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翠
(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山东 聊城 272399)
干眼症作为一种眼球、泪液表面病变的多因素疾病,可引起眼部不适、泪膜不稳定、视物模糊,进一步损伤眼球表面组织,目前以泪液补充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有效性、安全性均达不到预期水平[1]。原花青素(PC)作为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在干眼症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既往临床上常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干眼症,但易引起炎症,不宜长期使用,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的双酚氯酸钠作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可通过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合成而有效抑制眼部炎症,提升疗效[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110 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原花青素眼用剂型联合双酚氯酸钠治疗干眼症的效果及对自觉症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1~72 岁,平均年龄(42.69±3.17)岁;病程 3~34 个月,平均病程(9.64±1.22)个月。研究组男28 例,女27 例;年龄22~72 岁,平均年龄(42.88±3.05)岁;病程 3~35 个月,平均病程(9.91±1.61)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主诉存在眼部视物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眼红、畏光、痒感、烧灼感、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状,结合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综合诊断为干眼症;②参与本研究前未进行相关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对PC眼用剂等药物有过敏史;②近期有服药史或合并全身性疾病;③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年龄<18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PC眼用剂治疗。先配置PC眼用剂,取95%PC 溶入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30 μg/L,再取5 mL 无菌滴药液瓶分装备用,每天用药5 次,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 h。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酚氯酸钠治疗。采用双酚氯酸钠滴眼液(湖北康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683,规格:5 mg:5 mL)滴眼给药,每天5 次,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 h。两种药物的用药间隔时间为15 min,均为双眼用药,每次2滴。两组连续用药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眼症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视力模糊、眼红、眼睛干涩等典型干眼症症状变化,结合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评估总体疗效。疗效判断标准:视力模糊、眼红、眼睛干涩等典型干眼症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泪液分泌试验结果为5~10 mm,荧光染色(-),为显效;典型干眼症症状有所缓解,泪液分泌试验结果为<5 mm,荧光染色(+),为有效;典型干眼症症状无变化,泪液分泌试验结果为<5 mm,荧光染色(++),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变化。根据主观症状严重程度,按0~4分对眼部视物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眼红、畏光、痒感、烧灼感、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主观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若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眼症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干眼症总体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眼症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主观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研究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治疗前32.98±2.17 32.88±2.42 0.228 0.410治疗后9.48±1.22 18.72±1.75 3.975 0.021 t值7.458 5.759 P值0.002 0.011
正常泪液分泌功能、规则眨眼、足够泪液是保持人眼湿润的前提条件,只有满足上述前提条件,才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3]。然而,干眼症患者通常存在眼表炎症、泪膜渗透性增加情况,轻则可产生咽部异物感、畏光、视觉疲劳等症状,重则继发角膜溃疡、感染、角膜混浊等,严重者可因并发角膜穿孔而失明[4-5]。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普及、过度用药等因素导致干眼症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日益年轻化,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出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法[6]。
目前,临床上对于干眼症主要采取人工泪液治疗,但人工泪液含防腐剂,可引起眼球表面不良反应,而局部糖皮质激素方案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宜长期使用。相比之下,PC 作为广泛存在于苹果、高粱、樱桃等植物中的天然聚多酚类物质,尤其是葡萄籽、葡萄皮中含量极高,有研究[7-8]表明,PC作为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辐射、抗疲劳、抗过敏、抗病毒、抗菌、抗炎自由基等作用。PC 生物学活性较强,在预防、延缓白内障中效果显著,且具有抗辐射、抗氧化等作用,有研究[9]显示,多种眼部疾病的产生与辐射、疲劳、自由基过量密切相关,因此,PC 开始被广泛用于眼部疾病的防治,并为干眼症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应用基础。然而,治疗干眼症的同时需改善患者眼部炎症、泪腺分泌症状,因此,需采取联合给药方案,以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非甾体抗炎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合成而抑制眼部炎症,且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6%,且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治疗后,两组主观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PC 眼用剂型联合双酚氯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PC 眼用剂型联合双酚氯酸钠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自觉症状,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相关报道较少,未来应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本研究结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