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蒋梦桦 薛文春 徐贤飞
2014年6月,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线。2015年8月,浙江日报金华分社就与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频道创办了《夜读党史》栏目。
6年时间,每周一下午5点推送。截至目前,共推出301期,总阅读量超3000万,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作为金华党史权威研究部门,“肚子”里藏着不少金华党史好故事。多年以来,苦于没有好的传播形式,党史研究内容只得集结成书出版。书籍权威性足、系统性强,但时效性差、阅读不方便、传播面窄,无法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希望获得权威性、可读性、本地性的党史学习需求。
为改变这一局面,让需要接受党史教育的领导干部、热衷于阅读党史故事的广大群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党史教育内容,金华分社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与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创办了《夜读党史》栏目。
时尚前沿的新媒体,与看似枯燥的党史研究跨界融合,融出了不少“新玩法”,把栏目内容固化为金华党员干部周一夜学的“必学课”,让精彩的党史故事进入当地中小学校的课堂,甚至把党史故事里的发生地“点化”为红色旅游点,激发普通读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本文将从融合、创新和坚持三个方面,对浙江新闻客户端《夜读党史》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解读,与各位同仁共享。
媒体深度融合首先要坚持内容创新,扩大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浙江日报金华分社把对优秀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作为引领和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第一步。
一档由媒体与党史研究室跨界合办的栏目,注定了栏目身上有很强的融合“基因”。创始之初,栏目以态度严肃谨慎、史料全面翔实、文章导向正确为内容生产原则,跳出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原有的党史研究框架,充分整合各县(市、区)党史部门的专业研究力量,发挥高校及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联动研究挖掘,把栏目内容打造得更丰富生动、贴近读者。
2017年8月4日,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金华分社联合主办的《夜读党史》百期专题座谈会,在金华市文化中心召开
打开大门办栏目,以党代会系列为例。2017年2月,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为给大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夜读党史》先后编发了金华及各县(市、区)党代会内容共15篇。为做好这次回顾,金华市委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单位集体配合,许多金华市老领导还主动找到栏目,提供了不少好照片。据统计,这15期内容共征集到金华市历次党代会照片资料近千张,极大地丰富了金华党史研究室研究内容,充实了金华市历次党代会的史料。
时效鲜明讲党史,以232期到237期的金华解放后疫病防治内容为例。时值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发时期,作为融合了新闻人“时效”基因的栏目,马上组织内容生产,先后推出了《金华解放初期的疫病防治工作》《金华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解放前后义乌疫情传播及防治工作回顾》等6篇文章,用生动的图文、详实的史料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疫病情况,帮助读者树立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
6年多来,浙江日报金华分社与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及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室联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重要历史节点,及时编发系列文章。这成了《夜读党史》栏目克服以往党史学习时效性差的重要工作方式,通过现在去回顾历史,让现在的部门、单位与栏目主办方一起,共同回顾历史,在历史当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党史的可读性、趣味性,栏目还与金华各地联合推出《新春学党史》系列纪录片,用微电影展播的形式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收到了不少读者的留言与点赞。
另外,为更好把历史和现实进行融合,栏目还精心策划一些推广活动。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干部群众前往陈望道故居参观红色景点,感受“信仰的味道”,甚至还引发了一股寻访“信仰的味道”的热潮。在编发艾青事迹的推文时,浙江日报金华分社和金东区委宣传部联合开展“重访艾青的足迹”系列活动。小分队奔赴艾青故乡——金东区畈田蒋村和陕西延安、黑龙江农垦场、新疆石河子市、北京市,并将所见所闻所想写入了党史故事。
坚持移动优先是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原则,也是衡量媒体融合成败的关键。《夜读党史》第一个创新点,就是坚持移动优先,大胆创新党史传播载体,打破时空限制,把党史宣传融入了移动互联网,让人们随时随地能够学习党史。
“这种线上夜学的形式好,分散在5个地方的6个党支部可以统一学习了。”高速交警金华支队党委委员叶俊峰说,支队党委下属6个党支部,分布在金华市区、金东区岭下朱镇、义乌市后宅街道等地,人员分散无法开展集中学习成了他们的大难题。这一创新改变了党史学习的传统模式,激活了党史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命力。
第二个创新点是运用新技术讲活地方党史故事,内容呈现多元多样,与用户形成良性互动。
从图文并茂到小视频、H5等都做了有益尝试。201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夜读党史》推出《永远的怀念!周总理在金华珍贵影像》,通过视频、图文、音乐、诗歌和朗诵等新媒体形式,致敬怀念周总理,引发了读者强烈共鸣。2018年3月14日,是毛泽东主席视察金华县双龙人民公社水电站58周年的日子,《夜读党史》发布了一条集合历史影像、历史图片和红色歌曲的短视频,谨此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2017年12月18日,《夜读党史》推出《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第一座水电站:金华湖海塘水电站》,这篇文章被远在千里之外的红军后代张昭兴看到,他的父亲是开国少将张雄,曾参与湖海塘水电站的开发建设。2019年6月,张昭兴特意带着家人从北京赶到金华湖海塘追寻父辈足迹,从而引出一段传承红色基因的动人故事。
此外,栏目巧用互联网运营思维,进行分发渠道、受众人群的创新和拓展,把党史宣教触角延伸到校园。比如,参与配合武义县中小学校编写党史教育乡土教材《红色丰碑》。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接受能力,讲述武义党史和红色故事,排入每月一课教程,在中小学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联合兰溪市教育局开展“三爱三立”思政教育项目,引领学生知国情、知党史、知乡情,构建契合中小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体系。
在当前复杂的新闻舆论背景下,要做好、做强党史宣传必须不断创新传播载体,用互联网思维抢占用户“眼球”。《夜读党史》宛若用一根新媒体“红线”串起了一颗颗散落的党史“珍珠”,它是党史宣教与新媒体融合的新产物,也是地方党史网络宣传教育的新举措,更是一个展示党史研究成果、向基层干部群众普及党史知识的平台。
媒体深度融合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明确了传播者即是服务者的角色定位,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生产发布内容,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加强用户黏性。《夜读党史》栏目从创办之初,就固定在每周一下午5点发布,用长达6年的时间,培养用户习惯,从而拥有了一批独特的忠实用户群。
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有一本书叫《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他认为,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当你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
栏目每周一下午5点固定推送,就是在不断强化和促成这样一种习惯的养成。经过长期的重复之后,会在用户潜意识里面形成一种“启动机制”,让读者从最初“周一夜学”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关注党史的爱好者。
如今在金华,许多机关单位已经把《夜读党史》栏目,作为周一夜学的“必修课”。不少读者评价,《夜读党史》的文章史料翔实可靠,新鲜生动,固定推送,把地方党史用互联网来传播,还能留言互动,创意很好、意义重大。“像一个朋友,每周一见。”
今年2月23日,《浙江日报》4版要闻刊登了《〈夜读党史〉成金华党员干部掌上课堂》一文,报道了金华分社的党建工作,得到金华市委主要领导表扬。3月2日,中共金华市委在《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将办好《夜读党史》等栏目,作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确立正确的党史观的重要抓手。此外,金华市政协委员吴晓华还专门就《关于组织宣传部门进一步发挥〈夜读党史〉专栏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中作用的建议》向金华市政协提交了提案。
媒体深度融合的当前,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浙江新闻客户端《夜读党史》将继续坚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普及党史。另外,还将在内容生产、用户群拓展的宽度、广度上做文章,进高校、进农村、进企业,通过党史动漫赛、海报赛以及讲党史故事大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激活基层新闻生产力,形成完整的融媒体产品传播链条,并适时召开党史宣传传播理论研讨会,进行总结研讨提升。
(作品获2020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