑一个字说出一句诗。如“花”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牧童遥指杏花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等。在课堂上引用了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等,布置学生去找歇后语、谚语、名言等等。通过组织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利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利用游戏化形式,好卡、优卡来奖励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深厚,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为积累更多、更广的知识提供了方法。

五、通过传统节日去挖掘更多的语言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素材可以去积累和挖掘。如: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有神话传说的故事《嫦娥奔月》,有古诗《古朗月行》,有习俗:拜月亮、猜灯谜、尝月饼等,还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可以去挖掘更多的素材,积累更多更广的知识来丰富语言素材。

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更多优美的句子

1.参加社会实践积累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门课程。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这项活动家长在假期也经常带领孩子走出社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对仗的标语在路上、墙上经常能看到。认真观察,积累标语语言也是一种好习惯,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2.参加班级活动积累,參加读书会、国旗下讲话、广播站、演讲活动、运动会等,是积累运用语言的平台。如:“在运动场上,小明同学参加百米赛跑,如风一样飞到终点。”这些活动更好地对积累的语言进行有效应用,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有更好的效果。

七、观察大自然景物变化,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语言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如日月星辰、月有圆缺、风霜雨雪等变化,深有体会。如,台风、暴雨,亲身经历的活动体验,对自己及他人的伤害,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直接损失都深有体会。

八、从现代工具的运用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当今社会,电子产品是学习的一种常用工具。如,看电影、电视、新闻,还有手机、iPad、电脑、网络等,目前有微信、QQ聊天、抖音等等,语言的运用平台多种多样,还要善于甄别好与不好的语言,认真学习,善于积累,积极运用。

总之,积累好语言,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从小打牢语文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才能提高各方面能力及水平,在学习中运用自如。

作者简介:王国甘(1971—),女,广东河源人,汉族,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语言知识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建框架,理清思路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