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临床价值分析

2021-06-23 14:07成启华李婷婷王艳微孙振文
中外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乘积低剂量螺旋

成启华,李婷婷,王艳微,孙振文

福建省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二科,福建厦门 360021

肺癌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病死率。当前,我国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肺癌发生率逐渐提高,且呈年轻化发展,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1-3]。肺癌患者腺体或者支气管黏膜为高发部位,在早期出现刺激性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4]。结合肺癌患者发病部位进行分类,由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组成。肺癌的诱发因素较多,如职业因素、环境因素、人体内在因素、肺部慢性疾病、其他因素等。肺癌在早期不具有特异性症状,往往在发现时已为晚期,增加治疗难度[5]。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更加重视体检,以便及时筛查疾病,给予早期治疗。该文将该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探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院伦理会批准后,方便选取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对象,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所有患者中,男24例、女36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57.83±5.65)岁。

纳入标准:认知正常者;资料齐全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疾病者;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熟知该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其他恶性肿瘤者;年龄低于40周岁者;药物过敏者;精神异常者;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选用CT是GE 64排128层螺旋CT。实施全肺屏气普通扫描。采用单源扫描技术,由头部先进,上举双臂,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到肺部底部。设备采用实时、自动球管电流调节方法对辐射剂量进行控制。管电压设定为120 kV,设定管电流为40 mAs,以标本参数扫描模式对其他参数进行设置,详细记录剂量长度乘积、容积CT剂量指数。胸部转换系数是0.014。随后,对患者的胸部有效剂量进行计算,即有效剂量=胸部转换系数×剂量长度乘积。所有检验由两名及以上医师阅片与查看,并由副主任医师审核。若CT诊断可见高度可疑结节,应当再次阅片,对病灶特点进行讨论。

1.3 观察指标

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并分析肺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是以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推荐第8版分期系统作为依据,I期表示早期,II~IIIa期表示中期,IIIb~IV期表示晚期。最后,评估图像质量:由两名及以上经验丰富医师使用双盲法对病例图像诊断分析,使用四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其中图像质量优,病灶清晰,无阶梯状伪影,连续且完整,无对比剂的干扰伪影,即为4分;图像质量良好,可见轻度的阶梯状伪影,有少量对比剂干扰伪影,即为3分;图像质量中等,可见重度的阶梯状伪影,且存在大量对比剂干扰伪影,即为2分;不满足以上情况,为1分。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

60例肺癌中,临床病理分期如下:42例I期,占比70.00%;12例III期,占比20.00%;6例IV期,占比10.00%。见表1。

表1 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

2.2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情况比较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剂量长度乘积为(56.83±14.62)mGy·cm,容积CT剂量指数为(1.87±0.69)mGy,常规CT扫描技术的剂量长度乘积为(389.94±31.76)mGy·cm,容积CT剂量指数为(12.56±2.7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情况比较(±s)

?

2.3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72±0.84)分,常规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评分(3.69±0.7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s),分]

表3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当前,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发生变化,肺癌患者数量不断升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需引起重视[6]。肺癌在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在发现时多为晚期,具有较高病死率[7]。肺癌作为肺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气急气促、发热、痰中带血、咳嗽等,在病情严重时,往往伴随恶病质[8]。肺癌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因素、职业因素、环境烟雾(吸烟)、肿瘤家族史、肺部疾病史、心理因素、大气因素、性别因素、国内空气污染等[9]。研究指出[10],我国肺癌是癌症致死主要原因之一,癌症患者中吸烟引发疾病为85%以上,且此类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病死率约为90%。对于癌症患者而言,5年病死率可低至17.00%,若在早期诊断肺癌,其5年生存率可高达52.00%,然而,在当前的数据中显示,早期肺癌的诊断仅仅为15%。研究指出[11],肺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在肺癌患者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癌发生率逐渐增加。

有学者选取8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与肺癌、肺结节检出率相关性,研究结果可见,800例体检者中,肺癌检出率为20例(2.50%),肺结节检出率为590例(73.75%);不同年龄肺癌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越大,肺癌检出率则越高,证实了肺癌与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应当重视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以便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2]。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影像学技术发展迅猛,多排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取得显著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表明[13],多排螺旋CT可有效诊断早期肺癌,进而明确疾病,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NLST肺癌筛查试验中表示,肺癌患者采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约为20%,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可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当前常用的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方法包括自动管电流、固定管电流等。

该次研究中,在对肺癌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螺旋CT诊断时,通过将电流降低,以及结合调节自动管电流,实施迭代重建技术,设定参考管的电流是40 mAs,调整有效辐射量是1/6的常规图像,不仅降低辐射剂量,可有效保障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14]。该次研究结果可见:60例肺癌病理调查,42例I期,占比70.00%;12例III期,占比20.00%;6例IV期,占比10.00%;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剂量长度乘积(56.83±14.62)mGy·cm、容积CT剂量指数(1.87±0.69)mGy与常规扫描剂量长度乘积(389.94±31.76)mGy·cm、容积CT剂量指数(12.56±2.72)mGy相近(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评分(3.72±0.84)分与常规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评分(3.69±0.78)分相近(P>0.05)。研究指出,使用低剂量螺旋CT诊断5 mm以上结节,其发现率等同于普通CT的检查,可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又能够降低对人体的X线辐射剂量,被视为肺结节筛查最好选择。这与张璋等[14]的研究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剂量长度乘积为(69.93±5.30)mGy·cm、容积CT剂量指数为(2.02±0.01)mGy,低于参照组剂量长度乘积(306.69±78.83)mGy·cm、容积CT剂量指数(8.44±2.15)mGy(t=30.120、19.970,P<0.05);和冯玉等[15]的研究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评分(3.6±0.9)分,与常规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评分(3.7±1.1)分相近(t=1.861,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肺癌可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诊断,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且可提高检出率,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乘积低剂量螺旋
乘积最大
最强大脑
Dirichlet级数及其Dirichlet-Hadamard乘积的增长性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螺旋变变变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