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2021-06-22 04:52刘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贝聿铭传统文化

刘琪

摘 要: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融入当地历史文化,设计出既现代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建筑。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能够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文章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背景,对新馆的造型、色彩与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具体表现,以及新馆设计中的艺术性。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传统文化

一、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背景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的封箱之作。贝聿铭从小在苏州长大,受当地历史文化的熏陶,之后又在西方学习系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所以在建筑设计方面,他的设计思路与方式方法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理念。比如他设计的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它融合了古典和现代,从高处往下望去,好似一枚发光的宝石,光芒四射。在这个作品中,贝聿铭借鉴了金字塔的造型,采用的是现代技术手段与透亮的玻璃材质,以很奇妙的方式架起了过去和现代之间的桥梁。玻璃金字塔简洁而不简单,与著名的卢浮宫相得益彰。在这样的背景下,贝聿铭饱受人们的关注与期待,他要在苏州的两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旁边,设计一座具有现代感的博物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既要展现出现代化,又要体现出苏州的地域文化,贝聿铭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融合就是中而新,苏州和现代中国融合在一起就是苏而新。建筑是文化的上部结构,建筑的每一现象都有文化的根基,这是毫无疑问的。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感的风格相融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贝聿铭做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这座现代建筑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二、新馆设计中传统文化

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的融合

(一)造型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拙政园和忠王府之间,这要求建筑既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又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因此新馆的特色是不高不大不突出,以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从高度上来看,中国古代的建筑物较矮,古人认为这种接近大地的建筑,能够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外观造型极具现代化,呈几何形,内部风格也与建筑外观相协调,甚至室内灯具同样以几何体的形式构成。站在新馆内的每一扇窗户前朝外望去,可以看到新馆的坡度和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屋顶坡度的差异微乎其微,人们可以在新馆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贝聿铭的作品往往很简洁,然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内墙体装饰、开窗的方式、窗户的设计与他之前的作品相比显得较为复杂,这样的表现方式其实是贝聿铭基于当地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过的。比如,室内墙上的窗户除了有采光的作用以外,还具有装饰作用,菱形、海棠形、方形等样式的漏窗依墙而设,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贝聿铭将西方罗马神庙和哥特式建筑的三角形样式与苏州传统建筑里的三角形样式相结合,实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换。新馆采用轻型钢结构和混凝土材质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传统色彩加上透明天棚,空间虽然闭塞但是很明亮,体现出中国禅宗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内涵,观赏者尽管处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二)色彩

色彩在绘画、建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观赏建筑的过程中,首先进入人们视线的就是色彩,色彩往往比其他形式更能表现出建筑空间的意趣。各个民族各个地域都有着自身独有的色彩,苏州也不例外。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运用了和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不一样的方式,把苏州特有的清淡、秀丽的黑白色调保留了下来。在徽派建筑中,青砖、粉墙、黛瓦是非常经典的色彩搭配。贝聿铭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这样的色彩搭配,并对建筑物的材料进行改进,选用色彩较为均衡的灰色花岗岩替代以往的青瓦。传统的青瓦在严寒的环境下容易裂开,需要定期调换,而花岗岩很稳固,很难破裂,相比较青瓦有很大的优势。贝聿铭认真对待每一处细节,他要求覆盖保鲜膜来使地面砖石的颜色加深,这样清洁起来就很方便,就连选择鱼的种类时,他也说尽可能选择红颜色的。贝聿铭认为细节很重要,细节往往决定着最后建筑的效果。整个博物馆展现了苏州传统建筑中黑白灰的色彩特征,這种色彩之间的协调搭配,为苏州粉墙黛瓦的特色建筑赋予了新的意义。

(三)材料

“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设计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与民族精神相表里的材料特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中,贝聿铭认真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苏州的建筑风格,通过使用现代新技术、新材料,让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具有传统的苏州建筑特色,又具有高雅古朴的风格。苏州传统的建筑采用的是木质梁架的结构,而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选用了钢结构,然后用优等的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这样有利于整座建筑不易蛀虫、不易变形,而且还保留了传统苏州建筑风格,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屋子表面用了深灰色的石材和墙壁边线修饰,与白色墙壁相互映衬,显得十分简约素雅。屋顶设计了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使建筑看起来别具一格。现代几何形的设计样式与苏州传统建筑风格的相互搭配,实现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窗户开在大厅的中心位置,光线可以透过各种各样图案的木纹窗户,伴随着太阳的移动形成动人的光影效果。新馆自然光的设计,让整座建筑变得高雅,使室内空间愈加宽大亮堂,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和苏州建筑文化的魅力。

三、新馆设计中的艺术性

赖特主张“建筑设计具有文化的传承性,同样也具备本身的艺术性,它关乎文化血脉的传承”。在当代社会,建筑风格越来越多元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建筑的文化载体功能同时保持建筑本身的艺术性成为当代设计师面临的问题。贝聿铭建筑设计的创新使人们认识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可能性,也给了设计师们带来很多启发。新馆大堂内的空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大堂的地面上有着几何形样式的黑石组合在一起作为铺地材料,外面有大直径的圆圈进行包围,观赏者站在圆心处,通过俯视会有几何图形在空间中上下舞动的感觉。这种设计将平面和立体放在同一个空间中,塑造生动的意象,实在是精妙。大堂的门是一整面墙体的大型玻璃门,边框有取景的效果,从门口向外望去可以看见主庭院北侧的假山,苏州博物馆新馆内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一处地方就是这片假山。设计师将石材从黄色调渐渐晕染为灰色调,颜色和肌理逐层退晕,背后拙政园的白墙作为背景,展现出好似水墨画般晕染的效果,意境深远。它与传统园林中的假山有所不同,既不清逸秀丽,也不巍然屹立,贝聿铭结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呈现出简洁的风格,把石头作为绘画素材,以墙壁为纸张,展现了一幅充满立体感的“画卷”。要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感受,需要精心对多个简单元素进行叠加或有机组合,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一些大体块素材。主庭院的水池也充满了艺术感,仿佛一面镜子,这是建筑空间中的留白设计,水池倒映着人们走动的身姿,具有一定的运动感,与之前静止的山水形成对比,一静一动,充满艺术的魅力。

四、结语

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独特的魅力。正是由于贝聿铭对传统文化深刻的认识,将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成功地完成这座建筑的设计。如今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苏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验证了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设计想法,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开了新的大门,使现代建筑中传统文化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对我国建筑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昊.生活以目:品读苏州博物馆新馆[J].大众文艺,2014(3):43.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孙瑞丰,吕静.建筑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徐宁,倪晓英.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7.

[6]弗莱德里克.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M].张育南,陈虹徽,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贝聿铭传统文化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的长寿经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BOOMTOWN B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