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曼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2015 年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培养基于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学科应用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已刻不容缓[2]。在此背景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自2019年开设大数据专业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我校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本文从职业面向及岗位分析、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设置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对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通过充分的需求调研,收齐企业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事业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最终形成《大数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职业分析调研报告》,报告中详细对珠三角地区的大数据相关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描述,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本专业岗位分析
我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大数据相关理论知识和大数据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职业群,能从事大数据架构设计、大数据平台开发、大数据运维、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等岗位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方面达到的培养规格如表3和表4所示。
3.2.1 知识要求
如表3所示。
表3 本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知识要求
3.2.2 能力要求
如表4所示。
表4 本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军事训练、军事理论、美育教育、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公益劳动、大学生成长辅导、大学生信息素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见相关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党史国史、计算机应用实务、信息技术、大学语文、口才与写作等素质教育公共基础限选课程,综合专业性质、学生意愿和学习基础供学生有条件选修。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拓展专业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统一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分为美育课程、双创教育、专业拓展等三类课程。学生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选修,三年制要求修满3学分。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名称、内容、学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在教务处每学期下发的关于公共选修课的选课通知中明确。第二课堂项目分为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社会工作、技能特长七类项目,三年制要求修满8学分。第二课堂项目的学分说明及考核要求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实施与管理办法》执行。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本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表6 本专业限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提高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为目标,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等实训教学,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安排在本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相应企事业单位进行,并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项目如表7所示。
表7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模式,针对本专业职业岗位任务的项目化特点,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将项目教学提升和拓展为更宽范畴的“项目教学”模式,即以项目为纽,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整合为项目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共建“三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以项目开发为线,通过对真实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从而达到本专业学生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项目教学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项目教学模式
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为主,老师主要是在解决知识的疑难方面发挥作用。在基础知识掌握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开发小型软件,锻炼学生的独立开发能力。期末考核可以采取作品展示的形式。建立“过程考核+素质考核”综合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包括过程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评定一定时间内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为主,在基础知识掌握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开发小型软件,锻炼学生的独立开发能力,考核可以采取作品展示的形式。素质考核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评价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个人素质、团队精神等。
本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管理组织、监督评价机制、信息反馈措施等的多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设计,构建质量可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托4个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院专门成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教研室等质量保障组织机构,由学院领导、校外专家、企业专家、教学管理负责人组成。该机构负责研究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确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质量管理规章相关制度。建立4种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包括教学考核体系、校院二级督导、校院教学管理、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研讨机制,建构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监督机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管理基础。建立5种信息反馈措施,包括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听课、学生信息反馈、企业调研和信息反馈途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我校自2019年开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截至目前,已服务三届学生,专业的招生情况和就业形势一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每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项目团队都经过详细的需求调研,形成《大数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职业分析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从职业面向及岗位分析、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设置和实施保障等方面详细对我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解读,为培养本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