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新乡医学院医学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开展线上教学是教育部应对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下所带来的教学新举措,尽管国内大规模的疫情已经结束,但线上教学在“后疫情”时代将持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高效的线上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面对、积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有温度、有特色为主题,从线上资源、直播手段、学生管理、评价手段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线上教学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构建出有温度、有特色的线上教学模式,为打造高效的线上课堂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实施路径,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与线下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模式没有教师、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更加考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控及学情分析的深度,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对线上资源的质量和平台的友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教学为例,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线上教学的有效落地。
(1)平台测试、技术学习,群策群力,找到适合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建设项目于2016立项,2017年完成建设,2018年初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上线,2019年开始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资源方面已积累了比较全面的各种教学素材,除了提供近200个微课视频外,针对每个单元建立了相应的题库,实现了随机抽题、线上测试的功能。同时,实现了软件下载、调查问卷、课程评价、在线答疑等功能[2]。
线上教学的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线上直播平台的选择和操作方法的学习。疫情期间,各个网络教学工具和平台都提供了优质的教学服务,但大多数平台对直播人数控制在500人以内。通过对各个平台直播功能的测试,最终选择钉钉的多群直播功能。同时,通过学校培训、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直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开展学情分析,摸底学生学习需求
因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的是大一各专业学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各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内容较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实验条件也各有不同,无法保证统一的实验教学条件。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人数多、基础差异大、实验条件不一的情况,开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对所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接近2000人参与了答题。我们主要从线上学习经历、学习硬件条件、主要面临的困难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课前调查问卷,掌握的学生的基本学习条件,很好地支撑了教学具体实施细节的制定与完善。
(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到“停课不停育”
线上教学实施不只是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停课不停育”。尤其是在抗疫期间,面对全新的网上学习、全民隔离的居家生活,学生的价值引领与心理疏导更应借助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课程组每位老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针对所负责的具体章节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3],列出每个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力图做到润物无声,如盐入味,不仅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让他们无形中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亦能感受到在灾难面前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
通过前期全面、细致的调研和准备工作,计算机基础课程组对每个单元从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手段、实验项目、思政案例、评价手段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线上教学模式,还录制了课程导学视频,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基础线上教学的实施借鉴了以往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和模式,采用线上自学+直播答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通过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说课,细化教学内容,书写课程导学上传学习通平台;通过学习通的通知功能,提醒并指导学生按照课程导学完成线上自学,进行课前自测,并通过课程论坛提出疑难点。“课中”,提前二十分钟开启签到,直播课一般分为四个环节:线上学习反馈、知识点精炼、课堂测试、实验作业及下周学习任务布置,直播过程中,适时发起讨论话题,通过互动面板、申请连麦等功能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课后”及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学习感受,针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整改,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建议和引导。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深度,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计算机基础线上课程,课程组做到了线上有资源、直播有温度、过程有评估。
(1)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
在线上教学中,努力做到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脉搏,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树立计算思维习惯的同时,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目标。通过讲名人故事、扬传统文化、议热点问题、探哲学思维,实现思政元素“如春在花、如盐化水”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例如,“超级计算机”一讲中,通过“天河一号”研发部部长孟祥飞的介绍引出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卓越成就,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通过芯片危机,强调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一节中,引用央视“大国重器之赢在互联”,让学生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解析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中国速度、体现中国效率,使学生感受到了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和逆行而上的中国精神;拍摄校园春色插入课件首页,传递温暖与力量,鼓励学生坚定信念、同心协力、战胜疫情,相约校园;Photoshop 实验作业中,要求学生制作疫情宣传海报,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增强战“疫”信心,加深学生对于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认识。
(2)深刻理解计算思维内涵,突出医学特色
在当前国内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已经达成了共识,各个学校越来越注重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4]。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过去的重视素质培养和工具应用,逐步转向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升。课程注重从医学的相关应用的角度出发,将计算机教学和医学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对抽象算法和统计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内容选择上,新增了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授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使学生了解当前医疗信息化现状,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讲授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使学生掌握医疗信息处理的智能技术,有利于深度利用医疗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疾病过程和机理研究。
(3)学习有引导,过程有监督,打造有温度的线上课程
为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线上教学环节,开课前录制了课程导学视频,指导学生了解线上资源、熟悉学习流程。针对不同设备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建议,针对网络条件不足的学生,提供云盘缓存下载。
直播课前要求学生完成线上自学和线上自测,为了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线上自学,每个单元都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知识要点(如图1)。
图1 第一章思维导图
每个单元的课前自测允许学生重复测试三次(随机抽题、每次不重复,单元测试取最高分),闯关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同时,通过直播课签到数据、线上自学数据和单元测试成绩分析,及时发现学习行为滞后的学生,发出提醒信息,尽量保证线上学习“一个都不少”。
直播课上,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师生互动环节,通过课堂连麦、文字互动、随机选人、有奖问答等环节,活跃课程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每两周对签到和直播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学习参与度低的学生及时给予提醒。
(4)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科学“增负”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是保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5]。根据《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要完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方式取消原有的“一考定成绩”,推行形成性评价方案(如图2),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等纳入学习评价体系,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更科学、客观地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图2 课程评价方案
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对教师是新的讲课模式,对学生是新的学习方式。本次线上教学体验,不仅向学生传递了课程知识与技能,更让他们体验到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铭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担当。同时,本次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也加快推进了师生迈向信息化、多元化的进程。通过线上教学,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赋予思政课程时代广度与厚度,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重任;通过线上教学,学生一定程度上学会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挑战学习,以适应未来知识更新、技术迭代、能力发展的终身学习需求。
打通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学科学习与综合学习,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图景,也是后疫情时代教育努力的方向。经过计算机基础线上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线上教学的技能,进一步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