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0 例临床分析

2021-06-22 03:13李冬梅
中外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电刀液化伤口

李冬梅

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妇产科,山东淄博 255120

脂肪液化发生原因是伤口部位的脂肪细胞受损后,使得细胞结构破裂、坏死,进而导致液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十分常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中抗生素使用范围增加,妇产科中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的切口感染概率得到降低,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较多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肥胖症状,在临床中顺产率较低。 实施剖腹产后,部分患者机体在脂肪酸影响下,切口处极易发生炎性反应,不仅增加了感染率,也对切口愈合十分不利,进而对产妇的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此开展对脂肪液化发生因素的分析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1]。 为此该文方便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该院所接收的实施剖腹产后发生脂肪液化的60 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对治疗方法、护理干预及预防做出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行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该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签字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其中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22~34岁,平均(28±3.65)岁。 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 24~34 岁,平均(29±3.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临床表现为: 剖宫产术后患者各方面症状良好,于术后3~10 d 伤口换药时发现有切口有渗出物,未见红肿,但愈合情况较差,皮下两端组织分离。 渗出物经实验室检查为脂肪滴,经细菌皿培养、血常规检查,显示不存在感染。 患者体温略有升高,但低于38.5℃。

1.2 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实施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即每日对切口进行检查, 如果渗液减少在排除切口感染情况下, 可每日对切口挤压1~2 次, 将渗出液挤干净后,将占有碘伏的纱布覆盖在切口上,并以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2 次/d。 如果渗液增加,联合抗生素开展抗感染预防治疗,将切口处缝线拆除。 使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国药准字H41024760;规格:0.22 g)开展切口的清洗,随后进行加压包扎。 术后1 周切口渗液未改善且不断增加时,实施切口消毒操作,切除切口处坏死组织进行清理后上药,每隔1 日换药1 次。 在切口创面涂抹适量 α-糜蛋白酶(国药准字 S20013050;规格:0.5 g),并用医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 在固定中将死腔进行最大限度的消灭。 术后7~10 d 切口渗液未改善仍旧较多时,且伤口愈合不理想,拆除切口大部分缝线,去除脂肪层预留的线结,将切口充分敞开后实施引流操作,在有明显的肉芽组织形成后再进行二期的伤口缝合。 部分患者可口服抗生素辅助治疗[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其中治疗有效率根据治疗中患者的切口愈合程度分为显效:经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有效:经治疗后切口愈合,但仍都需要继续治疗;无效:经治疗后,切口未明显好转。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用时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组别 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15.14±3.21 9.12±3.23 8.436<0.001 17.43±3.29 11.94±1.38 8.428<0.001

3 讨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引发该并发症的因素较多。 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后,对其伤口愈合十分不利,不仅增加了疼痛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会增加医疗纠纷事件,为此针对脂肪液化较高的发生率现象, 需要在临床中及早地发现、预防和治疗,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降低脂肪液化发生率[3]。

分析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因素, 包括以下4点:①合并症因素。 在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时,患者机体内与常人相比缺乏一定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及维生素,对胶原合成带有较大的阻碍性,不利于细胞营养供给,导致细胞修复延长,使得伤口较长时间不能愈合。②肥胖因素。过厚的皮下脂肪增加了患者的运动负荷,不利于全身血液良好循环,使得渗液量增加,加之治疗中因过多皮下脂肪影响未能有效切除坏死组织,则不利于切口的愈合[4]。 ③电刀使用因素,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中高频电刀在临床中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直接引起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增加。 高频电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的特点,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但是其热凝固影响也会阻塞脂肪组织的毛细血管,发生程度不一的烧焦、坏死,在患者本来较差的血液循环基础上,阻碍了脂肪的进一步供血,无菌性坏死现象普遍,不利于伤口愈合[5]。 ④医生缝合技术因素,在手术结束后实施伤口的缝合中,多使用钳夹器械对组织大块的夹合实施缝合操作, 缝合过紧易造成血供不畅发生坏死,缝合过松不易达到止血效果,缝合中存在较多的死腔,使得切口对合不严,易发生切口裂开。 另外,术后患者发生咳嗽、腹胀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会造成脂肪液化,使得患者伤口愈合较差[6]。

分析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措施, 包括以下2点:(1)预防措施。 ①如果患者合并一些原发性疾病如糖尿病,需要在围生期及围术期阶段严格控制血糖。 贫血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调整血红蛋白, 在血红蛋白含量提升至90 g/L 时开展手术。 存在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患者, 需要实施静脉输注白蛋白和营养支持治疗,对病情进行纠正和改善[7]。 ②术后咳嗽患者,指导患者维持半卧体位, 对患者的伤口实施加压包扎[8]。③瘢痕体质和过敏体质患者, 在缝合伤口中应尽可能减少线结。 腹壁切口过程中尽量一次切开避免反复切割。 ④使用电刀时严格遵照使用说明,将电刀强度调整至能够切割组织为佳,不可使用过高电流,尽可能减少电刀与组织之间的接触时间,避免反复切割。 术中应彻底止血,对于极易出血的患者使用钳夹止血。 需要医生在伤口脂肪层缝合中,减少死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伤口对合严密,维持缝合全过程中力度适宜,避免缝合力度不佳造成组织血液循环不畅问题发生。 脂肪层较厚的患者在缝合中,涂抹几丁糖涂布脂肪层后再缝合,保持缝线松紧适宜。 在必要情况下可实施减张缝合操作,并对缝合后的切口中存在掉落的脂肪组织以生理盐水展开充分的清洗[10]。 (2)护理措施。 在患者体征平稳后,嘱咐患者保持半卧体位,以减轻腹壁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指导患者翻身、咳嗽、解大便时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避免腹压增高,延缓伤口的愈合。 术后避免过早的开展激烈运动, 指导患者开展床上或者床下简单的体力恢复运动,防止肠粘连。 也可进行适当的按摩缓解疼痛不适[11]。

周红梅[12]《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0 例相关因素探讨》研究中表示,造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与患者年龄、切口长度、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及术前伴有的糖尿病、贫血等有关。 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9.12±3.23)d、住院时间(11.94±1.38)d 少于对照组的切口愈合时间 (15.14±3.21)d、住院时间(17.43±3.29)d(P<0.05),上述结果与周红梅研究中结果:“研究组出血评分(0.16±0.23)分、疼痛评分(3.85±0.31)分,愈合时间(9.23±3.26)d 少于参照组的出血评分(2.23±1.28)分、疼痛评分(6.87±0.42)分,愈合时间(14.38±5.61)d”相符,表示在脂肪液化伤口护理中实施针对性临床干预可提高伤口愈合。 目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因尚不明确, 根据分析引起切口液化的因素,与患者体型、电刀、炎性反应、脂肪组织氧化分解等均有密切的关联,为此在实施手术后,需要充分留意切口的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切口感染的预防,并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进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切口尽快愈合,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 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组织液化会引发细菌感染,不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不适和经济负担。 该文针对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组织液化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电刀液化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高频电刀在犬瞬膜外翻手术中的运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