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21-06-22 19:13陈华红
考试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阅读兴趣

陈华红

摘 要:阅读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到了一年级才开始阅读启蒙,为时已晚。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前不久,笔者看到一位外公分享的刚读幼儿园的外孙2018年10月份的阅读统计,新书阅读15本,重复阅读24本,其中,数学占比36%,图画书占比28%,科普书占比5%,文学书占比5%,另外,还了8本原版书。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和那些一本书都没有读过的孩子一定有天壤之别,这差别不仅仅指语文学习方面。文章从明确阅读意义,兴趣唯上;选择共读书目,兴趣为据;导读共读书籍,兴趣为先;导读设计不一,兴趣为主四个方面阐述整本书共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整本书共读;阅读兴趣;指导策略

《朗读手册》里有一句话:“你读得越多,理解力就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聪明。”“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修订稿)》里的这段话,大家耳熟能详。曹文轩老师也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篇作品很不一样的。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一、 明确阅读意义,兴趣唯上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汉朝的文学家刘翔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读书是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英国的数学家伊萨克·巴罗,他则说:“一个爱书的人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或许这些才是阅读的真谛,只要学生有兴趣阅读,乐于阅读,享受阅读,那就是阅读的意义。

笔者曾经问过一个孩子为什么爱读某一本书?他说没有为什么呀,就是喜欢呀。笔者又问他,那你觉得你从中有哪些收获呢?他当时说,这不好回答,从一本书里收获的东西,怎么可能三言两语说得清呢?真的,做老师的总想去教人阅读,还总想教人懂得为什么阅读,其实在孩子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喜欢读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一篇文章说,若要让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

在小学阶段,主要解决的是爱读的问题,通过老师组织的导读和分享,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去做、去享受,这就足够了。

二、 选择共读书目,兴趣为据

整本书阅读要读哪些书呢?每一册语文书的快乐读书吧,都会给孩子们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书。像一年级可以读一读儿歌和童谣,二年级的可以读童话和儿童故事,三年级可以读童话和寓言,四年级可以读神话和科普读物,五年级可以读民间故事,可以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而到了六年级,可以读成长故事,读世界名著。作为教材的编者,他们只是从儿童的认知水平,从书的分类上大致给孩子们推荐了这样的一些书。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绝对,这是唯一。编者更希望通过这些书的推荐,让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的书。所以,一定不要把教材的推荐当作唯一,但可以把教材的推荐当作阅读书单的一部分。

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奖项的推荐来了解有哪些好书。在国内儿童文学评奖这一块,主要有这样四个奖项: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还有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国际上还有这样一些大奖也可以去关注,比如美国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像人们比较熟悉的《夏洛的网》《蓝色海豚岛》《时代广场的蟋蟀》就都得过美国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德国有青少年文学奖,比较著名的有《火鞋与风鞋》《本爱安娜》等。在绘本方面,美国的凯迪克大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而该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一致推崇,主要在于其评选标准的周严与创新,着重作品的艺术价值、特殊创意,尤其每一本得奖作品都必须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另一个思考空间。

除此之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種、高中90种。统筹考虑了中小学生阅读时间、阅读特点、阅读数量。所列书目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凡此种种,笔者觉得都值得学生去读一读,在不断地阅读当中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品味,不断地总结。因此,自己是制造书单最可靠,最可信赖的人。

三、 导读共读书籍,兴趣为先

读者平时会因为什么原因产生阅读某本书的强烈愿望?可能是观看过一场与这本书相关的电影或一出舞台剧,萌生了赶快读读这部作品的冲动;可能是参加某次书展听到相关作者的讲座,或是偶然间阅读到对该作者的访谈,获悉这位作家或他的作品得奖的信息,抑或听到了作家朗读其作品的片段;还可能是图书馆中该作品的推荐海报,或来自父母、同学、朋友等人微信朋友圈中关于该作品的分享……途径和方式虽然不同,但显然这些都足以令人们产生对某本书的好奇。

因此,新书导入不一定非要教学化不可,它完全可以渗透在学生阅读学习的环境中,通过阅读环境的创设构建学生真实的阅读需要。例如,要进行《青铜葵花》的整本书共读活动,学校图书馆可以用张贴海报的形式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作品,或进行曹文轩著作展;教室走廊中可以布置《青铜葵花》插画展或张贴学者的评论和教师的阅读感悟;学校公共空间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青铜葵花》舞台剧,播放曹文轩的朗读片段;等等。

在《青铜葵花》阅读氛围中,从一位学生到几位学生再到大部分学生,由点到面的态势就铺展开来了。这时,教师再适时引人这部作品,不经意地引导学生谈谈对这部作品的初步感悟,这样就构成了《青铜葵花》阅读教学的良好开端。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阅读兴趣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