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嗜铬细胞瘤8例

2021-06-23 08:14管考平侯文英刘树立魏延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儿茶酚胺嗜铬细胞腹膜

管考平 侯文英 张 军 刘树立 魏延栋 李 龙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外科,北京 100010)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发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肿瘤,约占肾上腺肿瘤4%[1,2]。由于患儿嗜铬细胞瘤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即使良性嗜铬细胞瘤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致死。以往嗜铬细胞瘤多采用开腹手术,小儿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报道甚少。2012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嗜铬细胞瘤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10岁,平均7岁。剧烈头痛、心悸、多汗6例,惊厥发作2例。血压均升高,160~180/100~120 mm Hg。增强CT、B超提示腹膜后肾上腺有实性占位病变,肿块包膜完整,无邻近组织侵犯现象,无附近淋巴结增大;肿瘤直径2.5 cm 3例,3~5 cm 5例;均为单侧,左侧6例,右侧2例。考虑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图1,2)。实验室检查:24 h尿香草苦杏仁酸检查升高6例(分别是15、32、40、55、58、65 mg/24 h,我院正常值1~5 mg/24 h);8例血儿茶酚胺升高,30~55 nmol/L(我院正常值0.51~3.26 nmol/L)。

病例选择标准:有持续高血压病史,血尿儿茶酚胺升高;术前B超、CT检查提示腹膜后肾上腺有实性占位病变,肿块包膜完整,肿瘤<6 cm,考虑嗜铬细胞瘤。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常规肠道准备,术前12 h禁食,术前0.5 h应用抗生素,补液。留置胃管及尿管,开塞路通便。术前口服苯苄胺,20~40 mg/d,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待血压稳定在130/85 mm Hg左右2周后再手术。术前1 d常规静脉输林格氏液,按50 ml/kg扩容。麻醉后常规动静脉置管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肿瘤切除时引起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可能会导致严重高血压,应用硝普钠迅速控制血压。肿瘤切除后因儿茶酚胺突然下降,血管扩张可致低血容量休克,应过量输液,充分扩容,必要时给去甲肾上腺升压药。术中和术后24 h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避免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发生,逐渐减量。

1.2.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儿取仰卧位,向健侧倾斜并头部抬高,让肠管下垂以利显露。在腹壁脐部、肋缘下、腰肋部和上腹部建立4个5 mm trocar,建立人工气腹(图3),气腹压力依年龄设置为8~12 mm Hg。腹腔镜下明确结肠脾区(或肝区)位置,经腹壁进针将横结肠缝牵引线进行悬吊,沿降结肠旁沟切开侧腹膜,降结肠内下翻,于肾脏前外侧切开肾周筋膜,在肾上极用超声刀游离肾周脂肪及肾上腺,一般从肾上极和肾上腺交界处开始分离,最后处理上极,注意内侧和下方,勿损伤腹腔血管和肾蒂血管,在游离肾上腺时避免直接钳夹或牵拉腺体以免损伤,可抓起腺体周围组织游离;用钛夹夹肾上腺中央静脉后离断,钝锐分离结合完整切除肾上腺肿瘤(图4,5)。将标本放入标本袋经脐扩大切口取出,无活动出血,关闭腹腔切口,切除物送病理检查。

图1 CT示腹膜后脊柱旁实性占位,类圆形,密度不均匀,增强瘤体实质明显强化,边界清,约3.5 cm×2.5 cm×2.0 cm大小 图2 B超示腹膜后实性占位,呈椭圆形,内部均匀中等回声,边界清,约3.5 cm×2.5 cm×2.0 cm大小 图3腹腔镜trocar位置 图4 腹腔镜术中瘤体切除 图5 标本切面呈灰黄色,似有包膜,质软,3.2 cm×2 cm×1.5 cm大小 图6 显微镜下瘤细胞呈多边型,可见梭形双核,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紧密,胞质内富含颗粒(HE染色 ×200)

2 结果

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10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20~40 ml,平均30 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患儿均恢复良好,术后5~7 d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图6),免疫组化:Syn(+)、CgA(+)、CD56(+)。8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腹部B超检查无肿瘤复发,恢复良好。

3 讨论

小儿嗜铬细胞瘤较成人少见,容易引起高血压,约占全部病例20%,发病率约为2/100万[3]。小儿嗜铬细胞瘤约30%位于肾上腺外,成人仅为10%,双侧肾上腺同时发病者约24%[4~6]。小儿嗜铬细胞瘤发病高峰在9~14岁,可能与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关[7]。目前认为嗜铬细胞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发病倾向。多数患儿产生恶性高血压,造成剧烈头痛、心悸才来就诊;24 h尿VMA检查,血尿儿茶酚胺升高。采用131I或132I-MIBG或放射性核素扫描定位,敏感性与特异性都较高,且可检测出存在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或转移的恶性病灶,是较好的定位及定性检查手段。定位检查目前国内主要依靠B超、CT或MRI影像学检查,在协助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确诊需手术探查。外科治疗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开腹探查明确诊断再行肿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大,术中对腹腔脏器干扰大,术后恢复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侯小飞等[8]、Guazzoni等[9]研究表明在技术熟练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开放手术。

腹腔镜切除嗜铬细胞瘤多见成人泌尿外科,小儿少见报道。本组手术我们体会如下:①术前常规给降压药,待血压下降正常并稳定2周后实施手术。②术中经腹壁放置悬吊线将结肠悬吊,充分暴露视野。③应尽量先处理结扎肾上腺血管,尤其先结扎肾上腺静脉以减少儿茶酚胺入血导致高血压。④左侧肾上腺切除较右侧困难,主要由于左肾上腺前方有胰尾和胃。⑤在切开腹膜前要仔细辨认胰尾,分离时注意保护胰尾,避免损伤。⑥术中尽量沿肿瘤表面游离,手法要轻柔,禁忌暴力挤压,以免血压骤变。 ⑦肾上腺血管可用钛夹双重夹闭血管。⑧嗜铬细胞瘤位于腹膜后,位置深,对术者技术要求高,若肿瘤与腺体不能分清,可采用包括肿瘤在内的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术。⑨对于有功能而体积较大(直径>6 cm)的嗜铬细胞瘤不宜采用腹腔镜手术。

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10%为恶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0%为恶性[10]。因此,应早期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方法,术后存活率达98%~100%[11]。早期诊断、术前合理控制血压,麻醉前充分准备动脉及深静脉插管检测血压。术中腹腔镜操作时减少对瘤体挤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易推广等特点,对于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较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儿茶酚胺嗜铬细胞腹膜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CT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儿茶酚胺浓度
外源性棕榈酸减轻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II共同介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