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 琨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路跑的队伍中。以浙江为例,2019年全年,浙江省的马拉松及路跑赛事数量达到365场,参赛人数达到80多万人次,无论是办赛数量还是参赛人数,都呈现增长态势。而诸如杭州马拉松等一些热门赛事,早就已经采用选手参赛报名并抽签获取参赛资格的方式。
国内很多马拉松赛事把电视直播作为办赛标配,并且也是一场赛事评标的基本要求。但马拉松赛事线路长、赛道以城市道路为主,沿途环境复杂,相比其他竞技体育项目,对抗性和观赏性不强,可以说电视直播的难度很大。事实上,想要通过电视直播获取更多的关注度,除了直播画面的全面丰富外,直播解说的作用非常关键。直播中,解说的讲解和点评是否专业到位、解说的话语体系是否丰富延展、解说的话术及解说风格等,都关乎赛事直播的成败与否。
目前马拉松赛事直播,赛道航拍加主办城市景点介绍,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镜头只能关注领先的第一集团选手,其余大多数时间都在展示沿途的城市景点,马拉松直播就像是一部持续几小时的城市宣传片。而大多数直播,主持不懂得解读比赛,仅仅是根据秩序册的名单,简单地播报选手姓名,无法将选手更深层次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比如领先选手的籍贯、专业背景、以往的成绩等等。
那么,马拉松赛事的电视直播解说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马拉松赛事直播究竟是给谁看的?除非是仅有专业选手参赛的马拉松精英赛事,一般情况下往往要兼顾赛事的专业性和大众性。
解说专业性的体现,其实更多要靠直播前的准备以及平日里专业知识的储备。首先,是官方资料。一场专业的马拉松赛事,一般会提供媒体资料包或参赛手册,里面包含了赛事的基本信息,比如赛事的总参赛人数、特邀选手有哪些、获奖选手的奖金分配等等。同时,可以通过官网以及往年的电视或网络直播等路径,查阅一些此前媒体关于赛事的特色亮点的报道,这些都是要详细了解并做好储备的。其次,是关注特邀选手的资料。毫无疑问,大多数直播时间段中,对于比赛本身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男女的第一集团。国外的一些马拉松赛事,会提供重点选手非常详细的背景资料,特邀选手的参赛号码,包括当天参赛穿什么品牌和颜色的衣服,甚至生僻字、多音字的读音标注等等,而他们的个人成绩和参赛情况,国际田联的官方网站都可以查阅。
2020杭州马拉松开赛起跑
解说大众性的体现,就需要做到“有用”和“有趣”。“有用”,是指参加马拉松的一些基础知识,可以为大众跑友提供服务。比如比赛当天的天气情况,直接影响到着装的选择;比如要关注到是否是一个适合发挥成绩的天气,以及开赛前要做哪些热身和准备;比如对照地图,补给站设置在什么距离位置,一般情况下什么时间进站,进站要如何补给;再比如行进过程中,对于心率的判断和把控,以及出现抽筋、扭伤等意外情况后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普通跑友需要了解和获取的有用信息。而“有趣”,则可以结合办赛城市的人文历史,在直播解说过程中,插播一些比赛之外的“花絮”。这些“花絮”并不是按照主办方提供的文字材料做播报,而是要结合景点讲故事。最简单的方法,可以了解下当地导游的导览介绍。
马拉松直播解说一般在3至5小时,时间越长,越要把握好节奏,把观众带入到比赛现场,随着解说的节奏完成42.195公里的奔跑。显然,在不同阶段,直播解说的侧重有所不同。开跑阶段,主要以赛事基本信息和当天的天气、赛段特点等内容为主,让观众了解赛事全貌和基本概况。这个阶段,语音语调不必过于激动紧张,跟着选手出发的步调娓娓道来,以专业沉稳开场。10-20公里阶段,选手基本适应赛道,稳定了配速。这个阶段的解说,主要以专业讲解为主,比如步幅、步频、心率、呼吸等方面的节奏把握,比如第一集团领先的男女选手如何分配体能、普通大众选手如何安全完成前10公里并以一个好的状态进入后半程等,也可以讲解一些关于补给以及跑鞋的选择、上坡下坡的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巧。进入30公里阶段,选手们也逐渐进入疲惫状态,观众的感受也是一样,因而要适当增加一些激励和愉快的元素,比如赛道周边的氛围、加油站、补给站的特色等,适当转移注意力,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发挥个人风格,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去解说一些比赛周边的话题,让受众感受赛事的愉悦气氛,享受比赛。最后冲刺阶段,要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时刻关注排位的变化,对选手的竞技状态做出分析解读,并和观众互动。
马拉松赛事是一项非常注重大众性的体育项目,会有众多普通跑友参赛,他们有的会精心打扮,成为赛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因而在电视直播解说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些元素,好玩有趣是娱乐性的主基调,目的是为了让屏幕前的观众一起感受比赛的氛围,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而娱乐性的解说部分,则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每个阶段以多少篇幅来展示,解说前都要有大致的考虑和计划安排。
另一个尺度的把握,是直播解说的留白。显然,长时间喋喋不休,即便是专业解说,观众也会有疲惫感,因而留白是必要的,仅保留直播画面和现场同期声,可以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去感受比赛的魅力。有研究表明,同步说明、现场评论、背景介绍和空白在体育解说中的黄金比例大致为4:2:2:2。
2020杭州马拉松电视直播演播室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完善和发展,电视和网络直播逐渐成为并行的两大传播途径。国内的一些马拉松赛事,已经可以做到电视和网络直播同步互动,并不断增加创新元素,比如直播画面的分屏化处理,比如互动平台的实时反馈。2020年的上海马拉松电视直播就首次利用了AI机器人技术。这些都为解说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和素材。
和过去单纯的直播解说不同,要让观众参与其中,必须增强互动性。互动性的体现,最直接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大小屏的互动,来实现问答。观众观看直播的同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直播解说及时给出解答。网络和电视同步直播,就突破了原有的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增加了观众和网友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一些赛事还通过互动的方式,送出赞助商提供的实物奖品、参赛包、纪念品等。
分屏化处理的技术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不少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经开始运用。对于直播解说而言,可以通过男女选手分屏、不同距离段选手分屏,给出包括体能、跑姿、配速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同样,在赛事氛围营造上,也可以通过分屏显示,来同步展现多个地点的欢乐场景。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无论是参赛群体的整体数据分析,还是参赛个人的实时数据动态检测,都已经可以做到同步掌握。以2020年杭州马拉松为例,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就同步显示各类分析数据,并实时动态调整。这些精确的数据,是解说过程中很宝贵的素材,在以往传统的直播解说中,根本无法获取选手动态数据,也就无从谈起。而如今,配合画面,就能给观众提供专业准确的分析解读。有了科学数据的支撑,就不再是仅仅依靠解说的个人经验判断,专业性和准确性大大提升。
随着直播虚拟技术的发展,2020年上海马拉松首次尝试使用的虚拟主持人效果颇佳。虚拟主持人形象上可以体现地方特色,语音面貌上则可以引入有特色的直播解说,也让现场的一些突发情况转播更为灵活。而另一种直播方案,是直播解说加虚拟主持,实现“人机交互”的概念。事实上,将来的直播解说,完全可以摆脱演播室主播台的形式,采用虚拟场景,还原出赛道的各个赛段,以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解说,甚至可以和选手的虚拟形象一起奔跑。
国内马拉松赛事直播起步较晚,直播解说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完善的地方。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新技术、新手段日新月异的当下,马拉松赛事直播解说要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创新学习。通过媒介的成功传播,更好助力马拉松赛事,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也积极为跑步爱好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