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燃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渑池4724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临床致死率高等特点,因多种因素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导致脑部神经系统受损[1]。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重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病情[2~3]。但临床实践发现,经静脉溶栓治疗后,仍有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24 h内会出现脑出血并发症,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不利于患者预后[4]。因此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1月治疗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将37例静脉溶栓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87例静脉溶栓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其中男65例,女59例;平均年龄(53.12±6.51)岁;平均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138.64±12.41)min;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28±1.47)分。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无缺失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诊断标准者;治疗前经CT诊断确诊无脑出血者;发病4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相同患者。(2)排除标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合并脑部肿瘤患者;伴有急性脑出血倾向患者;脑部手术史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不受控患者;合并严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方法,用药24 h内不使用抗凝药物,使用CT观察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出血。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NIHSS评分(≤13分、>13分)及有或无脑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前循环梗死,使用χ2、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1.4 观察指标(1)单因素分析:对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NIHSS评分(≤13分、>13分)及有或无脑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前循环梗死。(2)多因素分析: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经卡方检验初步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可能是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NIHSS评分、前循环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例)
2.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NIHSS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急救时,发病时间低于4.5 h患者常使用重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超过4.5 h、未超过6 h患者常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6]。但部分患者即使接受静脉溶栓救治,24 h脑内出血概率仍较高,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一直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点与难点[7]。本研究选取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静脉溶栓后出血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卡方、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NIHSS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常用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高评分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不良预后率相对较高[8]。当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时,即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病情发展仍较快,24 h出血率仍较高[9]。纤维蛋白原是机体凝血与止血过程的重要成分,高水平纤维蛋白原会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是各类血栓性疾病的危险信号,纤维蛋白原阳性患者脑血管血栓形成概率更高,导致脑血管血流阻塞,血管压力增大,进而破裂导致出血[10]。体温上升会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蛋白渗透增加、机体分泌过多兴奋性神经递质、加速缺血神经元去极化以及脑细胞胞浆蛋白水解,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患者脑部细胞酸中毒加剧,最终造成患者出血[11]。研究发现前循环梗死脑卒中患者缺血缺氧会导致患者并发严重脑水肿,水肿组织会对周边血管造成压迫,导致血管组织受损破裂概率增高,因此前循环梗死脑卒中患者出血概率相对较高[12]。因此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NIHSS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尤其针对合并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NIHSS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应针对性给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