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1 10:28:18王楠楠车飞母玉元董忱忱许晓岩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神经病医学生教学方式

王楠楠,车飞,母玉元,董忱忱,许晓岩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工作的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应有意识地使用好教学课堂这个核心途径;每一门课程均应把守好一段渠,栽植好自己所负责的一亩田,使各种课程和思想政治的相关教育步调一致,产生协同式效应。在新时期的大环境背景下,积极响应有关课程思政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课程思政的教学步骤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已逐渐地变成高等学校的广泛性共识[1]。在开展的数年临床学教学过程中可知,不少医学生暴露出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纪律性随意化、职业理念不强以及社会职责心缺位等一系列主要的问题。在新的时期,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在培养医学生方面,亦提出了新的标准[2]。为此,选取2020年9—12月在神经内科见习的本科生共80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神经内科见习的本科生8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其中,实验组男生25名,女生15名,对照组男生22名,女生28名。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文字及讲述式课程思政内容。实验组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视频式课程思政内容,授课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和测评,统计学分析实验测评结果。分别对两组学员的学习进行问卷测评,包括教学满意度及学员执业能力(查阅文献,医患沟通,紧急情况处理等)及职业热情。

问卷调查由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决定,涉及学生对课堂满意度,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热情3个方面的评价。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考试与实践结果

无论是理论考试平均分还是临床实践平均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理论与临床实践考核结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理论与临床实践考核结果对比[(±s),分]

组别理论考试临床实践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83.55±1.0272.41±2.119.8920.01081.41±0.5771.12±1.238.9910.020

2.2 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课堂满意度还是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热情,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对比[(±s),分]

表2 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对比[(±s),分]

组别课堂满意度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8.76±1.986.92±0.986.1230.010临床思维能力 职业热情8.15±2.347.02±1.986.4110.0408.11±2.116.09±1.237.9910.020

3 讨论

3.1 不同形式课程思政在培养神经病学中的重要性

在培育医学生时,须注意其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要成长为一名医生,他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因此,医学生应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如此才对生命可以怀有敬畏之心,也能够对患者怀有仁爱之心,也进而能够持续性地加强自身的技术与技巧能力[3]。因而,在培养医学生时,即应确保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强化医学生综合素养。

神经病学在诸多的医学科目中,从属于临床学分支,凸显出理论价值、逻辑价值以及实践价值。在展开系统化的神经病学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医学生都反映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4]。另外,教学目标对于神经解剖所提出的基础并不低,即使在该学科上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会了相关的理论后亦会出现遗忘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不同形式不单单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学的观念、教学的方式等要素加以革新,凸显出学生的轴心地位,研发出互联网教学、TBL以及PBL等多样性的教学范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钻研,改变教学的手段,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应体现在“育人”方面,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5]。学生由于缺少价值观、生命和职责等方面的的深入认识,从而造成医学生在涉及到人生的价值和职业的职责方面存在着模糊性,学习的目标存在着缺陷,从而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最后无法获取理想化的教学成效。当下,神经系统病症的致病率并不低,病死率亦愈来愈也居高不下[6]。这对于医生而言,第一要素在于树立责任的意识,应怀有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确立高度的使命感,如此才可以更好服务于人民。同时,当下医患问题凸显,这一点也折射到医学生的群体身上,有尚未跨入医生的专业,便已丧失了医生所应具备的自信心和对职业的崇高感,缺少成长为出色的医生的理念及其信仰[7]。事实上,医患问题很大程度上,聚焦在医患的交流阶段,此亦为课程思政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关注“育人”领域,从而培养医学生自信心和职责心,才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时更加地专心。因而,很有必要将课程思政有机地整合到神经病学的教学之中,且采用多样性的形式展开,从而使得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的格局,显然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

3.2 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执行

3.2.1 灵活地采纳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如果要把神经病学与课程思政二者相整合,就应有意识地强化思政教学的内涵性建设,凸显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将推进教师职业自身的道德修养、学术程度以及教学能力的发展视作保障条件,加速改革课程项目教学的进度,加强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学要求而言,教师应有意识地融进思政教育的观念及其态度,自觉地分析党的方针政策和基础理论,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8]。另外,教学团队也应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和师风的评估,专项设置思政教育领域的奖励,基于物质和精神层面鼓励教师积极地实施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

具体而言,神经病学和课程思政相整合的教学手段主要能够采纳案例式教学法、探讨法、思维类导图、角色饰演以及联系互联网教学平台等各种教学手段执行。比如,在展开“脑梗死”一章教学时,通过临床所收录治疗的具有代表性的脑梗死患者展开实际案例的教学,医学生比较重视的是实际生活中的状况,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能够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也能够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医学专业理论进行学习之际,教师可对医学生分组,其中一组饰演脑出血患者及其亲属,一组饰演医生的角色,再有一组扮演中肯评价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这个轴心,展开患者及家属在心理感受、医患交流、诊断等多个方面的探讨,而患者及其亲属组则基于“患”方的视角感受患者在病后或是医疗诊断流程内病情改变时所出现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而可以联想到各类细节处合上“医”方展开及时的交流。至于“医”方,则应基于诊疗、护理以及交流等多个指标进行应付。至于中肯评价组则基于旁观者的视角对“医患”情况加行评价。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团队的合作,医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和临床搭建起内在的关联性,培育临床学思维能力之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身为患者亲属的感受,即患者在出现重病之际所感受到的情绪变化以及急迫的心态,在这时候,维持正常的医患交流和必备的人文关怀因素重要性凸显出来。再者,学生亦感受到了身为医生所应具备的医德元素,树立信念和无私付出的理念。经由此类角色饰演和体验性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

就该次实验的结果来看,主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实验组采用的是基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了视频的教学方式,因而其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引入了最新的教学媒介,从而比传统的文字式的教学模式效果要好得多。

3.2.2 强化医学生学习思政的考核及其评估 仅仅袭用传统式的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观念及其方式,的确难以激发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无法凸显出医学生自身所潜在的能力,从而使得课程思政难以获得切实的育人效果。因而,一方面是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医学生介入其中,且采用多种途径调动他们对于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另一则,强化医学生学习思政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具体学习时,必要的考核和评估在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热情、积极性极为地重要。在展开教学时,教师能够基于医学生的实际状况展开课堂中和课后的综合性考察。从该次实验来看,主要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对思政课的考核及其评估,且主要选取了课堂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职业热情3个指标进行考察,实验组的结果也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更加理想。

4 结论

通过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视频式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效果显著,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职业热情,值得临床学课程教学推广。

猜你喜欢
神经病医学生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