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 魏 颖 邱瑞玲 彭未风 张 超 刘 佳 郭翰卿 曲 彤 ■摄影 刘东岳
从天津市教委获悉,截至2020年11月底,天津已圆满完成学前教育发展“两年行动”,新增12.4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2019年,天津制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2019—2020年)》,提出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幼儿园的要求,于2020年确保补齐10.8万个学前教育学位。两年间,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积极创新办园体制,探索建立“优质园办新园、新园独立运行”的集团化管理体制,实现新建幼儿园高端起步、高位发展。同时,支持民办园发展,出台八项优惠政策,在税收、水电气热价格、租金、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实施普惠性民办园等级评定,按等级分别给予每生每年2800—4400元的补助。
针对学位紧张问题,天津实施资源攻坚。新建、改造、规范一批幼儿园,全力补齐10.8万个学位缺口。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4225个,超额完成任务。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3.1%,三项指标均已达到并超过国家要求。
同时,天津加强了财政保障。市财政两年投入10亿元,保障幼儿园资源建设、保教人员培训、三级监控建设等工作。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实现了各级各类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1200元拨款标准全覆盖。此外,天津还规范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按等级制定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保育教育费政府指导价,同时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给予资助,有效解决了“入园贵”问题。
“十三五”期间,天津持续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幼儿园,通过多种途径新增学位16万余个,提升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园舍安全水平,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
天津积极探索“优质园办新园、新园独立运行”的集团化管理体制,使新建幼儿园高端起步、高位发展。同时,制定《天津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按2800元至4400元标准给予分级补助。2020年,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466所,在园幼儿74198名。2016年开始,天津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和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实现公办幼儿园每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覆盖。共投入8.86亿元支持300余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累计新增农村学前教育学位1.9万个。2016年至2019年,市财政安排1.3亿元对在城区新建和接收小区配套73所幼儿园的相关区给予奖补。
今年,天津将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安全发展,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增加城区公办园数量和在园幼儿占比,增强公办园主体地位。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等级补助政策,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切实减少民办托幼点,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实施保教质量提升项目,深化集团化办园,做好幼小衔接,力争4个区率先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
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天津各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破解幼儿园学位紧张问题。
武清区第十二幼儿园是杨村街的一所公办园,坐落于杨村街潞水华苑小区,该园于2019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可容纳12个教学班360名幼儿。该园的投入使用,有效地缓解了周边小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为补齐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武清区制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0年)》,开展为期两年的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两年来,经过武清区教育局的不懈努力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2019年增加6300个学前学位,2020年增加10740个学前学位,两年共增加17040个学前学位,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为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红桥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通过接受小区配套幼儿园、利用既有建筑改扩建幼儿园等方式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补齐学前教育学位。红桥区第十一幼儿园金筑园区、红桥区第九幼儿园、红桥区第十二幼儿园等公办园先后投入使用,金海贝尔实验幼儿园等普惠性民办园为红桥百姓提供了更多选择。
东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为此,研究制定了《东丽区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计划(2016—2020年)》《东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实施意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2019—2020年)》《东丽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实施方案》,努力推动全区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十三五”期间,东丽区增加公办园5所,提供学位1560个。民办园增加53所,提供学位12290个,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增加26所,提供学位6450个。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合计增加学位8010个。
去年是西青区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为重点解决区域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西青区通过新建、提升改造、挖掘闲置资源、健全奖补机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区幼儿园总数从2015年的12所增加至超过百所,如今全区学前教育整体布局规划日益完善,普惠程度不断提高,摸索出了一套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西青经验”。
2015年,西青区学前教育资源整体供给已经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求,仅有园所12所,其中公办园6所,民办园6所,另有10个民办托幼点,学位缺口较大。针对这一短板,西青区委、区政府定向发力,相关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底,西青区出台《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了到2020年全区幼儿园总数达到104所的总目标。
同时,西青区成立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指挥部,全面统领全区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按照公益、普惠的原则,着力扩充公办、普惠学前教育资源。2017年启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2+2”(每个街镇基本具备2所公办园和2所普惠性民办园)和“3+N”项目(每个街镇基本具备3所公办园和多所普惠性民办园),截至目前全区8个街镇完成了“2+2”任务,5个街镇已实现“3+N”。
方向和方案确定后,西青区采取扎实举措,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快速扩充,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挖潜一批”的原则,加大资源建设力度,着力补齐学位缺口。推进新建项目方面,2017年至2020年全区共计新建幼儿园13所,总投资4.8亿元,提供学位4570个;提升改造幼儿园24所,总投资1.3亿元,全面改善园所硬件条件,为学前教育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集团化办学一直是河西区的重大战略,幼儿园也不例外。近年来,河西区加大优质幼儿园辐射力度,提升新建小区配套教育水平,大力发展集团化办园模式。如今,河西区已经拥有第一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第八幼儿园、第十六幼儿园、第十七幼儿园、第二十六幼儿园6大幼教集团,每一个片区都拥有了优质幼儿园。在此基础上,新建第一幼儿园锦绣幼儿园、第一幼儿园美棠幼儿园、第四幼儿园棣棠幼儿园、第八幼儿园德贤幼儿园、第十七幼儿园艺林幼儿园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河西区下大力气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新开办幼儿园40所。仅2019年,河西区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增班级101个、学位3030个。
此外,为满足河西区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破解区域生源数量激增导致教育载体相对不足的难题,“十三五”期间,河西区优化区内学前教育布局,探索民办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办园机制,河西区教育局将新接收的4所幼儿园举办为非营利性民办事业单位,成立第一幼儿园集团下的金侨壹号幼儿园、第八幼儿园集团下的复兴幼儿园、第十六幼儿园集团下的郁江溪岸幼儿园和第二十六幼儿园集团下的金湾雅苑幼儿园。
民办事业单位的建立,实现了“国企出资,集团发展,独立运营”的办学模式,使新建园借助集团品牌优势实现了高端起步、高位发展,防止和避免了民办园过度逐利和违规办园问题,有效解决了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国有教育资产保值问题,也更好地满足了百姓享受不同类型优质教育的需求。
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而在重大灾难来临之时,河西区集团化办园模式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作为老牌幼儿园,又是第一幼儿园幼教集团的总园,河西区第一幼儿园不乏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园长李奇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河西区集团化办园的日益成熟,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建立了集团化思维,因此在疫情初期,他们便做足了准备工作。在研判到物资可能会出现紧缺后,他们早早购置了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这不仅仅是为本园准备的,也是考虑到集团内其他幼儿园可能出现的物资不足情况,他们很快便能支援到位。
河西区教育局学前科负责人表示,幼教集团内部物资的调配支援,让物资紧缺的幼儿园都能得到来自集团内部的帮助,不用再向教育局申请物资,大大减轻了教育局的压力,“事实上在疫情期间,我们并没有对幼儿园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但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积累,让幼儿园在应对疫情时也带着集团化的思维。不仅是第一幼儿园,河西区内的其他集团总园也都有类似的准备。”
近两年河西区新开办的幼儿园全部纳入优质的幼教集团管理,而建园初期的管理层、教职工中有很多都是从集团总园调派过去的经验丰富的人员,这已经成为了河西的常态化模式。在平时,集团总园的扶持和经验丰富人员的注入能够帮助新建园高位起步、高端发展。有了经验丰富的教职工和领导层,又有集团总园在背后支撑,就能够让新建园每个人的心更加安定。
“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为缓解“入园难”问题,滨海新区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2019—2020年)》,成立了滨海新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和规范管理攻坚指挥部,通过新建、改扩建、配套接收、托幼点治理提升等多种途径,全力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有序实施。同时完善各类型幼儿园督导评价、工作考核机制。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天津各区仍将继续多措并举,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北辰区将持续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街道、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主体举办公办园,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资源置换等方式,扩大资源供给。合理布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民办托幼点提升为普惠性民办园,多方引进知名品牌学前教育集团,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多样化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河北区将构建覆盖各街域、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到2025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静海区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城区公办幼儿园,合理布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民办托幼点提升为民办园,减少民办托幼点数量。创新幼儿园集团化管理,完善公办园和民办园一体化发展、城乡幼儿园“1+N”帮扶机制。南开区将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扶持并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完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西青区将坚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扩大资源供给,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河东区将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河东街域内学前教育资源布局相对合理,每个街域至少有1所普惠幼儿园。到2025年,滨海新区将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以上,率先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创新包容发展。
随着学位资源的快速供给,师资配备、园所规范管理、保教质量等成为了学前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而这其中提升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为落实《滨海新区教体局幼儿园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六项服务》精神,更好地发挥保育院在社区早期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让宝宝们得到更优质、更科学的早期教育,日前,滨海新区塘沽保育院开展了亲子早教免费体验活动,有20组幼儿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晨,在父母的陪伴下,宝贝们陆续来到了保育院,戴口罩、亮健康码、测温、手消毒,保育院严格执行入园制度,欢迎大家的到来。门厅处,教师们面带笑容热情地和孩子们打招呼,保健医生给孩子们细致地晨检,家长们在温馨的签到台处签到并写上宝贝的昵称,老师亲切地将名字胸牌贴到孩子们身上。
宝宝最爱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了,拍一拍,抓一抓,扭一扭……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来做亲子游戏,家长和宝宝一起敲敲鼓、亲一亲、抱一抱,在轻松的互动中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随后,教师带着大家到户外一起玩起了彩虹伞游戏,抖波浪、避避雨、坐小船、钻山洞等情境性的游戏,一次又一次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惊喜的表情、灿烂的笑容、激动的叫声,让每一组家庭都乐在其中。
通过此次活动,宝贝和家长亲密互动,增进了亲子感情,宝贝们在愉快的游戏中促进了语言、感官、行为习惯、动作技能、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此次活动是社区和幼儿园之间的一次亲密接触,不仅让家长们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塘沽保育院,而且实现了孩子、家长与塘沽保育院的零距离接触。
为进一步强化幼儿园服务家长的意识和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引领各园在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提升质量上再上新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去年年底,滨海新区教体局制定出台了《教体局所属幼儿园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六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各局属幼儿园服务理念,打造园所服务团队,切实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这六项措施为:幼儿园要依据家长需求,提供免费早托班、晚托班服务;创造条件,在寒暑假期间,安排工作人员轮流休假,为仍需来园的幼儿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每学期要深入所在社区至少1次,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家长开展科学育儿讲座、咨询活动;幼儿园每学期要为社区散居适龄儿童组织1—2次免费的亲子体验活动;幼儿园要依据《天津市学前教育资助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含建档立卡家庭儿童、低保家庭儿童、特困救助供养儿童等)、革命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资助;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每学年开展幼小衔接系列讲座,升入大班后,至少1次带领幼儿深入周边小学参观、体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十四五”期间,河东区将显著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做大做强“一园一品、一班一特”文化品牌,不断激发办园活力,逐步构建“科学规范、均衡优质、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体系,形成3至5个成熟的优质园所特色化发展路径,引领河东各级各类幼儿园协同互补发展。按照“紧密合作、优质共享、均衡发展”的思路,培育2至3个特色教育联盟,形成河东区多样化幼儿园发展实践经验,打造学前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的河东区名片。
幼儿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软实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
3月19日上午,宝坻区景苑幼儿园各部门负责人再次来到牛道口教委,围绕“规范化建设”阶段各项工作安排与各中心园园长、主任进行了对接交流,为本学期携手共建工作谋篇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宝坻区“携手共建”工作精神,景苑幼儿园党政班子把“学、思、悟”的落脚点定位在“干实事、抓落实”上,以“精准对接、层级联动、优势互补、夯实规范、形成特色”为宗旨,全面、深入推进本责任区携手共建工作。
在前期对办园理念、养成教育特色思路进行深入沟通基础上,景苑幼儿园园长史云杰对牛道口第二中心园环境创设进行了现场指导,实现环创实践对接。同时,牛道口镇各园教学主任及各岗教师,自主选择参加景苑幼儿园专题教研活动。参加本次教研的牛道口各乡镇园教师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携手共建活动提升自己,同时也能助推园所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保教质量,红桥区实施“量质并提”行动,区、片、园三级联动,开展“领航”“筑基”和“培苗”三大工程,指导各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实施“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市级示范园以一带多的辐射作用,以天津市示范幼儿园为中心成立了六个学前教育合作片,开展片区联动。片区幼儿园从组织管理、师资队伍、环境设施、课程建设、保育教育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片区联动,园所间取长补短,促进片内园所共同提升保教质量。实施“筑基”工程,筑牢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基础。红桥区坚持行政、教研与幼儿园三方联动多路径实施专业引领。教育局围绕不同主题不定期面向公办园和民办园教师分层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提升。坚持开展常态巡视活动,明确工作标准,提升常态保教质量。以许洪媛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建立研训一体的教研指导网络,成立教研研究协作组,引领多个研究协作小组向着生态化、生活化方向发展,实践常态的、日常的、多样化的教研,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同时,提升园本教研实效性,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面向全区教养员和保育员征集“我的教育故事”,对典型故事、典型案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宣讲和推广,选树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实施“培苗”工程,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园加强对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研究。近年来,红桥区坚持面向家长开设公益讲座,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幼儿园开设家长学校,引导父母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家园携手共促幼儿健康成长。
日前,2021年度红桥区幼儿园“筑基”工程启动会暨红桥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题培训在红桥区第九幼儿园举行,民办园园长及教师代表50余人参加。
为夯实民办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进一步提升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多年来,红桥区始终坚持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齐抓共管的格局,教育局相关科室定期深入园所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帮助园所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民办园与公办园“手拉手结对子”、公办园送教上门机制,助推民办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民办园教师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确保民办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权利。同时,教育局积极搭设展示交流平台,提升民办园办园水平。
滨海新区新建、接收、提升的民办幼儿园达到200余家,2.74万个学位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新幼儿园的投用缓解了周边百姓的“入园难”问题,满足了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随着民办幼儿园数量的不断提升,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滨海新区压实各开发区、街镇的属地管理职责和相关部门属事监管职责,把各民办园纳入安全和综合治理的范围。同时压实各民办园的主体责任,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配备保安和必要的安全设施。此外,滨海新区教体局还建立了一支由在职和退休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的专职督学队伍,进驻各街镇,对各民办园的安全管理、教师培训、保教质量进行全覆盖监管。组建37个公办、民办幼儿园互助小组,84所民办园320名教师到公办幼儿园跟岗实践。组织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对全区1123名幼教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东丽区不断加大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支持力度,根据市区文件精神,落实民办幼儿园普惠认定工作并及时发放奖补资金;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免租金、天津市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奖补、扩大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奖补项目;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房屋租金补贴等扶持政策,有效促进民办园发展并提供普惠性服务。同时,东丽区还充分发挥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扶持民办园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聘请公办幼儿园优秀园长担任兼职督学,对民办园的园所管理、教育教学等定期进行监督和指导。二是研究制定了《东丽区教育局公民办幼儿园结对互助实施意见》,推进公办、民办互助,促进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实践证明,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北辰区实验幼儿园的10年发展之路一步一个脚印,以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切入点,通过师资培训和专家助力,教研相长。
2000年,北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凤伟接触并学习了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于2002年参加了天津市相关机构举办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扎实的专业知识带来的视野提升和办园理念的更新迭代,让刘凤伟将心理学融入日常教学的摸索有了清晰路径。
最初,园所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十分稀缺,如果从外部引进数量有限,心理学专业人士对幼教工作又不熟悉。为此,北辰区实验幼儿园采取园长号召、骨干带头等措施,积极鼓励有兴趣的教师课余学习心理学知识,同时邀请专家来幼儿园开展专业培训。这些年,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在北辰区实验幼儿园蔚然成风,目前园所80多名教师中,一半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证,几乎所有教师都接受了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园所还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长期驻园开展观察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让北辰区实验幼儿园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为园所开展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教师们工作经验不断积累、专业度不断提升,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越来越多。北辰区实验幼儿园将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系统化,打造了在天津市学前教育领域独具特色的幼儿心理健康的三级筛查体系。
也正是凭借心理教师队伍和高校专家这些宝贵资源,北辰区实验幼儿园成为“天津市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试点项目”的定点幼儿园,按照市残联指定的内容要求对孤独症幼儿进行个训,并接受天津市关工委的日常工作督导。
日前,“中国儿童哲学——京津冀志愿者项目启动仪式暨第一次儿童哲学研讨活动”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京津冀三个地区的学前教育专家以及幼儿园园长、教师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研员付莹代表和平区,以“幼儿园里的哲学探究”为题,从缘起、探索、回归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和平区儿童哲学项目10余年的研究历程和实践成果。2008年,“儿童哲学”走进天津市和平区的幼儿园。从2008年至今,和平区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了“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儿童哲学教育聚焦幼儿生活中富有哲理性的问题,以群体探究的方式,让幼儿在对话、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多元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认真倾听、大胆表达、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气质。实践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发现和思考身边事,在充满智慧的对话中,获得了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快乐;也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带动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学前教育文化的变革,使和平区学前教育更加尊重儿童,更加开放多元。
为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河东区第五幼儿园与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打破常规模式,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协同合作,双向衔接。
今年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对此,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梁慧娟在采访中表示——
“十年来,学前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一系列推进和保障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开创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改革发展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定位、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和政府职责得以明确;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74%,圆满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幼儿入园机会得到有效保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弱势地区及弱势群体得以公平享有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入园需求、以普惠性学前教育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磅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起草完成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两项政策法律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擘画,为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标、路线图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十年来,顺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政策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理解、支持科学保教的良好氛围,科学保教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的科学保教能力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其中,作为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央教育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从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的角度为保教质量提供了制度和法规保障,重新表述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将‘服务家长’修改为‘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从质量提升视角引导幼儿园把促进幼儿良好发展作为核心任务,把增强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作为家园合作的重点任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是我国第一个同时面向幼儿园、家庭和全社会发布的学前教育质量指导性文件,它描绘了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一整套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来指导教师和家长树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今年3月刚刚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则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出发,对幼小科学衔接的理念、内容与方法等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引,该项政策的深入落实将指导广大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家长帮助儿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实现良好入学适应,更好实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