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基层执政大厦的“钢筋”和“柱石”,他们既要接好“天线”,又要接好地气。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第一抓手”和 “红色引擎”,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能否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21日至24日,新华社党校2020年秋季处级干部进修班第二党小组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党建引领作用”这一主题,来到北京市延庆区,走访了11 个村庄。他们探索基层党建新做法,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找到了密码,取得不同成效。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发展又集中反映了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些典型性的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和乡村振兴引领力。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五个探索
(一)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产业振兴富村民
延庆区大庄科乡沙门村,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行政村,全村只有24户人家。5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闫贵发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大手、配着领口磨破的毛衫,稍微像样的外套是为迎接我们临时找的,看起来俨然一名“包工头”。
2001年,在外打工的闫贵发回到村里,被选举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当时在外打工一年能挣8000多元,回到村里一年也就挣2000多元。怀着“一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理想,他带领大家开始埋头苦干。要填满村民的腰包,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
闫书记求贤若渴,2018年请来北京农学院专家谷继成教授带领村民发展香草种植产业。从此,他和全村8名党员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田间地头议发展、学精神、讲政策,学完就干,干完再学。需要土地,他和党员们带头带动农户流转,本村不够把邻村的土地一并流转过来,成立香草产销合作社;需要大棚,支部找政策找资金想办建;需要用工,他去邻村招工,连自家的房屋都腾出来给专家使用。
22日,我们来到沙门村取名为燕羽山香草科技的培训基地时,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矗立在河道边,室外天寒地冻,大棚内却春意盎然,香草苗长到十几厘米高,再过一阵就可以提炼精油了。2018年,沙门村村民仅香草业一项,人均增收4万元。他们还带动全乡14个村500亩土地加入到合作社,致富一方乡邻。扎实的党建基础,让沙门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向深入。闫贵发也被授予延庆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营造环境引商机
延庆区刘斌堡乡姚官岭村党支部书记张晓静是位85后小伙,发型韩式酷帅,两鬓却已全部花白。他部队入党、大专文化、沉稳话少,但思维富有年轻人的朝气,这是我们调研中遇到的本村本土产生的最年轻的书记。此前姚官岭村不稳定,矛盾多,两任村支书都是外派来任职的。他上任后烧了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几把火,他说,姚官岭就是中国最普通的农村,资源贫乏,优势不足,要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营造环境引商机。
村民马锁兰对村庄的变化记忆犹新,“张书记带着大家整治环境,开始大家不理解、不配合,党员干部就带头拆自家的。终于把街头道边的鸡圈、猪圈、棚子清理干净,垃圾水沟也被填平了。村里还修了停车场、公厕,配置了健身器材,整个村子大变样儿!”
同时,姚官岭村采取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党员+群众的形式,建起四个遗风易俗工作小组:村民议事组、红白理事组、禁毒禁赌组、道德评议组,破除陈化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全村21个党员还包村到户,组成卫生监管队、孤寡老人照料队、义务理发队、治安巡逻队,处理各类村务。组、队联动工作模式使党支部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村内和谐稳定,治理有序。
优美的环境、稳定的社会,为村庄引来了民宿“金凤凰”。在这位年轻书记对外联络、上下推动下,7大知名民宿品牌齐心协力共造“合宿·姚官岭”,2019年5月31日正式上线运营。姚官岭村打造了北方第一个民宿集群,实现了年人均增收2.3万,并成功吸引6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和张晓静一同创业的村民马营就是其中之一。他32岁,是名入党积极分子。他说从家乡建设过程中体会到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更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
(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
为了保障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延庆区延庆镇李四官庄村与谷家营村2500多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几年前搬离了曾经的家园。然而,如何适应自身角色、邻里关系、居住条件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恰逢2018年8月,延慶区成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因世园结缘的李四官庄村和谷家营村,便被冠以“世园之家”的称号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们先行先试,打破村庄建制,整合场地资源,通过站点传递党的声音、组织文化活动、培训技能知识、建设志愿者队伍,倡导乡风文明、保证社会稳定。
走进“世园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看到中老年健身操队在排练舞蹈,药房医生在健康义诊、手工艺人教村民妇女剪窗花,还有便民理发、便民“裁缝铺”等等,热火朝天、好不热闹,与室外天寒地冻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53岁的村民王凤兰从延庆佳丽服装厂退休,如今参加村里的志愿者服务队,免费为大家做些手工缝纫活。她还参加了健身操队,村里通过点单派单平台聘请了专业老师来指导。健身操队基本每天都训练,还经常出去演出,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好。
据了解,延庆镇上线点单派单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在上线的600多项活动中选择自己想参与的活动,职能部门通过大数据库看到百姓需求后,将活动送到百姓身边。
“世园之家”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已发展到大小数百支。志愿服务队在爱老助残、社区服务、传播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和村民的交谈以及观看展板上过往活动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明实践站所宣传的六大功能,即“心灵加油站,百姓大舞台,乡村小课堂,志愿爱心社,惠民服务点,乡亲议事会”,在这里得到了落实,两村居民通过“两委”举办的活动互帮互助,社区氛围和谐。
(四)校村联合党建 外来人才创新理念
两年前,接到下派驻村的通知时,他正在产房外,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小婴儿嘤嘤的啼哭声、爱人虚弱的身体,揉碎着他的心。然而短短几天安置家庭后,从南到北,几乎跨越整个北京,他赴任了。“二宝有多大,我就在村里干了多久。”他就是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第一书记刘猛。
1988年出生的刘猛是北京建筑大学教务处的老师,他视野开阔,给当地的党建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另一种模式——校村共建,全新思路做党建促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他联合北京建筑大学和后黑龙庙村两委班子,紧抓“冬奥之风”,共同调研、研讨,撰写了《后黑龙庙村乡村振兴规划书》,确定本村“东种果、西建街,南涵水、北栽林,中心建民宿,围绕山水做文章”的发展规划。
联合党建实施把青年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小康带头人的计划。创新提出了“五星十字”法,结合实际表现在党员中开展星级评定,促使党员队伍形成一种“争做贡献、争当先锋”的积极氛围,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
后黑龙庙村还以诚信廉政发展现代新农村。建立葡萄产业诚信联盟,倡导民宿诚信经营,将诚信倡导纳入村规民约内容,编制了《后黑龙庙村诚信教育教材》,全面建设诚信民宿、诚信产业、诚信村庄。如今,后黑龙庙村正在按照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的雏形初显。
冬日的中午,冬奥小镇2号院的客人刚刚退房,保洁员赵金花利落地整理好短袖、围裙,忙碌起来,为迎接下午新一拨客人做准备。赵金花今年50岁,前两年,她家还是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的低收入户。“家里三口人,总共种5亩玉米地,辛苦一年最多就赚个五六千元。”加上丈夫出去打打零工贴补家用,一年下来还是“兜里没钱,日子没盼”。
种了一辈子地的赵金花应聘上岗,当起了村里民宿保洁员。客房里,她换下旧床品,新床单用力一抖,拉平、抬床垫、掖被角,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俨然是星级酒店专业服务员。“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交完五险装兜里还有2500元,真的太好了。”赵金花很知足。
后黑龙庙村地处延怀盆地,天然葡萄生长的良好环境。刘猛细致调研后发现,本村的葡萄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在他的建议下,村里请来农业专家把脉、引智引资,新建、改造葡萄园600亩,示范推广架式栽培和抗寒节水等新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有机果园。阳光玫瑰、早夏黑等新品种让采摘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
后黑龙庙村68户低收入户已全部“脱低摘帽”,2020年入选了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认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从籍籍无名的深山小村到冬奥小镇明星村,后黑龙庙村如今再迎蝶变,打造集葡萄观光、采摘、休闲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
二、乡村振兴面临的四大问题
(一)过分依赖能人带动、支部老龄化、村支部无人接班
一些村庄基本完全依赖某个能人带动发展,产业可持续性上存在隐忧。沙门村闫贵发书记两委一干就是20年,是让村民口服心服的能人。但是放眼望去,支部老龄化严重,他无人接班。同样,他的“军师”谷继成教授一年扎根农村200多天,文弱书生看起来像个地道的农民。但是谷教授的学生没人愿意效仿他服务农村,未来他没有可托付的技术人员。一旦失去这两位能人的合作和带领,沙门村的发展可能出现大的回落。
(二)科技下乡不够,农业高端产品不足,难成“农旅”结合形势
一批返乡创业的新生代村支部书记不懂农业技术,加上农业科技扶持少,农业高端产品普遍种植量小,供给不足,限制了“农旅”结合进一步发展。
“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村民给合作社打工,工资是100元/天,合作社租用本村村民土地是一年1000元/亩,村民收入上去了,但是合作社经营压力谁来分担?”姚官岭村张晓静书记告诉记者,“如果能有更多的农业科技扶持,带动无公害高端农产品种植,形成一产、三产融合,扩展民宿农产品伴手礼销售,会有新一轮大幅发展。”
但是今年34岁的返乡农民张晓静坦承自己对种地基本不懂,甚至在农业种植上差点赔个精光。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曾经先后尝试种植20亩果味玉米、10棚原味西红柿,但都失败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團队、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合作社在与企业分成机制上、长远升级发展上也存在隐忧,难以防范运行风险。
(三)基层组织人才匮乏、村干部能力欠缺
调研中,几位驻村第一书记都非常忙碌,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们感叹基层组织人才匮乏,很多工作村里没人能承担。周末加班对后黑龙庙村第一书记刘猛来说是常事,疫情期间更是几个月没回家。满核运转有一种不得已,两年多来,最强烈的感受是很多事务其他人做不了。他建议大范围设立乡村振兴员岗位,吸引大学生进入农村,承担起协助村支书的工作。并配套建立起上升通道机制,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同时要完善农村党员培养机制,尤其是舵手培养要加强,比如可以组织更多的村干部大专班,按学时考核。提高村干部党务、村务、农务、现代企业事务等多方面的综合处理能力。乡村振兴要抓好人的振兴。
(四)“三无”村庄引人忧
调研中我们发现,延庆区延庆镇李四官庄村和谷家营村是城镇化过程中典型的“三无”村庄,即无地无人无产,未来隐忧重重。
首先是“党员年龄老化、基层组织涣散、文化低观念旧、村庄空心化”等“无人”问题突出。比如在李四官庄,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全村党员30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80岁以上的有5个,八零后、九零后党员基本没有,最近8年来只发展了一名47岁的党员。谷家营村村委换届要求有35岁以下的补充进班子,但因为年轻党员太少根本挑不出来。
其次是无地无产业问题突出。班子弱化,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自然也不能与时俱进。村里整体搬迁后没有地也没有产业,缺乏集体收入,如何提振村集体经济,两个村子都没有更好的思路和想法,目前只是依靠有限的门脸房收点租金。李四官庄2亿元的拆迁征地款用来理财吃利息,产业发展有钱却没思路,等靠思想严重。
李四官庄和谷家營两个村庄代表着某一类乡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二产一直缺乏、同时一产因城镇化退出、三产又没发展起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四个变化:村民变居民后产业空心化(无地即无产)、产业匮乏后村子空心化(无产即无人)、村子空心化后党组织弱化(无人易党弱)、基层组织从务实到务虚产生的无所适从(党弱易涣散)。
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未来发展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通过基层调研,我们认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未来应从以下几方面改革创新。
(一)加强基层组织后备力量建设
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育工程,对农村现有35周岁以下,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群体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
加强对发展党员的调控指导。相当部分农村一方面党员严重老龄化,一方面入党名额少,年轻人排队几年入不了党。姚官岭村民宿管家黄香吉去年交了入党申请书,她介绍全村有6个年轻人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村里一到两年才有一个入党名额,她在慢慢排队。而目前这个村现有党员21个,6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建议探索建立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的具体方案,拟定《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党员三年规划》,修订完善《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通过定向推选、指标倾斜、竞争选拔、群团推优等方式,适当加快发展35岁以下、女性、高中及以上学历优秀农村年轻党员。
(二)加强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建设
实施农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把乡村振兴纳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学习的必修课,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带富致富的能力。
重点培养乡村发展的“舵手”——村支部书记。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支部书记到江阴市、常州市等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依托可视化智慧党建平台,举办乡村组织振兴“书记讲坛”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训班,邀请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身说法,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
(三)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机制,提高村两委工资待遇
参照大学生村官机制设立乡村振兴员岗位,吸引大学生进入农村,承担起协助村支书的工作。并配套建立起上升通道机制,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
调研中发现,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岗位,工资一般一年在3万—4.5万元。委员工资一年2万多元。而且干得再好也没有上升通道。这种待遇吸引不了能干的人扎根农村带头发展。建议比照社区工作者待遇,提高村两委工资水平。同时,建立上升通道机制,业绩优秀的村干部能够进入乡镇,提升为科级干部。
(四)巩固脱贫攻坚系列帮扶政策,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乡村振兴要强化外力帮扶,构建合力攻坚体系。调研中,基层建议构建乡村振兴外力保障,可以由1名区级领导、1个区直部门单位、1名第一书记、1名乡镇干部、1个骨干企业、1支农业科技小分队,共同组成对口帮扶工作队,从村庄发展规划、农村人才培养、资金技术支持、企业项目争引等方面入手,对包联村集体经济进行结对帮扶,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作者单位:新华社安徽分社。调研组成员:王宇、蔡敏、齐海山、周科、李泽兵、伍婧丹、杨品一、林波、郝占磊、许虎)