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浩(美国)
徐世昌像纪念币以雕工精湛深受藏家青睐。因背面“仁寿同登”四字,被认定是为徐氏祝寿暨就任大总统三年而制作;又因大总统的交接、宣誓在中南海怀仁堂及居仁堂办理,故认为图景建筑是两者之一。这个说法在泉界流传多年,至于无“纪念币”字样版与罕见之加刻英文人名者,用途不明,没有定论。
民国成立后历法改公元纪年,面文“民国十年九月”(1921 年9 月)于祝寿(徐氏1855 年10 月23 日)或大总统就职(1918 年10 月10 日)都不相符。且作寿向来逢五逢十,67 作寿有违常理。
首先对此质疑的,据笔者所知是美籍学者史博禄(Bruce Smith)在1995 年《东亚泉志》上发表的论述,他认为此币应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兴建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有关,指出无“纪念币”字样的银章上刻名氏者均为与其相关之人士,惟当时缺乏直接证据,笔者也未深入,拙作《百年银圆》2012 年出版时沿用旧说。
2020 年在网上钱币论坛交流中,有藏友上传一张关键性的文件图片(图1),其内容如下:“迳启者:中华民国十年九月北京协和医学校举行开幕典礼,名宿英俊联翩莅止。元首虚席延接,洵为一时盛会。兹遵大总统谕,赠予阁下仁寿纪念章一座,即请察收,顺颂日祉。大总统府大礼官黄开文启(印)。”(原文无标点,为笔者所加)
图1 北京协和医学院1921 年9 月开幕典礼赠来宾“仁寿同登”章纪念时之附件,原件及图片为青岛朱浩宇收藏。
徐像“仁寿同登”纪念章的来龙去脉至此可拍板定案,再多的推论皆多余,但其背景及佐证实物仍值得探讨。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伦敦传教会、美国外国宣教事务委员会、美国长老会的外国宣教委员会,以及后来的卫理公会主教教会的对外宣教委员会、福音传播协会、伦敦医学传教协会等与清政府合作,开办一座协和医学堂,成为当时政府唯一认可的教会学校。因是联合成立故名Union,中文则为“协和”,此为今日协和的前身。
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靠投资炼油起家的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成为全球首富后,将重心由商场转向以教育与医药为主的慈善事业,这也是他从小的志业之一。1909 年,他派出“东方教育考察团”赴日本、印度和中国,考察团提出中国在医学教育方面有迫切的需求。洛克菲勒采纳其意见,于1913 年投入1 亿美金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RF),中国医学教育是其重点之一,1919 年再追加8280 万美元,换成今日的币值计均在10 亿美金以上。
1914 年4 月,洛克菲勒派出第一个中国医学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天津等15 个城市的医院、医学院,于10 月提交了一份《中国的医学》报告,明确提出在北京建一所高水平医学院,考察团受到了袁世凯、黎元洪及当时其他政要的接见。同年11 月,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会批准了这份报告,并出资建立了中华医学基金会。
1915 年,基金会以20 万美元购买协和医学堂。为扩大校区又收购附近的豫王府,拆除旧址并在1917 年动工。建筑群完成后,1921 年9 月15-20 日举行协和医学院新建筑及医院开幕式(图2),场面盛大,连续多日;当时全球没有医学院的开业式能够邀请到如此众多的医学权威及名流高官,小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Jr.)及基金会董事均出席。后来担任协和董事的胡适当时代表北京大学参加,他在日记中写道:“典礼极严肃,是日着学位制服参加列队者,约有一百余人,大多数皆博士服,欧洲各大学之博士服更加浓丽壮观。自有北京以来,不曾有这样一个庄严仪式”。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堪称外国在华设立的学术教育机构中“在地化”与“本土化”最成功的例子。
图2 大总统徐世昌在总统府会见小洛克菲勒
新校舍和医院房屋的设计建造由美方负责,原预算为100 至150 万美元,由于一战的影响,开工后汇率和原材料价格迅速攀升,最终基金会共耗资750 万美元。中国政府高层人士对基金会勘地时的顾问、建筑师库利奇(Charles A.Coolidge)表示,“希望基金会不要在北京建造另一座如使馆区的外国城市,尤其是邻壮丽的紫禁城如此之近”。对中国传统大型建筑颇有研究的建筑师赫西(Harry Hussey)(图3),在此指导原则下结合中西式工法及工艺,完成他自认是生平杰作的精美建筑群(图4)。
图3 1917 年9 月24 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建院工程奠基典礼仪式,右侧站立者即建筑师赫西(Harry Hussey)。
图4 协和医学院落成时景象及协和医院现况(网络图片)
赫西对豫王府曾描述如下:占地约十二英亩(约4.85 万平方米),周围墙高六米,建材与筑北京城墙的大砖相同。雕梁画栋的宫殿式建筑,白色大理石栏杆及台阶;美轮美奂的漂亮花园,有着石桥及流水,府内有多株参天古树,一切都保持得非常完好。这是比我们将要新造的更加精美及重要之建筑,不该遭到破坏,应该觅地另建,豫王府应当作国家文物保护。
参观当天,赫西与豫亲王遗孀及小舅共进晚餐,在主动询问下得知革命之后所有皇亲国戚均陷入窘境,出售府第乃家族不得已之决定。英语流畅的亲王福晋在席间透露,房产移转前曾耗时月余从屋顶到地下清查,想确定是否有窖藏金银财宝,但一无所获。她要求赫西同意,拆除期间自派三人在工地、两人在废弃物出口处察看,赫西则允诺再加派两名锡克族巡警在门口配合检查。契约比照其他多数北京大宅交易都有的条款,签字后发现的任何财宝,由双方均分。这是北京老宅改建常有之约定。
赫西说即便如此,坊间仍然传闻在施工中挖到价值美金200 万元的银子被他纳入私囊,流传之广连教会的报纸也刊载。赫西向当地传教士解释,如此大量的银子要12 至15 辆本地推车来载运并可铺满一节铁路车皮,在随时有五人监督下这是极其困难之事。虽报导把此事当茶余饭后的笑话,但传言在工程结束数年仍未休止。如今豫亲王府遗迹,除了协和医学院门口一对卧狮外,已荡然无存。
目前所知章面刻名氏计11 枚(1 枚待考),现按披露顺序来谈谈这些可以做为佐证的是何方人士:
1.“Mr.R.S.Greene”,见1982 年9 月香港Money Company 拍卖。全名Roger Sherman Greene II(1881-1947),中文名“顾临”,前美国外交官,除曾在巴西、日本、西伯利亚等地任领事职务外,1907-1914 年间担任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驻汉口总领事。1914 年之后离开外交界,加入洛克菲勒基金会并开始从事慈善活动,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下的中国医学考察团(China Medical Commission)的一员,该考察团后来促成了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成立。1921年起他出任基金会驻华代表,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开办关系密切,等同协和实际主管。1927年至1929 年间曾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远东部副主任,1928 年至1938 年间任医学院代理校长。后与基金会不合,辞职返美。
2.“Dr.C.Packard”,见1994 年6 月 Taisei-Bladwin-Gillio 出品。全名Charles Packard(1885-1970),1918-1923 年在协和医学院教授生物学。返美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及威廉斯学院任教,退休前担任美国麻州海洋生物实验室主任,专长是镭及X 射线对生物的影响。
3.“Dr.T.M.Li”,1995 年2 月 Taisei 拍卖会。全名Tsing-Meu Li(李景模),夏威夷华裔眼科专家,此前在长沙湘雅医院服务。1917-1927 年在协和医学院,曾是满清逊帝溥仪的眼科医师助理、出席国际眼科大会官方代表。
4.“Dr.G.Y.Char”,全名George Y.Char(1887-1951),夏威夷华裔。中文名谢元甫,Char 是“谢”的粤语发音,1920 年至协和医学院,期间曾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进修两年,1942 年离任时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泌尿外科教授。抗战胜利后为协和医学院外科顾问。
图5 铭刻纪念章
5.“Prof.P.M.Roxby”,全名Percy Maude Roxby(1880-1947),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中文名罗士培,著名人文地理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学教授兼主任。1913年4 月,罗士培在培康氏(Albert Kahn)奖金资助下初次来华。1921 年8 月,罗士培以美英加三国教会组织的基督教教育委员会(China Education Commission)委员的身份,二度来华进行半年的教育考察。1931 年秋,罗士培以太平洋国际学会英国代表身份到上海开会,并赴上海、南京与北平等地演讲,为第三次中国之旅。1945 年5 月,罗士培再次以英国驻华文化代表抵达重庆,后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致力于中英科学合作及中英文化交流,是推动近代中国地理学国际化不可或缺的人士。在华近两年后于1947 年2 月因病客逝南京。
6.“Dr.E.W.H.Cruickshank”,全名Ernest William Henderson Cruickshank(1888-1964),苏格兰人,医师和生理学家,协和医学院客座教授。一战期间在皇家陆军医疗团(Royal Army Medical Corps)服务,战后至1935 年间在美、加、印度及中国等多地巡回教学,有营养学教科书等多本著作。
7.“Dr.R.G.Mills”,全名Ralph Garfield Mills(1881-1944),美国伊利诺州人,来华前在韩国首尔的医学院担任病理学教授和研究总监。1918 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1923年再次担任病理学系主任。夫妇俩在韩国和中国时都是传教士。
8.“Miss H.Holland”,全名Helen Holland(?-1947)。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师,是中国现代医疗麻醉最早的工作者之一。
9.“Miss H.Van Sant”,全名Helen Van Sant(1894-?),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验室技术员,任职五年后返美。
10.“Dr.J.A.Bussière”(1872-1958),全名Jean Augustin Bussière(1872-1958),中文名贝熙业,法国公使馆医师,以军医身份到过亚非法国殖民地。1913 年派至天津直到1954 年返法,驻中国长达41 年。他曾任袁世凯医疗顾问,袁弥留之际曾为其动过手术。后来服务过包括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北洋重要人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曾提到贝熙业,赞扬他为中法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
另据了解,中国钱币博物馆也收藏有1 枚刻名纪念章,“MR.T.Y.CHEN”,查《北京通商行名人录》,似为北平电报局北分局局长,具体信息有待进一步考证。
上述11 枚中,除1 枚待考外,据1922 年出版的《北京通商行名人录》(The Peking Who’s Who),有七位在协和医院及协和医学院服务(图6);其中两位美籍女士为基层医护工作人员,显示受赠者无职位高低或性别之分,但以外籍人士为主(包括华裔医生及教授)。Mr.R.S.Greene(顾临)、Prof.P.M.Roxby(罗士培)、Dr.J.A.Bussiére(贝熙业)并未在协和医院及协和医学院任职或任教。顾临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成员;罗士培为知名学术界人士,此时恰在北京进行教育考察;贝熙业时任法国公使馆医师,在当时颇具声望。由此可断定除当日参加盛会的小洛克菲勒及其他基金会成员外,若干贵宾也获赠。若此推断成立,《名人录》中列在协和名单的189 人,约四分之三有可能得此章做为纪念,再加上其他获邀参加赴宴的外宾名流,发行量或近两百枚之谱。小洛克菲勒也在协和名单内,故不排除他亦获赠,甚或可能是金质。
图6 1922 年出版之《北京通商行名人录》页68,上述有四位名列此页。
据史博禄研究,当时财政部次年有发行徐像新国币之议;构想或为届时正面用大总统肖像,背面变更字样即可行事,一举两得。但1922 年4 月直奉战争爆发,徐氏6月去职,只能在“人走茶凉”政治的现实下作罢。有“纪念币”者(图7)或为造币厂日后自行制作,以获取额外利益,若为合法发行之货币应有面值(即“壹圆”字样)。
图7 徐像“纪念币”
这是出自清朝海南才子张岳崧,赠给广西巡抚梁章钜的著名对联:“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洋溢着对受赠者的赞美,个人认为用在协和医学院的开幕上十分贴切。
梁章钜是知名的楹联大师,福建省福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道光二十一年(1841),调任江苏巡抚。
此当时中外各界皆知的空前大事,竟然未被在华的中国钱币藏家如伍德华、耿爱德等大师察觉与徐像“仁寿同登”纪念章有关,尔后任天津造币厂高管的李伯琦亦不知情,皆令人意外。如今水落石出,笔者要向不人云亦云、追根究底的史博禄、曾泽禄及洪惠风等前辈先进致敬,并感谢青岛朱浩宇提供邀请函照片。在协和医院开幕百年之际回顾此事,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