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1-06-21 22:58万莲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8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万莲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比较零散繁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科学重组教材内容,充分设计好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实情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发挥教学艺术,想方设法提高农村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农村中学;课堂教学

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那么,如何优化农村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的两个不同角色,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内外,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就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实需求了如指掌。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鼓励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久久为功”,学生终究会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良苦用心,对教师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进而用积极的情感回应教师。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乐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正直、担当等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农村中学的学生平时较少关注时政新闻,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甚少,认为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很抽象,理解起来很困难,并且要掌握和识记的内容太多,感觉很难学。有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了畏难的心理,因此对学习不感兴趣。笔者发现这些情况后,除了提醒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以外,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就像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样。在他们消除紧张和戒备心理后,就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学习上的困惑讲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认识和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实现知情双收的目标。

二、重组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的教材一般都是按照内容的逻辑,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概念到原理,一课一框一节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可以以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为依据,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条条框框,而是要善于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的界限,对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驱动发展》这一课时,笔者先是把“创新的作用、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这三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讲解,然后再返回第一个知识点讲解我国科技、教育的现状和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经过对教材前后内容重新组合,笔者认为这样串起来比较连贯,学生比较容易听懂,也比较容易理解。此外,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应该时刻关注时政新闻,并把发生在身边的社会新闻、时政热点与课本中有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既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式,助力教学实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教师不仅仅要传授《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理论常识,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正确的人生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演讲比赛、游戏活动等,力求使用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落在实处。平时,教师勤恳、认真,每天忙于各项工作,也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出了巨大奉献,然而,“事务型”“老黄牛式”的传统教师形象却不易改变。随着教育形势和当今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有效的经驗。同时,能够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统领自己的日常工作思路,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成长为“智慧型”的新教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道德与法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与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贴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参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在九年级上册《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笔者结合国家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除了教育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外,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做得怎么样,并让学生开展大讨论:“作为中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怎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学生明白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他们都表示从小立志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模范,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