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妮,杨娟,陈玲,邓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老年常见眼科疾病—白内障,为致盲首要原因,主要发病原因即眼部晶状体变性,出现老化、浑浊。 该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视力模式,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 眼部滴液与口服药物仅可缓解症状,尚无法根治,因此临床仍以手术为主[2]。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乳化技术在白内障手术治疗中应用广泛,而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可影响到患者预后。 眼部手术最怕的就是术后感染, 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则可直接造成患者视力损害,甚至失明[3]。 该文简单随机选择2016 年 3 月—2018 年 3 月收治的 100 例诊断为白内障拟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研究主要针对接受超声乳化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实施全面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获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简单随机选取该院眼科收治诊断为白内障拟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40~80 岁,平均(72.4±3.2)岁;病程 4.3~19.6 个月,平均(9.6±1.5)个月。 治疗组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男 25 例,女25 例;年龄 40~80 岁,平均(73.1±3.0)岁;病程 4.1~19.2个月,平均(9.9±1.3)个月。 对照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年龄40~80 岁;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护理干预。 排除标准:眼部外伤、感染;曾接受眼科手术;肝肾功能不全;重要脏器衰竭;肿瘤;精神异常;严重基础疾病;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剥离等。 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对该研究内容知情且已完成意愿书签署。
1.2.1 治疗组 ①术前:完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获得患者良好配合。并于术前1~3 d 完善泪道冲洗,术前1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如聚维酮碘溶液配合左氧氟沙星,并剪掉睫毛。 术前完成手术室消毒与结膜囊及皮肤消毒。②术中:无菌覆盖眼周,使用灌注液抗菌药物。③术后:保护伤眼,避免机械性接触,指导其用药规律、饮食合理,减轻其焦虑心理,可积极配合。 仰卧切勿揉眼,减少咳嗽、突然翻身起坐等。 饮食上以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半流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用药,及外用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出院前指导其加强个人卫生,保护术眼,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与重体力劳动。
1.2.2 对照组 术前完善注意事项教育,术后平卧,严格遵医嘱执行服药、外用药物等。
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眼压(包括术后12、24、48 h)、视力水平(包括术前、出院前、术后1 个月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眼内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4]。
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视力水平与手术后12 h 眼压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术后24、48 h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院前、1 个月随访时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眼压、视力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眼压、视力水平对比()
组别治疗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眼压12 h 24 h视力水平48 h 术前 出院前 1 个月随访27.15±3.52 27.11±3.51 0.057 0.477 22.52±4.02 25.84±4.15 4.063<0.001 12.29±1.78 15.73±2.06 8.935<0.001 0.32±0.05 0.33±0.06 0.905 0.184 0.75±0.02 0.63±0.05 15.757<0.001 0.79±0.08 0.68±0.06 7.778<0.001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眼内感染率为0.0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眼内感染发生率为 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眼内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由遗传、老化、免疫与代谢异常等综合原因所致晶状体代谢紊乱进而浑浊, 最终至眼内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发以视力下降、视野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白内障,多见于40 岁以上,老年人人群好发[5-6]。 手术为其唯一治疗手段,而切口小、热损伤小、前房更稳定、降眼压更明显的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收术应运而生[7]。 其利用超声波,粉碎变质晶状体,注抽吸系统将乳状粉碎物灌排出体外。 因再微创的手术亦存在着创伤,有创伤就有感染的风险, 而眼内感染为眼科手术最可怕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术后视力恢复[8]。 预防性护理干预,针对眼内感染这一特点, 分析可能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在术前获得患者的认可,拉近护患距离,争取更好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并完成健康宣教及术前感染预防[9]。术中降低感染几率,将可能感染的诱因抹杀。 术后指导患者恢复方法,遵医嘱使用药物。 该研究中,治疗前视力水平与手术后12 h 眼压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术后 24、48 h 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院前、1 个月随访时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 可见经过同样的手术治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预防性护理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恢复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0%(P<0.05)。 治疗组眼内感染率为0.00%优于对照组眼内感染发生率12.00%(P<0.05)。 说明术前给予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术中使用灌注液抗菌药物,术后给予饮食护理、 用药指导以及个人卫生指导等多种方式能减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 沈洁等[4]研究中,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结合预防感染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 6.98%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P<0.05),感染率明显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积有效地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时刻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对于白内障老年患者而言,采取预防护理措施, 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水平,改善术后视力水平,降低眼内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