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

2021-06-21 09:28曾繁领杨沛
国企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省属管理人员山东省

曾繁领 杨沛

目前,山东省属企业管理人员占比有效控制在8%左右,优于中央企业整体水平和“双百企业”平均水平;员工市场化退出率(企业主动退出比例)达到3%左右,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和劳动合同签约率双双达到100%。

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已在山东省属企业中基本建立。

干部能上能下

2021年1月15日上午,在鲁商集团39楼会议室,一张2020年度测评表摆在鲁商集团所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20余家直属单位一把手的面前。这张小小的表格,决定着公司管理层谁将被重用,谁将被淘汰。

这是鲁商集团2020年度测评会。按照鲁商集团“一考核两测评”管理规定,通过由360度全方位、多视角评价,确保评定的结果与干部的实绩相符,结果汇总工作交由第三方负责,然后再交给集团党委常委会研究运用。

2020年以来,鲁商集团共“一降两退”211人,占比干部总人数的5.3%。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重点在于解决“下”的问题。山东省国资委考核分配处数据显示,2020年,20户省属企业按照0.5%-9.7%的比例实行淘汰。管理人员“下”的比例达1.1%,2020年下的人数达621人,较2017年增长137%。

“下”的常态化伴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有意识地派遣部分年轻干部“植根”基层,通过实施海选扩源工程、深植厚培工程、多向晋升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推进了干部队伍新老交替,51岁以上的占比由最高53%下降到35%,“80后”年轻干部由2人增加到68人。

此外,省属企业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或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取得了新突破,据统计,目前25户省属企业均在权属二级企业推行了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或职业经理人制度。

山钢集团12家权属二级公司已有11家实行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其中8家公司的32名经理层成员已开始契约化管理第二任期任职;权属三级公司经理层契约化管理覆盖率2020年7月即达到100%。目前已有26名权属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在竞聘中落聘或因完不成经营绩效目标被解聘。

员工能进能出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企业中的员工来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

山东国资委大力推行省属企业管理人员任期制、到期竞聘上岗制、岗薪制、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等“四制”管理制度。

2021年各级省属企业中层正职管

理人员探索实行任期制及到期竞聘上岗制;2022年各级省属企业管理人员全面推行任期制及到期竞聘上岗制。

2021年省属企业管理人员“下”的比例达到2%左右;2022年省属企业管理人员“下”的比例提高至2.5%左右。

2020年,山东高速集团能进能出工作全面推开,向冗员和低效开刀,全年退出1262人。华鲁集团鲁抗医药以FTE全时工作法为抓手,依法依规已清退员工391人,占员工人数的6.35%。

据统计,近三年省属企业市场化退出率稳定在3%左右,高于央企员工市场化退出率。

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华鲁集团新华制药坚持“人才强企”战略,2020年,新增2名外聘院士,成功引进2名博士,获批1名齐鲁首席技师,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已形成由5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6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名外国专家,以及290名硕博士组成的科技人才队伍。

2020年省属企业引的高层次人才人数较2017年增长118.6%。另外,2020年招聘高校毕业生17083人,实现倍增,高校毕业生招聘人数占全部招聘人数权重达60%,较省政府要求高出10个百分点,其中,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745人,完成计划的107%。

收入能增能减

打破“铁饭碗”的同时,也要砸掉“大锅饭”。

今年,山东省国资委研究出台了工资总额周期制管理试点实施意见,并选取2-3家省属企业开展试点。

目前,省属企业已全部实施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普遍建立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及劳动效率联动体系。省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倍数差距在2.6倍以上,浮动薪酬占比达61.6%。

中长期激励也是企业激发内生动力的有力武器。山东省属企业要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突出质量效益,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可持續发展,加强短板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市场对标及差异化定薪,丰富激励模式和手段,提升激励效果,破除“高水平大锅饭”。

2018年授权鲁商发展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员工定向发行公司普通股3002.9万股,员工持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3%。2019年,鲁商置业营业收入增长16.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112.58%,每股收益增长112.5%;2020年上半年,在受疫情严重影响情况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135.08%,每股收益增长140%。

目前,山东省11户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覆盖率列地方国资委第一位。激励实施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8.8%、51%;净资产收益率为25.4%,高于全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16个百分点;鲁商发展、华鲁恒升、新华制药等实现了骨干人才零主动流失。

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计划于2021年,出台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意见和完善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有关制度,持续优化中长期激励政策体系。到2021年底,实现省属二、三级企业中长期激励覆盖面不低于10%,力争达到300户。

编辑/孟媛

猜你喜欢
省属管理人员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省属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研究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省属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趋势与应对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发展“强、大、优、秀”的省属中等职业教育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