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2021-06-20 14:30陈学军刘鑫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产教融合金融

陈学军 刘鑫

摘   要: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应着眼于实际的金融市场需求,并着重培养具有灵活性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目前,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质量难以提高。这些问题使当前的金融硕士培养不能匹配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不能适应金融领域的新趋势,不能满足实际人才培训的需求,甚至导致供需矛盾。基于此,根据这些问题,针对如何提高金融硕士培养质量提出了建立系统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金融硕士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金融;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4-0068-03

引言

产学结合是实现应用型大学跨越式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内容和专业水平、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等的连接,实现了大学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家专业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促进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专职硕士生培训改革的重要途径。专业研究生作为具有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在培養其科研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其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但是,在大学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过程中,由于双方的价值诉求和核心利益存在差异,在过程中地位不平等,并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导致行业企业在全职专业硕士培训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以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训模式被同化了。金融专业硕士实际的教学内容经常与金融市场运作的实践脱节,这还反映在无法更好地描绘出不同地区、不同方向的金融专业硕士生培养的独特性,以及无法真正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来培养当地的金融人才,所有这些实际上已成为制约金融学硕士教育发展的障碍。与法律和会计专业硕士相比,金融硕士的培养面向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其创新速度明显高于上述领域,这对动态调整学生培训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投融资方式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是金融机构的整合与变革都将深刻影响其教学内容。因此,使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适应金融业的创新趋势,并基于金融市场的创新变化理顺金融发展的现实目标,并使其培训过程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地与外部资源积极互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达到“新常态”,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金融市场利率机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人民币升值和跨境结算使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打破国家和地区边界。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趋向于多元化,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自2007年以来,中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尽管近年来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受到有利政策和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人才总需求仍保持高增长态势,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传统行业的人才日趋饱和,而在线金融等新兴行业的人才却严重缺乏。中国的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计划(2010—2020年)提出,“对创新行业金融高级专业人员的融资人才的需求将占16%以上,已成为金融行业人才竞争的竞争重点。”

为了让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政府研究讨论了《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立足于切实做好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提升我国金融核心竞争力,加大金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而制定。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了促进该计划实施发布了年度工作重点。此外,要重视案例教学。具体措施包括举办案例教学培训班、建立国家金融硕士的教学案例数据库以及举办全国教学案例竞赛。在过去的几年中,金融教育与指导委员会每年组织与案例教学相关的主题报告和教学示范培训班。在广泛研究国内MBA、MPA、MPAcc、法学硕士和其他成熟的专业学位案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金融教育委员会鼓励并指导各种培训单位开发适合中国金融硕士教学的案例,并进行反思;根据中国国情,制订中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建设计划。自2015年起,委员会每年举办“全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大赛”。首届竞赛收到145个案例,入选29个案例。在2016年举行的第二届案例大赛中,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培训单位的205例有效案例,并评选出40例获奖案例。根据案例比赛参加人数和案件质量的具体情况来看,有两个突出特点:(1)参赛人数明显增加,教师创建案件的积极性有所提高。(2)加强案件规范化,提高案例质量。

二、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实践障碍

目前国内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表明,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培养质量难以提高。国家在专业学位定位上是明确的,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其培养教育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应与金融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相区别,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需要突出“实践性”,金融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则强调“理论性”。目前,各培训单位一般都参考金融学硕士学位的培训模式和实践经验,不了解金融专业硕士培训模式的要点和根本区别,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因此,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自2010年金融专业硕士课程成立以来,案例研究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很小,没有指定金融技能培训。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缺乏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并且缺乏与金融行业需求的有效沟通。理论课程设置比例过高,大多数高校中具有金融技能的职业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无法满足金融技能的创新、教育和实践改革的要求。

从国内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的“双导”教师的数量较少,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其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校企合作等实用教学方法的不多。对这两个学位的研究生培训都应着重于聘请外部专家来参与工作。而要为拥有金融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有关金融实践的讲座,则要聘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商人来到学校并发表学术报告。金融硕士学位和学术金融硕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类型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在金融学术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具有很强的学术特色,并且主题的选择必须是理论性的;在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课程中,研究生论文有必要弄清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措施。如果学生可以开发和设计新的金融产品,也可以将金融产品设计视为毕业论文。综上所述,现阶段金融硕士专业人才的培养显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找出造成这些缺陷的深层原因,并优化人才培养以建立金融学硕士专业是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硕士的建议

要改善金融硕士培养条件,提高金融硕士培养质量。金融专业硕士入学考试采用全国联考的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每个培训单位应按需增加面试的比例,重点是调查研究生能力,并选择具有实践和潜在经验的候选人进行培训。根据金融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的一般标准,结合每个培训单位的地区特点,鼓励培训单位从自身发展和获得的人才特点入手,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修订培训计划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强金融硕士的品牌教育,以吸引更多高素质学生。

传统教学方法培养金融硕士学位是以应用为导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建立系统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一批教学实践基地。案例教学是整合理论和实践的绝佳工具,要将学科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其中,案例分析应占较大比例。要通过全面的案例设计和编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的勇气,并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专业硕士学位实训单位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实践改革,强化教学实践条件,加强实践基础,围绕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强对实际教学过程的管理。

与金融学术硕士相比,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课程体系方面,国内高校侧重于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更专业和更先进的金融理论知识,课程内容没有更多的实践知识参与其中,而且大多数仍处于理论水平与真实的金融市场缺乏实际联系。建立一支具有足够数量、合理结构、强大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团队是一项基本战略。国外硕士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毕业评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而论文写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理论研究、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而国内学校基本是要求完成满足学术要求的硕士学位论文。而且,外国金融硕士课程是为了培养实践型人才,许多大学不要求金融硕士研究生写毕业论文,而是提交实用的论文报告。

金融硕士培训单位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教育研讨交流会等,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要邀请国际知名大学的老师对毕业生进行联合培训,吸引世界一流的专业人士和学者参加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采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国际水平的金融竞赛。同时,根据学校的有关人员配备,可以聘请金融业精英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访问教授,邀请他们就面临的重要实际问题做特别报告,以加强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在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加强教学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实际技能的培训,扩大产学合作,积极与金融公司进行共同研究,鼓励年轻教师在公司兼职工作,让教师通过公司内部实践获得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治国.基于能力框架的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4):68-72.

[2]   谢常绿,王修华.我国金融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讨——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为例[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30(4):89-93.

[3]   郭红玉,张运龙.高等教育功能视角下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J].金融管理研究,2016,(1):1-10.

[4]   罗春婵.“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转变探析[J].金融管理研究,2016,(1):11-20.

[5]   王家华,张杰,谷瀛.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评价研究——基于南京市某高校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调研[J].山东农业工程學院学报,2016,33(5):161-166.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Financ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HEN Xue-jun, LIU Xin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The master of finance should focus on the actual financial market demand, and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with flexi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finance, such as unclear objectives and imperfect curriculum,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disjunction between the training direction and social needs, and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make the current master of finance training not match the innovative financial market, cannot adapt to the new trend of financial field, an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ctual talent training, even lead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Based on thi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in view of how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master of fin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pract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aster of fin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inance; professional master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产教融合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