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彦,杨位轩,万元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多,胆道结石为老年人群常见胆系病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属于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创性、高效性特点,老年人群接受度较高[1-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除具有可准确诊断胆道结石的优点外,还可治疗胆道结石,但检查存在创伤性,老年人群接受度不高。本研究旨在探究胆道结石诊断中使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70 岁以上老年胆道结石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8 例,女 32 例;年龄71~93 岁,平均(82.31±2.1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存在黄疸、腹痛症状;经B 超等诊断方法检查确诊为胆道结石。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存在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操作步骤如下:使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hilipsIntera 1.0T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使用体线圈加呼吸门控,患者禁食禁饮8 h以上再实施扫描。利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常规MRCP技术为呼吸触发M3D-MRCP、屏气SSFSE-MRCP技术。对全部胆总管、胰管、肝内胆管位置进行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主要操作步骤:在ERCP室使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前禁饮、禁食6 h,取10 mg 654-2 和安定对患者肌注,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利用十二指肠镜检查十二指肠和胃部,指出十二指肠乳头,调整患者体位和十二指肠镜方向,在胆总管中置入导丝,应用导管将碘海醇造影剂缓慢注入人体,充分显示胆道系统,判断胆总管内结石数量、大小、位置等。诊断出结石后切开十二指肠乳头,以网套、鼻胆管引流、球囊祛湿治疗等,改善胆道阻塞情况。术后24 h 内不可进食,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发生,在术后4 h、次日清晨检测患者血清淀粉酶。
全部均行上述两种影像学诊断,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使用双盲法实施分析,在采取ERCP诊断时需仔细分析图像资料。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均可清晰观察胆道系统组织,具有较强的整体解剖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可较好显示少数病例的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后,其中2例患者发生过性血淀粉酶升高,使用保守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2.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诊断 58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1 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新生物,其结石未明确显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为胆总管新生物伴结石。60例胆道结石患者中56例为胆总管结石,其他4例患者(胆总管新生物伴血性分泌物患者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3例)结石情况未得到明确显示,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诊断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胆系结石行MRCP 的影像学表现 胆总管泥沙样结石表现为斑点状、条状,不均匀低信号影;胆总管多发结石、单发结石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低信号影,其周边胆汁表现为高信号影,呈杯口状变化,边缘十分规则。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显示为条形、铸形、不规则形低信号影,伴有或不伴有远端胆管扩张组织。胆囊结石主要显示为胆囊中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斑块状、小点状等低信号影。胆囊泥沙样结石主要呈胆囊组织信号不均匀降低或发生分层等。
表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2.3 胆系结石行ERCP 的影像学表现 胆系结石表现为胆管中存在不同形态的缺损、充盈情况,其造影剂量逐渐增多,可掩盖少数小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观察结石的同时进行拍摄,充分显示结石征象。小部分结石会与黄疸同时发生,因胆管阻塞,阻塞边缘存在无僵硬、破坏征象及光整等特点。扩张胆管时结石移位,需指导患者变更体位实施检查,可快速排出气泡,防止发生伪影。ERCP影像方法在诊断结石的同时实施取石,防止鼻胆管进行引流,解除胆道阻塞情况。
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主要根据胰胆管内异体存在T2弛豫时间的特点,运用快速采集弛豫增强系列获得重T2加权,显示含水器官[3-4]。MRCP 无需使用造影剂,属于安全、操作简便、无创、高准确率、无X 线的方法,无禁忌证和并发症,可360°无死角诊断,相关组织进行多角度、多切面检查,具有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备受老年人群青睐,属于老年胆系结石无创性诊断的新方法[5-6]。
大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因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时间较短,长时间检查、呼吸不规律等,均会影响诊断结果,进而不能获取准确的MRCP图像。针对老年患者,需寻找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的图像[7-8]。二维诊断在对相位编码数据进行收集后,获得良好信噪比,有效避免运动伪影出现,尽量在患者一次屏气时间内完成检查,建立胆管数据,不对图像实施处理。二维图像相应的信息量较少,不能及时发现细微病变组织,其受胆系外含水组织极易影响图像质量[9-10]。
对胰胆管区域实施三维法扫描,使用MIP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提高胆系结石检出率。因三维法成像时间较长,受呼吸运动影响,其图像逐渐变形[11]。MIP技术重建可影响图像的真实性,高信号胆汁可掩盖小结石、泥沙样结石的低信号情况,进而增加漏诊率,结合工作中MRCP 同薄层原始图像,证实三维法更适合老年人群。二维和三维MRCP结合可弥补两者的不足之处。MRCP 可依照MRI 影像资料,相比ERCP 影像学诊断,可获得更多数据[12]。因此,在使用ERCP、MRCP 诊断胆道疾病,不采取治疗时,MRCP 为疾病诊断首选方法。MRCP 空间分辨率低于ERCP,在胆总管肿瘤合并细小结石诊断中使用MRCP方法会增加漏诊率。
ERCP 可直观显示胰胆道系统,被作为胰胆系疾病诊断标准。在胆道结石诊断中ERCP 方法具有一定优越性,在造影基础上行内镜诊断,切开乳头括约肌,还可实施活检术、胆道取石术、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进而实现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少数患者会出现不积极配合检查情况,且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胰腺炎、胆管感染、菌血症等。
综上所述,70 岁以上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其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相互弥补不足,提升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