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2021-06-23 01:28李玉娟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师艺术歌曲声乐

李玉娟

(周口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事实上是古诗词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体现,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智慧和文化的结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就核心来说,和西方艺术歌曲差异性较小,旨在展示出艺术歌曲的意境之美。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古诗词包含了格韵、节奏和音律,本身具有吟咏性,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展现出音乐中的情感与思想。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积极影响。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

(一)韵律和谐

中国古诗词十分讲究节奏与韵律,以押韵增强诗词的乐性,整齐的古诗词读起来非常流畅,声调统一和谐,和音乐有统一性。古诗词不单单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押韵与平仄,成文后也多当成歌词来用,特别是汉乐府诗以及宋朝时期的词,自身就是专门作给乐坊用以音乐表演的。中国古诗词文学性和音乐性统一,给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谱写开启了便捷之门,为词曲韵律和谐提供了优质的条件。作曲者在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根据句法形式掌握诗词结构、韵脚与平仄等,按照诗词声调、节奏与吟诵之美进行谱曲,可以全面展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魅力。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该词上阕句尾均为四平韵,而且使用了很多叠词与双声字,让该阕具备音乐性,作曲家黄永熙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五声调式,借助大量的不协和音程创造了婉转的旋律,同时依托古诗词曲式结构表达情感。作曲家谱曲时非常关注旋律和词作吟诵时的发音的和谐性,继而让艺术歌曲实现词曲韵律的和谐统一。

(二)意境优美

众所周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将古诗词融入声乐中,故而具备古诗词文化意境与底蕴。在很早以前,吟唱形式的诗歌在民间得到了普及,孔子进行编订,继而形成了《诗经》,这表明古诗词融入声乐历史悠久。从春秋到清朝时期,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文人墨客妙笔生花,为后代留下了灿烂的古诗词文化。古诗词语言风格多样化,有温婉含蓄、苍劲有力、豪放大气、清新自然等多种语言风格,这些独特的语言风格渗透于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大大丰富了艺术歌曲的意境,为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譬如青主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歌词源于苏轼的词,该词通过描绘长江波涛汹涌的景象,从而让人联想到变化万千的历史,对那些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加以感慨,全词均从大处下笔,意境十分高远。创作者在谱曲时,第一句就采用了高亢的音调展现雄伟的气势,同时运用同音反复与自由延伸体现感慨之情,最终通过上行高音结尾,使整首曲子进入高潮,恢弘大气的歌词搭配上气势磅礴的乐曲,感人肺腑。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启发学生二度创作

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演唱者的演唱呈现出不同的场景,经过演绎可以把人们带入场景中,和聆听者产生共鸣,而且可以为演唱者发挥想象力提供空间。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感悟歌曲的歌词,想象作者的生活经历、背景与意图,进而经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作品的深层次意境,继而让学生可以在情感方面和作者产生共鸣,启发二度创作。比如,在《我住长江头》的教学中,整首词是宋朝时期的名词,其表达的是对相爱之人的思念之情,充分表现出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因为青主和词作者年代背景有差异,因此,青主把自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思想融入进了词曲中,为歌曲增添了特定意境。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歌词大意和歌曲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感受意境之美,同时和作者产生共鸣,继而提高二度创作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高师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音乐审美与传承音乐文化的关键途径。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一直都在强调艺术歌曲的创作。结合艺术歌曲的定义进行斟酌,仔细分析,为充分体现出其运用价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题材的选择与使用,将中国古诗词当成创作题材的艺术歌曲,益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国长时间以来以古诗词闻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具备文学性与音乐性,同时还具备艺术性。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将古诗词艺术歌曲整合其中,可以提升学生内在的文化修养。打个比方,歌曲《大江东去》,歌词旨在表达作者作为千里马没有遇上自己的伯乐的抑郁之情,而且充斥着怀古情怀与豪放气势,经过对这一艺术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意境把握与历史文化积累等方面获得较好的提升。作品意境深远,艺术效果非常震撼,是学生提升文化修养的优质资源。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影响

(一)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高师声乐课堂通常是进行发声练习与曲目演唱练习,曲目演唱的范围通常是中外艺术歌曲与咏叹调。伴随着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升,非常多的优秀作曲家开始进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而让演唱曲目逐渐从单一化变得多元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越来越系统了,继而构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新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形式,开拓了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路。

(二)提高演唱技巧和教学水平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色在于,采用中国传统声调作为基础进行谱曲,即五声调式谱曲,音乐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歌曲内容科学训练,比如《长相知》,这首歌曲主要采用了民族演唱方法,音色较亮;而《涉江采芙蓉》比较适于采用花腔女高音进行演唱。我国咬字发音追求合辙押韵,在进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咬字发音练习,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增加对韵脚、字尾与字头的练习,以实现字头清楚,字尾留韵。中国文字发音通常为四声,也就是发音过程中强调语调和平仄,倘若无法清楚地区分文字的语调以及平仄,那么必然吐字不清晰。与此同时,中国汉字还有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一些学生有着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地域差异,出现了卷舌与平舌音不分的情况,这些问题均会出现在曲目演唱中,会导致学生由于发音不标准,从而将古诗词的原意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牢牢掌握原文文字的语调和平仄。在气息上,需要关注气息的合理把控,而非大气量与大腔调,譬如《红豆词》,这首歌曲旋律柔美,在演唱过程中需要保持气息。而在演唱《我住长江头》的过程中,在演唱高音部分时,应当锻炼学生合理把控气息的能力,提升连贯性,促使气息和声音充分结合。经过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对各个时代的思想与精神进行精准把握,并通过自身的理解体现出来。

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按照唱法选曲

现如今,中国常用的唱法有三种,也就是美声、流行以及民族唱法。其中,美声唱法关注发声技巧与规范性,突出声音共鸣,打开喉咙,追求强烈具有穿透力的音效。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可以选择《杏花天影》,该歌曲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力度强弱把控要得当,音色与情感要运用自如。民族唱法比较关注演唱发声的自然性,突出行腔和咬字相融,强调发音标准,追求韵正和吐字清晰。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可以选择《越人歌》,这首歌曲要求演唱人员音色坚实且脆亮,咬字清晰且流畅。流行唱法突出乐感,追求声音的特色和个性。故而可以选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歌曲很有个性,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化的婉约性,具有古典意境。

(二)合理分析文本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本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各朝代文学家编撰的诗词作品与当下音乐艺术家为古诗词编写的曲谱。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运用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和学生共同分析文本。1.任课教师需要采取预习与讲授等形式,保证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有所了解,促使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意,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作者创作古诗词时的背景、思想,品味与鉴赏古诗词语言,挖掘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总的来说,需要通过分析古诗词文本,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文化。2.教师需要讲述作曲家为古诗词作曲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词者和作曲家不是处于同一个时空,作曲家仅仅是按照自身的经验与审美对古诗词进行谱曲的,实质是对古诗词进行二度创作,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与特色,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古诗词艺术歌曲内在的精神世界。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弘扬,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声乐教学阶段,需要提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关注度,健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此才可以持续提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影响力,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高师艺术歌曲声乐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