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丹丹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福建厦门361004)
痔疮是胃肠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病主要是人体肛管皮肤下与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丛发生扩展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1]。从致病因素的角度分析,过食肥腻、辛辣,过量饮酒、便秘、妊娠、分娩以及腹腔肿瘤压迫等均可能导致该病的出现。现阶段该病临床主要采用痔疮切除手术治疗[2]。实践表明,痔疮切除术可以有效切除病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且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患者术后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康复[3]。在此期间,为了加快患者康复,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传统护理模式的调整与变革。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部分学者指出,在痔疮患者术后恢复阶段引入中医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实现护理工作综合水平的提升,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患者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择期行痔疮手术;年龄18~75岁;无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患者;不配合中医护理干预,依从性差者;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影响正常交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50例,女25例;内痔24例,外痔6例,混合痔45例;年龄27~63岁,平均(44.51±3.22)岁;病程1~8年,平均(4.11±0.52)年。观察组男44例,女31例;内痔27例,外痔疮8例,混合痔40例;年龄25~62岁,平均(44.49±3.18)岁;病程1~9年,平均(4.15±0.6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房为避免组间干扰,将对照组患者安排在二病区病房,观察组患者安排在一病区病房。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2)做好术后护理要点的说明与指导,如采取卧位休息姿势,便后清洗及温水坐浴注意事项;术后每4~6小时排尿1次,排尿困难时采用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促进排尿;遵医嘱予止痛药缓解疼痛,促进排尿。(3)定期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患者切口局部清洁,预防感染。(4)营造良好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养空间。(5)指导饮食调护,患者术后6 h,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在手术后2 d之内,进食少渣或无渣饮食,使患者排便次数得以减少,从而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同时叮嘱患者注意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过于油腻,避免用力排便而影响切口愈合。(6)积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因肛门疼痛而少进食或者不排便,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放松,从而有效帮助患者实现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与改善,建立康复信心。护理干预1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成立中医护理干预小组,制定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1)组织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训练: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吸气的同时用力对肛门进行上提,并保持屏息不动的姿态,随后呼气并将肛门进行缓慢下放,以便实现全身的放松。上述练习的频率为20次/组,每次保持3 s左右,每天训练2~3组。(2)腹部按摩护理: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平躺在床上,医护人员将一只手放于患者肚脐上方,使用除拇指外的其余手指对患者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当按摩到左下腹时可以适当增加指腹的压力。在此期间,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按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按压力度以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为最佳。按摩频率为10 min/次,1~2次/d。在患者晨起或临睡前进行,在进行按摩前,嘱患者排空小便。(3)耳穴贴压。根据经络循行部位、中医辨证理论、现代医学原理以及临床经验取穴。主穴选择与大肠、小肠、胃部以及三焦相关的耳穴。对于虚秘者,可以适当增加与脾脏、肾脏对应的耳穴;对于实秘者,应增加乙状结肠、神门以及肺部等对应的穴位。辅以神门、交感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起到镇静、安神的功效。在护理过程中,耳穴贴压按照《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5]中的耳穴贴压技术进行。使用耳穴磁珠在所选耳穴进行单侧贴压,顺时针按压带动磁珠皮肤活动,力度以患者耳郭有酸麻、痛感、热感为宜。耳穴贴压从术后4~6 h开始,每次按压时间控制在2 min左右,按压频率为每天3次,2 d后左右耳交替进行。(4)穴位按压护理。在患者便前,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2次,每次按压5 min;以食指、中指的指腹对天枢穴进行按压,在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再缓慢呼气,反复做5次,按压以有明显酸胀、发热感为宜。护理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1周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术后便秘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20题,每题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便秘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便秘情况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75 75 t P 63.11±2.58 62.88±2.62 0.542>0.05 86.69±2.78 75.78±2.82 23.860<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肛肠科,痔疮属于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痔疮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便秘即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术后感染、出血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从中医学角度看,痔疮的发病原因是脏腑本虚,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在痔疮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并不明显,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6]。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7]。然而在术后康复阶段,为了有效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护理模式的探索,从而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水平。大量数据表明,随着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中医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优化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好价值[8~9]。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便秘发生率显著降低。在生活质量方面,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幅度相对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提肛训练和腹部按摩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实现术后康复,减少便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这与游秋英[10]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募穴,升降清浊之枢纽,指压该穴可起到理气行滞、疏调肠腑、通便之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穴之一,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促进胃肠蠕动之功效。两穴配伍按压,能够有效改善便秘,帮助患者顺利排便。《黄帝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各脏腑组织在耳郭均有相应反应区,刺激这些耳穴对相应的脏腑进行调治,可防治疾病。大量研究显示,耳穴贴压治疗便秘可取得理想疗效[11~12]。此外,本研究中选取与大肠、小肠、胃、三焦等相关的耳穴进行贴压护理干预,诸穴配伍,能够起到顺气导滞、理气降逆的作用,改善胃肠积热、气机郁滞等证候,进而达到刺激胃肠蠕动、润肠通便的功效,改善腹胀等症状,同时辅以神门、交感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起到镇静、安神的功效,因而可以提高痔疮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的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方便在临床开展。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痔疮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