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天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应对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开展好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在“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关系国际舆论话语权的掌握,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引领国际传播和外宣事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特色,最能代表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领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同时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尽管当前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社会混乱,但西方仍然在“唱衰”中国,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西方国家媒体左右世界舆论的状况依然存在。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与此同时,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更大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为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任务,在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历史上首次提出加强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要讲好中国故事,并作出具体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于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著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相关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使命作了进一步阐述,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对我国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包括:必须要扭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等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总体要求,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等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内容要求,“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等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载体要求,“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等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方法要求,“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等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目标要求。
可以看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对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指导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内容要求、载体要求、方法要求、目标要求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我党历史上在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领域最为系统的工作思路和实践理念。
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论述尊重传播规律,注重创新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的思维方式,强调将“陈情”与“说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重视新兴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媒体传播特点,突出真实报道中国发展情况的必要性,要求提升“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对外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近期刊出的一带一路专门论坛与脱贫攻坚国际评论版面
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论述体现的传播规律表现为:首先,强调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中的传播内容既要诉诸理性,也要诉诸感性,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比如,2018年7月24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卢旺达,新华社发表《习近平的基加利时间:中卢共“舞”迎未来》,文章对中非之间深厚的友谊进行了饱含深情的描述,同时理性地对中非合作的前景做了客观分析,既有感情的表达又充满理性的判断,使人印象深刻。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要正视新兴媒体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抓住“弯道超车”的难得机会。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故事要讲事实,也就是说,要讲真实的故事。国际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是全球性的,必需保证传播内容的客观与真实。
面对国际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矛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论述提供了系统性、规律性的理论根据,同时,应对世界话语格局中一些突出的指向性偏见,强调要扭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对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至今仍有不少国家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存有很深的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中国威胁论”“中国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等奇谈怪论不绝于耳,但是我们“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并作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2018年6月,美国公布加征中国商品关税清单,掀起中美贸易争端,西方一些媒体刻意炒作,发表不实言论,企图误导国际舆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设置议题,讲述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述中国合理贸易主张,对西方媒体所持的错误言论进行驳斥,对国际上出现的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模糊认识做出了及时有效的澄清。
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为在国际社会上塑造和展示中国形象提供了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世界提出观察中国的历史视角、文化视角、辩证视角,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科学的认识路径,也为我们对外宣传中国形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引,为世界认识中国和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和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并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讲好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国事出访、会议讲话,还是调研考察,都十分注重以讲故事的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温暖人心。比如,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讲述的“狮子醒来”的故事,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到的冼星海大道……篇篇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讲好中国故事提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外宣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外传播逐渐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传播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傲慢论”等国际舆论中的负面论调出现了明显的扭转,“中国梦”“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等已经成为国际话语中的关键词。从2013年开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充满了中国智慧,又融通着世界智慧。中国媒体通过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梦,唤醒各国人民关于文明的共同记忆,让所有人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全世界。
2019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认真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的国际传播论述,我们需要在全媒体时代进一步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利用移动化、可视化、故事化的传播内容,在国际上不断树立我国积极正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中国和世界搭起友谊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